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有效灌溉面积动态分析

2016-07-12解瑞甘肃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造价与规费管理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甘肃农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动态变化粮食安全

解瑞(甘肃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造价与规费管理中心,甘肃 兰州 730030)



甘肃省有效灌溉面积动态分析

解瑞
(甘肃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造价与规费管理中心,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有效灌溉面积是衡量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在全面分析近10年有效灌溉面积变化情况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有效灌溉面积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2001-2010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净增14.14千公顷,占年均有效灌溉面积的1.15%;年均有效灌溉面积减少量6.84千公顷,占年均有效灌溉面积的0.84%。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灌溉设施损坏、建设占地和退耕;每年因有效灌溉面积减少至少导致粮食减产0.79万吨,直接经济损失1738万元。

关键词:有效灌溉面积;动态变化;粮食安全

有效灌溉面积是指灌溉工程设施基本完善,有一定水源,土地较平整,一般年景下可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它是反映我国耕地抗旱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区域粮食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保障区域粮食生产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农村非农产业的不断发展,耕地占用数量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占有数量不断减少,而人类对粮食的需求却不断的增加。据水利部20世纪80年代初对全国灌溉农田和非灌溉农田粮食产量的调查,一般灌溉耕地的粮食产量比非灌溉耕地的产量高1~3倍,尤其是干旱地区增产幅度更大,灌溉增产在总增产中的分摊系数约在0.4左右[1]。由此可见有效灌溉面积对保障粮食生产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甘肃省作为我国西部的农业大省,近年来水利投入逐年增加,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高效节水新技术得以推广,农业整体情况发展良好。截止2010年末,全省耕地面积达到3493.81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278.45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36.6%。其中作为全省商品粮基地的河西地区耕地面积717.01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569.47千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9.42%。有效灌溉面积作为影响甘肃省水利发展第一主成因子之一,对全省水利发展贡献率达40.17%[2]。但是有效灌溉耕地面积减少的问题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分析近10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情况,整体把握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发展状况,重点分析减少的原因,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全省有效灌溉面积总体动态变化

根据水利部门统计资料(表1),2001年以来,全省有效灌溉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每年涨幅约为1.0%,利用对数模型对近10年有效灌溉面积进行趋势分析及拟合(图1),初步预测,至“十二五”末,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1346.93千公顷(约合2020万亩)。

图1 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及其净增量动态

表1 2001-2010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变化情况单位:千公顷

就净增量(年末有效灌溉面积-年初有效灌溉面积)而言,近10年年均净增14.14千公顷,占年均有效灌溉面积的1.15%。2001年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有效灌溉面积净增量不断下滑,2007年净增量达到8.24千公顷,是近10年来有效灌溉面积净增量最小的年份之一。但2007年之后随着全省水利投入逐年加大,各类水利投资完成额由2007年的29.19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55.93亿元,增幅达到92%,随之带来的工程效益推动了全省水利建设稳步发展,2010年有效灌溉面积净增量达到14.28千公顷,2007-2010年四年的有效灌溉面积净增量增幅达到73%。

三、有效灌溉面积增减量变化

图2 全省有效灌溉面积新增量和减少量

甘肃省每年有大量的有效耕地被占用,导致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减缓,图2为2000年以来全省每年有效灌溉面积新增量和减少量。从图2可知,2001-2010年全省年平均已有灌溉面积减少量6.84千公顷(约合10.26万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型灌区,占年均有效灌溉面积的0.84%,其中2007年减少量达到年初有效灌溉面积的1.57%。总体上,2001-2004年有效灌溉面积减少量呈下跌势头,最低达到2.64千公顷。2004年之后减少量逐渐增加,占年初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也不断上升,2007年达到1.57%。2007年之后,减少量继续下跌,占年初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也不断下降,2010年降至0.13%,较2007年下降近12倍(表1)。

有效灌溉面积净减少地区也有扩展之势,2001年有效灌溉面积净减少的市州只有金昌市,到2006年发展到3个市州,10年当中出现有效灌溉面积净减少的市州9个,占全省14个市州的64%(表2)。

四、有效灌溉面积变化原因分析

有效灌溉面积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水利部门长期的调查统计,主要原因有:水源不足、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工程损坏破坏、建设占地、退耕(还林、还草)及其他原因。但是,不同时期主要原因是变化的。2005年之前,工程设施损坏报废、建设占地是有效灌溉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2005年之后,由于统计调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增减变化的统计口径发生变化,老化失修、退耕、统计调整等因素成为有效灌溉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表3)。

全省灌区大多是五六十年代建成的,受当时技术、经济力量的制约,设计标准低、施工质量差,工程配套不完善,且时间久远,老化速度,运行效益逐年衰减。2001年由于工程设施损坏报废减少的耕地为0.37千公顷,2005年则达到2.33千公顷,年均增长速度为29.1%。如果缺乏稳定的投入,工程设施损坏报废对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将更加明显。

水源不足作为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原因之一,其影响主要表现为我省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地下水水超采、机井报废等情况,只要今后继续坚持开源节流,一方面做好当地高效节水工作,另一方面统筹兼顾,做好地区间、跨流域调水工作,水源问题就能够最终得到解决。

