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的演变*
2016-07-12李先东余国新
李先东,米 巧,余国新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 830052)
·问题研究·
中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的演变*
李先东,米巧,余国新※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棉花是国家重要战略储备物资,历年棉花的播种面积、产量及价格,对棉花市场造成巨大影响,也影响着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研究棉花种植成本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棉农的经济收益。为对我国棉花种植收益的演变进行探析,文章基于1990~2013年中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数据,运用趋势分析与比较分析法,对我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我国棉花种植成本由1990年265.63元/667m2,增加到2013年2177.5元/667m2,增加了1911.87元/667m2,增长了7.2倍,年均增长率9.58%; (2)成本利润率由1990年的最大值102.87%,下降到2013年-9.87%的最低值,未来提高棉花成本利润率压力较大; (3)棉花出售价格变量与棉花种植的长期平均成本变量对棉花成本利润率影响显著,未来我国棉花种植是否能够获利,价格将成为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1)我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正处于“高投入,低产出”,规模报酬递减阶段; (2)棉花出售价格变量与棉花种植的长期平均成本变量,是影响我国棉花成本利润率关键变量,且棉花出售价格变量的影响更显著。研究建议:(1)完善我国棉花价格市场形成机制,避免棉花市场价格出现剧烈波动; (2)通过优化棉花生产环节,降低棉花生产成本; (3)贯彻落实国家生产补贴政策,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户。
关键词棉花成本利润率可持续发展演变
0引言
棉花是国家重要战略储备物资,其种植面积、产量及价格的波动,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种植棉花收益的好坏,一方面直接影响到棉农种植积极性,另一方面还会影响到人民生活与相关延伸产业的发展。研究我国棉花生产成本收益现状,了解我国棉花成本收益的历史演变,对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颇具意义。
1数据来源及说明
该文数据来源于《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1991~2014)》。其中,由于2004年国家对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体系、指标名称与关系、调查汇总方法等方面都作了重大调整, 2005年开始实施新指标体系。新指标体系进行了较大的完善,这主要是适应取消农业税与实行农业补贴的新形势,使指标体系更加完善与直观[1]。为统一研究口径,系统分析棉花成本收益的时间趋势变化,该文按照《新旧农产品成本核算指标转换方法说明》对1990~2004年版本有关农产品成本核算指标进行换算,获取1998~2004年对应的农产品成本核算指标。该文假设只对棉花生产的内生变量进行研究,忽略其它外生变量的影响; 文中单位面积的变量,以每667m2作为单位,涉及单位产品的变量,以每50kg作为基本单位。
2棉花种植总成本变动趋势分析
2.1棉花种植单位面积总成本变动情况
1990~2013年,我国棉花种植总成本整体呈上升趋势。由1990年265.63元,增加到2013年2177.5元,增加了1911.87元,增长了7.2倍,年均增长79.66元,年均增长率9.58%。期间,棉花总成本较上年下跌的年份有5年,且1997~2000年连续4年下降, 2003年出现微弱下降,下降幅度0.08%,其它年份都呈现上升的趋势[2]。
图1 1990~2013年棉花种植单位面积总成本与单位产品总成本
分阶段看: 1990~1996年,棉花种植总成本从265.63元增长到734.57元,年均增长率18.47%; 1997~2000年,由728.36元下降到624.99元,年均增长率-4.97%; 2001~2013年,棉花种植总成本波动幅度显著,由2001年638元增长到2013年2177.5元,增长了2.4倍。尤其是2010~2013年,棉花种植总成本增长了853.65元,平均每年增长213.41元,增长率达到64.48%(图1)。
2.2棉花种植单位产品总成本变化情况
数据显示,我国棉花单位产品总成本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波动较大。从1990年168.47元增长到2013年1035.89元,增长了867.42元,平均每年增长37.71元,年均增长率8.22%。单位产品总成本的变化幅度小于单位面积总成本,但其波动状况较复杂[3-4]。
