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飞虱防治技术总结

2016-07-12廖羽

大科技 2016年26期
关键词:稻飞虱病害水稻

廖羽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安顺 550804)

水稻稻飞虱防治技术总结

廖羽

(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自治县板当镇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安顺 550804)

“稻飞虱”是水稻种植期间主要虫害,可导致水稻产品出现“减产、劣质、低价”等一系列问题。要结合稻飞虱类别及其危害性,拟定稻飞虱防治技术准则,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工作方案。本文据此展开分析。

水稻;稻飞虱;防治;技术方案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种植不仅满足了人们的食用需求,也能为农民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从种植产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做好稻飞虱防治技术工作是不可缺少的,这是保证水稻种植效益的根本措施。

1 稻飞虱类别及危害性

结合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发布信息,稻田可见到的飞虱种类有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等多种,而为害水稻的只有灰飞虱、白背飞虱和褐飞虱这三种,统称为稻飞虱。稻飞虱对水稻的为害,除直接刺吸汁液,使生长受阻,严重时稻丛成团枯萎,甚至全田死秆倒伏外,产卵也会刺伤植株,破坏输导组织,妨碍营养物质运输并传播病毒病。随着农业种植面积规模不断扩大化,加强水稻种植期间病虫害防治是极为关键的,这不仅影响了整个种植行业的收益水平,对未来农业作物种植与发展均有推动性作用。

2 水稻稻飞虱防治目标

2.1 提高产量

粮食种植是发展农业经济的主要路径,结合地区产业特色拟定粮食种植方案,可进一步优化粮食种植效率。因此,积极研发“高产水稻”种植技术方案,对地区经济改革与发展具有调控性作用,也是体现水稻高产种植效益的关键步骤。同时,对种植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转变早期水稻虫病害防治模式,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改良决策。

2.2 优化管理

农村高产水稻种植是一项复杂性的项目活动,也是对地方生态化建设的综合性指导。虫病害是大部分粮食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水稻种植期间也要考虑各类虫病害的危害性,提前做好相关的防治方案。为了解决传统水稻管护模式的不足,要坚持综合性、安全性、经济性等项目原则,进一步细化水稻种植项目管护步骤,对现场治理管护提供正确的指导,保证水稻种植管护后期达到预定的环保状态。

2.3 创造效益

新时期国家对水稻种植项目给予重视,在农村特定的环境区域内加快战略性调整,不断实施综合性的生态功能评价工作。水稻苗期是决定生产质量的关键阶段,做好苗期虫病害防治是不可缺少的,这直接关系着水稻规模化种植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水稻种植产量与质量,应加强虫病害防治技术推广力度,不断落实水稻种植病害控制决策。对稻飞虱进行技术性防治,可实现产量与效益同步增长。

3 现阶段稻飞虱防治技术总结

3.1 农业防治

结合水稻种植地质区域情况,总结水稻种植生态功能评价意义,提出构建生态功能评价模型的具体方案。新农村建设机制下,国家支持地方发展粮食产业,带动农民参与到种植经济建设中。针对稻飞虱造成的危害性,合理安排作物布局,重抓田间管理,消灭越冬虫源,并适当提早栽插,避开稻飞虱为害代的高峰期,水稻收获后及时翻耕;合理施肥,多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控施氮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加快分蘖,增加植株硬度以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而减轻其为害。

3.2 生物防治

新时期农业规划对虫病害防治十分重视,这不仅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普及应用。由于板当镇水稻高产技术执行力薄弱,农业战略发展依旧处于落后状态,影响了地区生态项目改造的可持续进行。例如,保护利用天敌,减少不必要用药量和施药次数,选用对天敌毒害轻的农药和采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施药方法,以保护好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生长,来捕食稻飞虱。

3.3 物理防治

针对水稻种植期间的虫病害风险,政府及农业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以农业技术为支撑提出科学的防治方案,减小虫病害对水稻种植造成的不利影响。要熟悉水稻种植期间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避免对育苗期间生长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稻飞虱物理防治中,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稻飞虱可大大的减少了防治稻飞虱用药次数,效果良好,但频振式杀虫灯管理成本比较大。