表2 2001-2010年各市州有效灌溉面积净增量单位:千公顷

建设占用有效灌溉面积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下降趋势。但是不同地区差异较大,兰州、平凉、临夏等地区建设占地规模明显高于其他市州,河西地区建设占地现象较少。如兰州市2001-2007年每年建设占地一致保持在0.35千公顷左右,2007年之后建设占地现象明显减少,2010年降至0.07千公顷。这主要得益于全省近年来不断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设占用有效灌溉耕地现象得到有效扼制。

表3 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减少的原因单位:千公顷

退耕造成有效灌溉面积减少。自1999年全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2000年退耕减少有效灌溉面积0.49千公顷,2002年减少面积达到2.24千公顷,是2000年的4.57倍。2008年减少面积达到3.19千公顷,是2000年的6.51倍。退耕减少的灌溉面积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如2008年武威市退耕减少灌溉面积达1.52千公顷,酒泉市退耕减少灌溉面积达1.67千公顷,为近10年来全省因退耕而减少的最大规模有效灌溉面积。

五、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分析

甘肃省属典型的山地型高原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旱地面积3600万亩,约占耕地总面积的70%[3]。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减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旱作区,是全省粮食主产区之一。近10年全省中东部粮食主产区有效灌溉面积减少量占全省减少量的79.49%,对全省粮食生产的影响比较严重。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效灌溉耕地转为旱作耕地,导致单位面积产量降低而影响粮食生产;一种是有效灌溉耕地转为非耕地从而减少粮食生产。

通过对有效灌溉面积各影响因素的评估,对比分析各种原因带来的有效灌溉耕地变化情况,说明近10年全省因有效灌溉面积减少而对粮食生产带来的总体影响。选取近10年有效灌溉面积各影响因素对应的减少量作为基数,评估有效灌溉面积减小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为全省粮食减产量(吨);Ri为某地区的粮食减产量(吨);Ri1为某地区有效灌溉面积转为非耕地导致的减产量(吨);Ri2为某地区有效灌溉面积转为旱地导致的减产量(吨);Ai1为某地区有效灌溉面积转为旱地的面积(千公顷);Ai2为某地区有效灌溉面积转为非耕地的面积(千公顷);△Oi1为某地区有效灌溉面积转为旱地导致的单位面积减产量(吨/千公顷);△Oi2为某地区有效灌溉面积转为非耕地导致的单位面积减产量(吨/千公顷);Oi1为某地区有效灌溉耕地单位面积产量(吨/千公顷);Oi0为某地区旱地单位面积减产量(吨/千公顷)。

估算结果见表4。可知,各种因素影响条件下,10年有效灌溉面积减少总量为45.15千公顷,导致粮食减产19.38万吨。其中有效灌溉耕地转为旱地减产4.33万吨,转为非耕地减产15.05万吨。

为了更好地阐述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选取有效灌溉面积减少量最小的年份作为基准年份,评估有效灌溉面积减小对粮食生产的最低影响。2010年有效灌溉面积减少量③为近10年最低(参照表1),故选2010年为基准年份,分析其减少原因,可知2010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减少1.6千公顷,导致粮食减产0.79万吨。其中有效灌溉耕地转为旱地减产0.18万吨,转为非耕地减产0.61万吨。按照2010年主要粮食作物的市场平均价格2200元/吨计算,每年因有效灌溉面积减少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738万元。

六、结论与建议

(一)全省有效灌溉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

每年涨幅约为1.0%,年均净增14.14千公顷,占年均有效灌溉面积的1.15%。“十二五”末,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1346.93千公顷(约合2020.40万亩)。

(二)有效灌溉面积减少的情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对全省中东部旱作区

近10年年均有效灌溉面积减少量达6.84千公顷(约合10.26万亩),相当于每年减少一个中型灌区,占年均有效灌溉面积的0.84%。

表4 全省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三)有效灌溉面积对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

全省每年因有效灌溉面积减少至少导致粮食减产0.79万吨,按2010年价格水平计算,每年因有效灌溉面积减少而引起的粮食生产经济损失1738万元。

(四)有效灌溉面积减少是多方面因素导致

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工程损坏破坏、建设占地、退耕(还林、还草)及其他原因是导致有效灌溉面积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相应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并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现全省有效灌溉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战略目标。同时建议水利相关部门继续大力推进高效节

参考文献:

[1]钱正英.我国水利[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1:161.

[2]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甘肃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研究[R].甘肃省水利科学研究院.2011:19-23.

[3]甘肃省统计局.甘肃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石玉林,卢良恕.中国农业需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15.

(编辑:刘国华)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19(2016)06-0056-04

收稿日期:2015-11-26

作者简介:解瑞(1984-),男,山西运城人,工程师,农业水土工程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利统计工作。

猜你喜欢

动态变化粮食安全
外出务工、家庭老人特征及农村家庭贫困的关联研究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城镇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粮食储备形式转变分析
强化农田水利改革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侦查阶段“证据材料的动态变化”监督与控制研究
广西木材产量动态研究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动态变化的网络系统安全处理机制研究
农地流转“非粮化”及对粮食安全影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