从单位产品总成本的波动趋势分析,可分为4个阶段。第1阶段: 1990~1996年,单位产品总成本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率为21.05%,高于同一阶段单位面积种植总成本18.47%的年均增长率; 第2阶段: 1997~2001年,连续5年的下降趋势。由1997年497.86元下降到2001年350.23元,下降147.63元,年均增长率-8.42%,高于同一阶段单位面积种植总成本-4.97%的年均增长率; 第3阶段, 2002~2009年,单位产品种植总成本波动较频繁,出现“4增3减”,整体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2009年比2002年数据增加了157.52元,增长率43.19%; 第4阶段: 2010~2013年,这一阶段是快速增长阶段。2013年单位产品总成本是1035.89元,比2010年增长了325.58元,年均增长率13.40%(图1)。
图2 1990~2013年棉花种植总成本结构
3棉花种植成本结构分析
3.1总成本结构分析
棉花种植总成本,由生产成本与土地成本构成。生产成本由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组成,物质与服务费用,一般通过物质费用、期间费用、税金及土地承包费等指标折算过来; 人工成本具体可以细分到家庭用工折价与雇工费用。土地成本则由流转地租金与自营地折租构成[5-6]。
1990~2013年数据显示,棉花的生产成本都显著高于土地成本比重,基本维持在89.51%上下,整体呈现微弱下降趋势。土地成本的比重较小,基本在10.5%上下,但整体呈上升趋势。进一步对棉花种植生产成本占总成本比重的时间序列变量进行时间趋势拟合数据分析,发现线性拟合模型(1):y=-0.0033t+0.9359,R2=0.7262,优于其它模型。土地成本比重的线性拟合模型(2):y=0.0033t+0.0641,R2=0.7262,也优于其它模型。就模型拟合结果分析,模型(1)的斜率为负,模型(2)的斜率为正,且两模型的斜率互为相反数。这表明: 1990~2013年,我国棉花生产成本所占总成本的比重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土地生产的比重逐年上升的趋势(图2)。
3.2生产成本结构分析
从生产成本的统计口径看,一般由物质与服务费用与人工成本组成*物质与服务费用的统计项目较为复杂,根据国家农产品成本调查核算指标体系的表述,物质与服务费用=物质费用+期间费用+税金-土地承包费; 人工成本的折算较为简单,人工成本=家庭用工折价+雇工费用,其中,雇工费用=雇工工价ⅹ雇工天数。。1990~2013年,棉花生产成本由1990年249.02元增长到2013年1925.19元, 24年间增长了6.7倍,平均每年增长69.84元,年均增长率9.30%。从整体趋势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 1990~1996年增长幅度显著。从1990年249.02元增长到1996年687.64元, 7年增长了1.8倍,平均每年增长73.01元,年均增长率18.45%; 第2阶段: 1997~2003年小幅度下降阶段。这一阶段出现“三增四减”,从1997年676.26元下降到2003年594.08元, 7年间下降了12.15%,平均每年下降13.70元; 第3阶段: 2004~2013年快速增长阶段。这一阶段增长近2倍,由2004年652.58元增长到2013年1925.19元,平均每年增长141.40元,年均增长率12.77%。从波动幅度分析,生产成本大致经历过3个时期: 1990~1996年快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率达到18.45%; 1997~2003年缓慢下降时期,年均增长率-2.13%; 2004~2013年的显著增长时期,年均增长率12.77%(图3)。
图3 1990~2013年棉花种植生产成本结构
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的变化存在一些差异。整体来看,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工成本投入量,都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是,人工成本投入量要明显大于物质与服务费用的投入量。对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进行时间变量模型拟合,通过对指数、线性、对数、多项式等模型拟合后,二项式模型(y=0.0005t2-0.0058t+0.5443,R2=0.7861)的拟合结果最优。物质与服务费用占生产成本比重的时间趋势的二项式模型(y=-0.0005t2+0.0058t+0.4557,R2=0.7861)拟合结果最优。由二项式拟合结果得知,人工成本比重处于开头向上抛物线的右侧。从比重看,人工成本比重从1990年0.52,增长到2013年0.71,增长了36.91%,年均增长率1.38%; 物质与服务费用比重处于开头向下抛物线的右侧。从比重波动看,物质与服务费用比重从1990年0.48,下降到2013年0.29,下降了39.58%,年均增长率-2.17%。进而可知,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重显著高于物质与服务费用的比重,但人工成本比重的年均增长率小于物质与服务费用的下降幅度,即物质与服务费用比重的变化显著。
3.3土地成本结构分析
土地成本,一般由流转地租金与自营地折租构成[7]。1990~2013年,这一指标整体呈波动增加趋势。由1990年16.61元增长到2013年252.31元,共增长14.2倍,平均每年增长9.82元,年均增长率12.56%。从整体波动趋势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第1个阶段: 1990~1998年,棉花土地成本投入自1990年16.61元,增长到1998年78.69元,增长了3.7倍,平均每年增长7.76元,年均增长率21.46%; 第2个阶段: 1999~2001年,土地成本出现负增长, 2001年土地成本已下降到63.74元, 2001年较1999年下降了14.52%; 第3个阶段: 2002~2013年,土地成本出现显著增加,由2002年81.76元,增长到2013年252.31元,增长了2.1倍,年均增长率10.79%。其中, 2011~2013年幅度最显著, 2013年较2011年增长了28.00%。即可归纳为3个时期: 1990~1998年的快速增长时期,年均增长率达到21.46%; 1999~2001年的缓慢下降时期,年均增长率-7.55%; 2004~2013年的显著增长时期,年均增长率10.79%。