3.4 化学防治

(1)防治指标。早期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不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结合板当镇水稻种植现状,总结了虫病害造成的不利影响,结合常见病虫害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稻飞虱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期1000~1500头/百丛,孕穗期500~1000头/百丛,抽穗期至灌浆期1000头/百丛,乳熟期1500头/百丛。

(2)药剂选用。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在2~3龄若虫盛期施药。可选用扑虱灵(又名噻嗪酮)、吡蚜酮、毒死蜱、噻虫嗪、敌敌畏等低毒、高效农药。虫态复杂田块宜选择两种对路药剂混用(速效和持效)。在选用药剂时,要做到科学混配、轮换用药。杜绝使用对稻飞虱有刺激增殖作用的高、剧毒农药和对稻飞虱的天敌蜘蛛杀伤力大的菊酯类农药。

(3)施药技术。施药要用足水量(每亩兑水60~70kg),对准稻株中下部喷施,田间保持3~5cm水层5d左右;对于无水田块,施药时要加大水量,当气温在28℃以上时也可用80%敌敌畏拌毒土熏蒸杀虫。

3.5 技术宣传

政府要积极宣传水稻种植技术,指导农民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方案,解决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不足。同时,发挥生态功能评价模型的指导意义,对区域地质结构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减小人为因素对区域地质产生的破坏作用,实现水稻种植环境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植保部门病虫防治信息,使用先进的植保器械,以村组为单位开展统防统治,减少用药次数,提高总体防效。

4 稻飞虱虫害防治管理

4.1 预防性

贵州省作为农业经济大省之一,水稻种植区经营管理要坚持创新机制,从多个方面实施科学的创新改造依据。为实现水稻“增长、优质、高效”等提供指导依据,全面提升种植区的管理水平。“育苗期”是水稻种植过程的初始阶段,也是规模化种植风险最高的环节,一旦遭遇病虫害则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水稻苗期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种植效益。

4.2 生态性

水稻是贵州粮食种植的主要品种,由于其易生长、品质好、产量优等特点,成为贵州粮食行业重点培育与发展对象。国家倡导各地区生态项目开发活动,不仅创建了水稻高产技术,也带动了地方生态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水稻高产技术建设,可以对贵州地区生态化建设提供指导意见,帮助地区实现最优化的生态建设体系,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技术性

由于水稻种植项目的特殊性,其在种植规划中要考虑虫病害防治工作,提前做好相关虫病害处理方案,降低各类因素对种植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农村高产水稻对环境发展有重要意义,国家倡导各地区农村投资水稻项目建设,旨在营造更加完善的环保体系。水稻种植管护期间,要做好生态化分析与预测,结合地区水稻实际情况拟定项目技术方案。加强田间作物管理力度,发挥农业部门在技术推广与使用中的调度作用,全面提升水稻种植效率。

5 结论

总之,稻飞虱对水稻种植产业具有广泛的危害性,要提前采取相关方式进行综合处理,从提高产量、优化管理、创造效益等角度考虑,提出符合水稻种植项目的技术方案。同时,要加强稻飞虱防治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先进技术为支撑实施虫病害防治计划。

[1]刘华林,吕亮.水稻抗性品种对褐飞虱自然诱发抗性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11).

[2]彭传华.优质香稻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结构和动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04).

[3]王华生.广西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及原因分析[J].广西植保,2009(01).

[4]吴灿,杨霏云,郑秋红.水稻稻飞虱发生气象预报研究进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3(10).

[5]侯松德.三江县近10年水稻稻飞虱发生概况及原因简析[J].广西植保,2013(S1).

作者简历:廖羽(1972-),男,布依族,贵州紫云人,农艺师,大专,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S435.112

A

1004-7344(2016)26-0205-02

2016-9-1

猜你喜欢

稻飞虱病害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早春养羊需防六大病害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小麦常见三种病害咋防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葡萄病害周年防治历
果树休眠期咋防病害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一季水稻
水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