新农村规划中塑造村庄特色的思路分析
2016-07-12韦家镗
韦家镗
(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规划建设管理站 广西南宁 530000)
新农村规划中塑造村庄特色的思路分析
韦家镗
(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规划建设管理站 广西南宁 530000)
新农村规划的过程应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凸显出农村的地方特色,这也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目标。农村也应当利用自身的历史发展状态和自然环境特色,发掘自身独有的文化、民俗特色,合理的开发自然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农村规划;村庄特色;思路
引言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农村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新农村建设很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是丧失了农村原本的特色,导致农村面貌的统一化。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使得不同农村地区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强调对村庄特色的打造,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现有的自然文化资源基础上进行农村的改造。
1 影响村庄特色的构成要素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庄特色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经济要素、自然要素、文化要素和功能要素。要建设好村庄的特色,首先要对这几个方面的要素有充分的了解:
1.1 自然要素
自然要素主要是指村庄自身所含有的自然环境条件,其中包括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和劣势。村庄的自然要素是由地理条件、地形状况、气候状况、田地、植被、山川、平原等组成的。在对村庄进行特色化的改造时,应当充分的利用这些要素,形成特色化的产业,对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1.2 经济要素
经济要素主要是指村庄及上级市的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条件是农村发展的资金基础,只有当农村具有良好的经济状态时,才能确保农村建设的各项计划和活动得到有效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还尚未达到良好的状况,尤其是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在建设过程中缺乏经济和人才的支持。
1.3 文化要素
文化要素主要指农村的文化基础,其中包括农村的历史条件、历史古迹、地方传统特色、民间艺术等。在进行特色农村建设时,这些要素对农村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农村布局的规划和绿化建设方面,应当着重凸显出农村的文化特点。
1.4 功能要素
功能要素是上述这些要素的具体展现形式,例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是为了给农村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活动场所,包括娱乐、学习等资源。简单的来说,功能要素就是一切能够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状况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 当前导致村庄特色丧失的原因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状况都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但与此同时产生的一个问题就是村庄的特色在快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丧失,几乎所有的农村都在按照同样的模式进行改造,这将不利于我国文化风俗的多样化发展。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1 快速的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快速建造行为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农村也开始迎来了快速建设和改造的阶段。我国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已经累积了一定的经验,于是就有很多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试图将城市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农村的建设和改造上。但是快速的农村城镇化建设是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的,只是将城市化建设的那一套内容简单的套用到了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并不适合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尤其是不利于村庄的特色化建设。
2.2 信息时代和全球化的负面影响
在全球化时代到来前,农村的建设大多都是采用当地的材料,根据当地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而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建设的技术更加的先进,建设的材料更加的多样化。在建筑的规划和建设形式上都更加向着国际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国际上的建筑风格也对我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国的农村建设也开始趋向于城镇化。
2.3 村庄规划研究工作滞后
当前,正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阶段,社会大多数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城市建设的规划上,农村建设也主要是受到了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但在村庄的规划上却明显缺乏深度和广度。
2.4 村庄规划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的村庄规划人员大多对农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并不了解,自身的规划能力和素质也很有局限,无法结合农村自身的特色和资源合理的设计农村建设的方案。
3 建设新农村特色村庄的方法
根据村庄的特色进行新农村的建设可以使得农村的建设过程更加的合理,更好的发挥农村在自然资源上的优势,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改善农村的经济产业结构,合理的利用各种发展要素,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农村在文化、民俗等方面的特色。
3.1 积极转变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
经济是一切建设和发展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在进行特色村庄的建设时,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此,农村地区应当及时改变自身的产业结构,根据自身在经济发展上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计划。此外,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自然资源上的优势,合理的利用资源要素,根据地形、气候条件明确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都有适合农村发展的方向。例如,在第一产业中的畜牧业、种植业、水产养殖业都可以成为农村重点发展的方向。在第二产业中,农业种植和农产品加工也是适合农村发展的产业。农村地区可以根据自身在气候和地形上的特点,合理的选择养殖的作物。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可以有效的改善农村的经济状态,与此同时,还能因地制宜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展村庄的自然资源,还不会对原有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第三产业则主要是利用村庄现有的资源,形成一定的特色产业。合理的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筑状况。农村的产业改革也要依照农村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3.2 建设绿色生态的特色村庄
在建设绿色生态特色村庄时应当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做好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为此,在进行特色村庄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持村庄原有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特色村庄的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2.1 土地资源的集约管理
土地是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农村地区要想发展好经济,必须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整合,采取集约化的管理方式,将农村在土地资源上的优势真正转化为经济上的发展。在进行土地资源的利用时,需要制定合理的方案,对土地进行进行合理的分配,划分出具体的绿化用地、农业用地等区域。
3.2.2 注重节能减排
无论是在城市建设还是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的工业污染物,而在农村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沼气池、生活垃圾处理厂等,若没有对这些污染物进行合理的处理,将会极大的破坏农村的自然资源。因此,在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污染物的处理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沼气池的建设可以对人畜的粪便进行合理的处理,并将其转化为可以进行使用的资源,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3.3 延续乡村的人文特色
新农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和谐社会,而文化和历史在和谐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村庄的特色化建设过程中,延续和保护村庄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是十分重要的。村庄是社会文化的最基本组成单元,村庄中的布局、环境、建筑等都包含着一定的传统文化。在村庄的改造和建设过程中需要对这些要素进行有效的保护,最大限度的保护村庄原有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等。新建设的区域应当与原先的村落部分在建筑风格和布局方式上形成统一,实现新村与旧村在文化上的延续和延伸。此外,还要重视对村庄中水系、植被、山林等自然要素的保护,实现这些自然要素的有效整合。对建筑的色彩、形态等也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尽可能满足村民对生活空间的需求。
3.4 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在村庄的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当对村庄周围的自然景物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和整合,制定适应于村庄原先自然风格的建设方案,区分城市建设和村庄建设的差别。要注重对当地建筑材料和建筑风格的应用,对具有历史性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物要进行合理的保护。在建设过程中落实好因地制宜的规划原则,在客观评价村庄现状的基础上,对村庄的建设方案进行一定的调整。村庄的建设和改造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环境,应当让村民参与到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来。
4 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生态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在建设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村庄特色的保护和发挥,促进农村的多样化发展。为此,政府部门要对村庄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并充分考虑到村民对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的要求,遵循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处理好人与自然及经济之间的关系,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彭娉娉.新农村规划中塑造村庄特色途径的探讨[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01):11~13.
[2]郑保国,林育敏,董桥峰.新农村规划中塑造村庄特色的思路分析[J].北京农业,2015(21):41~43.
[3]闾海.新村规划中的特色塑造研究——以睢宁县两个村庄规划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04):64~67.
F323.4
A
1004-7344(2016)14-0303-02
2016-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