图4 1998~2013年棉花种植土地成本结构
图5 1990~2013年棉花种植净利润
从流转地租金、自营地折租占土地成本结构看(图4), 1998~2013年,流转地租金从1998年30%下降到2013年15%,下降了0.15,增长率-50%; 自营地折租占土地成本比重, 1998~2013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由1998年70%增长到2013年85%,增长了15%,增长率22%。从整体上看, 1998~2013年,自营地折租成本显著高于流转地租金成本,但自营地折租成本的增长幅度小于流转地租金成本的下降幅度,即流转地租金占土地成本比重变化显著。其中需要说明的是, 1990~1998年统计口径中不包含流转地租金,因而选择1998~2013年数据分析。
4棉花种植收益变动趋势分析
4.1单位面积收益情况
1990~2013年棉花单位面积净利润,整体呈现“三起四落”的波动轨迹,归纳为5个阶段特征。第1阶段: 1990~1992年连续下降阶段,从273.26元下降到42.79元,下降了84.34%; 第2阶段, 1993~1995年连续上升阶段,由129.81元上升到418.35元,增长2.2倍,年均增长率79.52%; 第3阶段: 1996~2001年波动下降阶段,从262.66元下降到51.59元,年均增长率-27.78%; 第4阶段: 2002~2007年波动上升阶段,由211.31元增长到387.92元,增长了83.56%,年均增长率12.92%。其中, 2004年出现一次下降,但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 第5阶段, 2008~2013年波动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16.71元,下降到2013年的-214.98元,下降了11.9倍,年均增长率-66.68%。其中, 2010年波动显著,较2009年增长2.2倍,达到最大值983.97元,波动巨大(图5)。
4.2单位产品收益情况
1990~2013年棉花单位产品净利润与单位面积净利润波动趋势基本一致,大致可分5个阶段。第1阶段: 1990~1992年连续下降阶段,从173.31元下降到35.14元,下降了79.72%; 第2阶段, 1993~1995年连续上升阶段,由98.13元上升到297.05元,增长2倍,年均增长率73.99%; 第3阶段: 1996~2001年波动下降阶段,从189.54元下降到28.32元,下降了85.06%,年均增长率-31.62%; 第4阶段: 2002~2007年波动上升阶段,从113.68元增长到187.79元,增长了65.19%,年均增长率10.56%。其中, 2004年下降幅度较大,较上年下降了58.39%; 第5阶段, 2008~2013年波动下降趋势,从-8.21元下降到-102.27元,下降了11.5倍,年均增长率-65.61%。其中, 2010年增长显著,较上年增长2.7倍,达到最大值527.95元(图5)。分析发现:单位面积净利润与单位产品净利润波动较大,但单位面积净利润的波动更显著。
4.3现金成本与现金收益变化趋势
从现金成本与现金收益变量历年变化趋势分析,两曲线间的面积,即表示每667m2的净利润。从1990~2013年现金成本与现金收益变化趋势看,现金成本变化较缓慢,现金收益曲线较陡,波动显著。现金成本由1990年的最小值120.55元增加到2013年达到最大值739.35元,平均值是353.43元; 现金收益变量的最大值是2010年1773.91元,最小值是1992年228.11元,平均值是732.80。从增长速度看, 1990~2013年现金收益的增长速度、波动幅度都大于现金成本增长速度与波动幅度。1990~1995年,现金成本平均增长率22.96%, 1999~2001年出现小幅度下降,随后除2005年、2009年出现过轻微下降外,其余年份都处于缓慢稳定的增长趋势。相对现金成本增长率而言,现金收益增长率的波动较复杂,共经历3次“过山车式”变化。第1次: 1992~1994年,由-43.60%增长到83.47%; 第2次: 1999~2000年,由-45.73%增长到83.70%; 第3次: 2010~2011年,由82.84%下降到-36.79%,下降1.4倍(图6)。
5棉花种植获利的可持续性分析
5.1成本利润率分析
1990~2013年,成本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净利润/成本费用总额×100%)整体表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且波动幅度显著,整体呈现“三增四降”的波动轨迹。其中, 1990年达到最大值102.87%, 2013年下降到最低值-9.87%,平均值35.79%(图7)。
图6 1990~2013年现金成本收益趋势
图7 1990~2013年棉花种植成本利润率
那么,是什么原因会造成棉花成本利润率如此巨大的波动呢?由其公式分析得知,当成本费用变化不显著时,净利润波动对成本利润率的影响就变得显著[8]。再由净利润计算公式(净利润=收入-成本)分析可知,需对成本与产值(收入即产值)展开深入研究。
5.2单位面积长期平均成本与产值分析
