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协同关系

2016-07-12烟台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吴玉龙

中国商论 2016年16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协同

烟台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 吴玉龙



浅析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协同关系

烟台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 吴玉龙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需求也逐渐上升,人们经常性的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旅游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这一新的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给想要感受自然风光,逃避大城市的压力的人们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对于乡村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破坏,这个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需要各个环节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减少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农村生态环境 协同

乡村旅游,指的是以其古朴清新的自然风光、田园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吸引城里人前来,从而使当地人开展旅游活动的一种旅游方式。这种方式接近自然生活,使人们远离快节奏的生活,回归大自然,返璞归真,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因此备受青睐。但是,由于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乡村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无疑给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因此,乡村旅游成为农村地区当地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随着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游客往往通过自驾或者其他方式进入当地,人员流动众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造成当地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受到破坏,清新自然的空气受到污染,原有的青山绿水变成获取收益的商业化场所,环境质量日趋下降。游客在游览过程当中随意丢弃的塑料瓶、垃圾袋、经营者遗留下的垃圾、开发商留下的废弃物都随处可见,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当地的环境质量大大下降,农民的生活环境受到破坏。而由于商业化旅游发展模式的开启,导致乡村植被用地越来越少,不合理的开发建设、餐饮小吃产生的垃圾、游客随意践踏草地和破坏环境,都给当地的环境带来极为恶劣的损坏,严重违背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需要正确认识乡村旅游的开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发展与保护的问题,本文就这些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1 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

1.1 乡村旅游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内涵

农村生态环境是以乡村旅游为中心的环境,是乡村旅游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是旅游环境在乡村地域的体现,包括乡村性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性人文生态环境。乡村自然生态环境是由大气、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等组成的自然综合体;乡村人文生态环境是由旅游乡村的建筑、民风民俗、社会治安、卫生健康状况、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旅游服务等组成的人文综合体。乡村旅游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1.2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1.2.1 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在中国,由于乡村旅游的提出相对较晚,因此,目前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正在努力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发展乡村旅游,有助于带动农村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提高当地居民就业率,对于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精神文明,丰富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业发展活力和提升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2.2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要弊端

(1)经营理念陈旧;

(2)营销渠道单一;

(3)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1.3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

1.3.1 乡村旅游使当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随着我国新农村的不断发展,当地乡村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1.3.2 农村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工业带来的污染;

(2)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3)农业生产带来的污染;

(4)农村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污染。

2 乡村旅游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乡村旅游的大力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目前已经成为一项具有战略性的和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生态问题目前已经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应当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角度进行改革,把环境建设提到更高的位置上。

2.1 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互促共进

(1)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得以发展的基础。

(2)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2.2 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相互制约

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既是相互促进的,又是相互制约的。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同样,不好的生态环境也会阻碍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滞后也会反作用于生态环境,使其得不到保护。例如,山西晋城具有丰富的资源,想要通过生态旅游发展来带动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之前长期的乱采滥挖、粗放经营的习惯性做法,使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日益下降,不少地方出现因肆意“作践”生态短期内致富,之后又因生态被严重破坏而迅速返贫的现象。更有一些地方因生态严重失衡,导致当地经济发展落后,没有出路,当地居民的基本生活都难以得到保障。生态环境得不到保障,就无法开展旅游活动,进而无法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保护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乡村旅游又能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因此,在乡村旅游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3 乡村旅游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协同关系

3.1 各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宏观管理

3.1.1 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及行业管理办法,促进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在我国,尽管一些地方已经出台了地方性乡村旅游质量管理和管理办法,但是,全国性的乡村旅游和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各政府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及行业管理办法,处理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明确环境与旅游的关系,使乡村旅游快速地、健康地发展。

3.1.2 制定区域性的环境建设与保护条例,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乡村旅游可能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相关部门应当予以预测及总结,系统性地、针对性地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在旅游中保护环境,在旅游中发展环境,进而实现生态环境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乡村旅游地必须坚持绿色环保型经营与内涵型经营

(1)坚持绿色环保型经营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强景区垃圾处理能力,消除垃圾污染问题。

(2)内涵型经营即乡村旅游要保护好文化环境。

3.3 景区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超容量接待

风景区的环境容量,包括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旅游人群的接待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太多,过于拥挤,必然会导致游客践踏风景区的绿地,破坏自然环境。同时,游客过多还往往出现垃圾遍地、噪声超标等现象。因此,为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避免超容量接待很重要,尤其是在一些旅游热点地区,此点尤为重要。不同的景点可以根据旅游淡旺季,制定每天游客人数上限,尤其要加强旅游旺季的游客接待量控制,这对于游客的安全也是很重要的。为避免游客排队买票时拥挤,可以采取先预定后拿票的方式,以免游客辛辛苦苦排队最后因为接待量的控制而无法进入。

3.4 乡村游客应加强环保自律

游客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及其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乡村旅游生态环境需要广大游客自觉保护,需要游客从自我做起,提高生态环保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旅游规章制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智,文波.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刍议——以成都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22).

[2] 唐健雄.乡村旅游的民生效应探讨[J].旅游学刊,2010(09).

[3] 赵黎明.发展乡村旅游改善农村民生[J].旅游学刊,2010(09).

[4] 徐文兵,吴承涛,蔡碧凡,李旭芳,夏盛民.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综合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10(03).

[5] 陆仁艳,孙厚超.浅论乡村旅游中的生态环境保护[J].商场现代化,2008(12).

[6] 黄大勇.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环境问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7] 黄大勇.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07(10).

[8] 蒙睿,周鸿,徐坚.乡村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的系统观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6)06(a)-097-02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协同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