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黔西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

2016-07-12张黎

大科技 2016年26期
关键词:黔西县新一轮石漠化

张黎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林业局)

对黔西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思考

张黎

(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林业局)

发展林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针对黔西县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模式,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成效。

退耕还林;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建设模式

自2000年以来,通过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林业生态治理工程和产业发展项目的实施,虽然黔西县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严重的水土流失和喀斯特石漠化得到初步治理,林业产业稳步推进,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但进一步加快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仍然是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结合宜林地等林地资源匮乏等实际,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通过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提高生态建设成效和产业发展质量成为当前林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1 基本情况

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部,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黔中丘原向黔西北山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县国土面积238950.00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87500.00hm2,耕地面积99953.00hm2。林业用地中,有林地56426.67hm2、灌木林地27146.67hm2、未成林造林地3220.00hm2、宜林地446.67hm2;耕地面积中,大于25°的坡耕地(旱地)16100.00hm2,16~25°的坡耕地(旱地)26920.00hm2。全县森林覆盖率43.50%。2014年年末户籍总人口936009人(农业人口665689人、常住人口666400人),人口密度391.72人/km2。2000~2006年,该县累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9226.67hm2(退耕地造林 9893.33hm2、宜林地造林 18300.00hm2、封山育林1033.33hm2)。

2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要意义

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指出:发展林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黔西县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人口密度大。毁林开垦、陡坡耕作成为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展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根源。通过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该县森林面积增加17688.53hm2,森林覆盖率提高7.4个百分点,水土流失和喀斯特石漠化现象得到初步治理,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林业产业稳步发展,退耕农户收入普遍提高,成为重要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深受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普遍欢迎。实践证明,退耕还林不仅是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更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黔西县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和喀斯特石漠化现象依然严重,“三农”问题依然突出,加快生态治理和林业产业发展成为当前林业乃至全县工作的重要任务。由于宜林地等林地资源匮乏,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无疑成为增加森林总量、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农村经济、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同步小康目标的主要载体,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 对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思考

自2014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继续在黔西县实施并将成为十三·五及今后一个时期该县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与上一期相比,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无论从实施背景与对象、建设目标与方向、补助期限与标准等方面均有较大变化。在客观总结分析上一期退耕还林工程取得的经验和存在问题,认真贯彻落实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方针政策的同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格局与林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选择科学合理、先进实用的建设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与经济产业,实现群众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成为提高退耕还林建设成效和质量的重要前提。

3.1 明确建设目标任务

总体上看,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覆盖率低是黔西县林业生态建设尤其突出的问题。该县国土面积238950.00hm2,2015年森林覆盖率43.5%,按照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生态质量指标和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要实现至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4.00%的目标,十三·五期间,该县将至少需增加森林面积25089.75hm2。即便通过相应育林措施,至2020年现有未成林造林地(3220.00hm)2,宜林地(446.67hm2)全部成林,仍需至少新增21423.08hm2造林面积并达到成林标准。该造林任务只能依托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利用大于25°的坡耕地(16100hm2)和重点区域16~25°的坡耕地完成。

3.2 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结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产业发展布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正确处理基本农田保护与退耕还林还草、粮食安全与生态问题、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群众意愿与林业发展的关系,在认真摸底调查、广泛深入宣传发动的基础上,优先将水土流失与石漠化严重地区坡耕地,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两侧、重要水源地与城镇周边、重要河流与水库周围、群众意愿强烈及生态移民区符合退耕还林标准的土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在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与技术规范的同时,突出重点、合理布局,提高工程建成成效。

3.3 科学规划、合理选择工程建设模式

(1)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林。目前,生态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国家提出生态林不得低于80%的控制指标,突出生态治理核心目标。2000~2002年,黔西县共实施经济林724.5hm2,但由于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生产管理粗放等原因,80%以上经济林因无法达到成效标准而调整为生态林。目前,生态林成林率98.55%,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经济林保存率不足60%,经济效益低下。由于陡坡耕地大多交通不便、立地条件差、经营管理粗放,尤其在江河两岸、库区和水源地周围等生态区位重要地区,必须以生态治理为根本目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群众意愿强烈的缓坡耕地,适度发展经济林等特色产业。

(2)尊重群众意愿,确保工程顺利实施。群众是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主体,是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是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与成效的前提。坚持政府引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结合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宣传新一轮退耕还林方针政策,正确处理集中连片、部门规划甚至形象工程与群众意愿的关系,避免“一刀切”。全面掌握坡耕地结构、布局、质量及退耕还林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基本情况,尊重集体经济组织、退耕农户意愿和选择,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民主决策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激发广大群众参与退耕还林、治理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和特色经济产业的主动性、积极性。

(3)统筹兼顾,提高工程建设成效。林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是一项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和经济产业。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结合现阶段林业发展任务与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等建设目标,坚持发展林业与发展经济相结合,近期目标与中长期规划相结合,退耕还林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地建设相结合,与珍贵稀有树木培育相结合,与重点区域绿化相结合。统筹兼顾、周密部署,因地制宜、精心组织,实行多林种配置、多树种混交,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积极发展生态经济兼容型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区域绿化,增强林业发展后劲,提升林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科学发展,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

(4)立体开发,节约集约用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土地沙漠化的影响,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与不合理利用方式,土地资源短缺已成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退耕还林要与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农业板块经济发展部署相结合,与土地利用中长期规划相结合,与国民经济发展中长期目标相结合,积极推行林草结合、林药结合、林菜结合等立体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科学合理开发土地资源,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集约节约用地。

4 结语

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黔西县当前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通过工程的实施,实现森林资源迅速增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林业基础不断夯实,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目标,需要在认真落实工程方针政策、认真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合理布局、周密部署,选择适宜的建设模式和管理模式。

F326.2

A

1004-7344(2016)26-0218-02

2016-9-2

猜你喜欢

黔西县新一轮石漠化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
乌江源百里画廊
广西南宁市岩溶土地石漠化状况及动态变化分析
作品赏析(3)
新一轮高考备考备忘录
中国加大力度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典型岩溶区不同水土流失强度区石漠化特征分析
石漠化治理存在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
贵州黔西县临泉镇美丽乡村规划研究
“五个一”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州省黔西县关工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