该文假设,棉花具有一般商品的属性。根据经济学厂商生产理论知识,对棉花长期平均成本(LAC)变化的长期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对单位面积棉花长期平均成本与单位产品的棉花长期平均成本进行时间序列拟合,结果发现单位面积LAC估计(1):y=0.0078t3-0.2598t2+2.7405t+0.5612,R2=0.9653优于单位产品LAC估计(2):y=0.0073t3-0.2458t2+2.5807t+0.0916,R2=0.9321。因此,采用单位面积LAC估计分析。由模型估计(1)看, 1997~2013年单位面积的棉花长期平均成本,呈“U”状,处于“U”左侧代表着规模报酬递增(或规模经济),即扩大产量有利于降低平均成本; 处于“U”右侧代表着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不经济),即扩大产量会使平均成本上升; 最低点(或水平段),代表着规模报酬不变的点。由此判断出我国棉花种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这也是引起棉花种植收益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单位面积产值(单位面积产值=单产×单价)选择分别对产量、价格进行分析,在单位面积产量与LAC的变化分析时,为降低棉花单产与LAC的数级差异,对其分别取ln(x)函数后分析。由1990~2013年时间趋势拟合结果,棉花单产线性拟合结果(y=0.0182t+4.0557,R2=0.7513)的弹性0.0182小于LAC线性拟合结果(y=0.0535t+1.6538,R2=0.7572)的弹性0.0535,即:棉花单产的波动小于LAC波动幅度。进而推论,需进一步验证棉花价格波动是否造成棉花成本利润率的巨大波动。
5.3平均出售价格与长期平均成本变化趋势分析
研究单位产品平均出售价格与单位面积LAC变化,为克服数量级影响,对其数值做ln(x)处理。从增长率看,单位产品价格趋势曲线的波动显著于单位面积LAC曲线的波动幅度[9](图8)。价格同LAC变化趋势同步,棉花出售价格、单位面积LAC对棉花成本利润率影响显著,但价格变化轨迹更显著。即,在单产水平一定时,棉花出售价格决定棉花利润率。
6启示与建议
图8 单位面积LAC与单位产品单价波动趋势
我国棉花种植成本收益逐渐步入“高投入,低产
出”的规模报酬递减阶段。种植成本由1990年265.63元,增加到2013年2177.5元,增加了1911.87元,增长了7.2倍,年均增长率9.58%。成本利润率由1990年的最大值102.87%,下降到2013年-9.87%的最低值,未来提高棉花成本利润率压力较大。棉花出售价格变量与棉花种植的长期平均成本变量对棉花成本利润率影响显著,未来我国棉花种植是否能够获利,价格将成为关键影响因素。
棉花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政府对棉花的政策大致经历过政府管控、自由贸易、统购统销、合同订购、市场化配置等阶段, 2014年国家提出目标价格政策[4]。棉花政策变动较为频繁,持续时间短,缺少一贯性。鉴于此,提出几点建议:(1)完善我国棉花价格市场形成机制。长期以来,我国棉花市场缺乏内在自动调节机制,建议发挥市场功能调整棉花价格。比如,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推动棉花期货市场发展,发挥棉花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与风险规避功能,降低由于价格下降对棉农造成的经济损失。(2)通过优化棉花生产环节,降低棉花生产成本。如加强区域甚至跨区域合作,使棉花播种、期间管理、采摘及售卖等环节实现深度合作,促进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降低棉花生产成本。(3)落实国家生产补贴政策。各级政府确保落实国家生产性补贴、销售性补贴及出口补贴,调动全产业链的生产积极性。政府还可以引导金融保险业务在棉花生产保险领域的健康发展,降低自然灾害给棉农造成的损失[10-11]。
参考文献
[1]唐茂华, 黄少安.农业比较收益低吗?——基于不同成本收益核算框架的比较分析及政策含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1,(4): 53~59
[2]郑军, 史建民.山东省玉米种植成本收益时序变化与特征分析: 1998-2010年.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3,(11): 744~748
[3]温凤荣, 史建民.主产区玉米价格波动分析——以山东省为例.农业技术经济, 2004,(7): 89~95
[4]张立杰. 棉花价格研究及预测.天津: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2012
[5]张耀兰. 安徽省小麦生产成本收益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4): 116~120
[6]范成方. 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玉米、小麦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4,(2): 67~74
[7]连雪君. 细碎化土地产权、交易成本与农业生产.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4): 86~92
[8]陈立泰. 农业资本利润率变动趋势及其成因的实证研究.产业经济研究, 2010,(2): 9~17
[9]段小红. 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6): 50~55
[10]刘宁.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对粮食生产成本收益影响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0,(3): 49~50
[11]曹帅.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变动趋势及其影响分析.公共管理学报, 2012,(9): 55~64
EVOLVEMENT OF CHINESE COTTON COST - BENEFIT
Li Xiandong,Mi Qiao,Yu Guoxin※
( Xinjia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Urumqi 830052, China)
AbstractCotton is an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ic reserve. The cotton sown area, output, and prices all have huge impacts on the cotton market, an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otton industry. The change of cotton growing cost directly affects the cotton growers' economic returns. Based on cotton growing cost-benefit data from 1990~2013,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nge trends using trend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hina's cotton production cost increased from 265.63 yuan in 1990 to 2177.5 yuan in 2003, with an increase of 1911.87 yuan or 7.2 times,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was 9.58%. The cost profit rate dropped from the maximum value 102.87% in 1990 to the lowest value -9.87% in 2013 year due to a great increase of cotton cost. The price of cotton and the long term average cost of cotton plan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in the profit of cotton. It concluded that: (1) China's cotton-growing costs and benefits were in "high input, low output" stage. (2) The market price of cotton and cotton-growing long-term average variable costs affected cotton margin cost. It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to perfect China's cotton market pric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avoid sharp fluctuations in the market price; to optimize the cotton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reduce the cost of cotton production;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state subsidies on production and make timely and full payment of subsidies to farmers.
Key wordscotton; profit ratio of cost; evolution
doi:10.7621/cjarrp.1005-9121.20160302
收稿日期:2015-05-13
作者简介:李先东(1988—),男,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区域经济。 ※通讯作者:余国新(1965—),男,河南南阳人,教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Email: 1637186763@qq.com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形势下新疆棉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创新与扶持政策研究”(714630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产要素配置视角的中国棉花生产增长路径选择研究”(71203191); 多维目标视角下的新疆棉花目标价格的生成机制及调控政策研究(G030502);新疆研究生创新项目“农户异质性需求差异视角的新疆农业社会化服务制约因素研究”(XJGRI2015086); 新疆农业大学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项目(xjaucxy-yjs-20141021)
中图分类号:F326.12; 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21[2016]03-00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