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想的奇迹
——浅析李斯特的钢琴音画

2016-07-12

黄河之声 2016年3期
关键词:联想李斯特

陈 贝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联想的奇迹
——浅析李斯特的钢琴音画

陈 贝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摘 要:音乐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情感语言,它能使人充满激情和幻想,使人的情绪随之而起伏不定,甚至达到高涨澎湃的状态,催促着人的思维闪烁出一阵阵不可思议的灵感。因此,欣赏音乐的时候,需要丰富的想像力,容许一定的脱离现实,并随着乐曲的展开,将人引入想像活动的高峰,人们一旦进入如此的想像空间,便可以尽情翱翔,不受拘束。本文从李斯特的钢琴音画入手,分析钢琴音画所能带来的联想感受。

关键词:李斯特;钢琴音画;联想

弗兰茨·李斯特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艺术时期事业最辉煌灿烂的音乐家,以最优秀的演奏家,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活动组织者等多重身份,占据了十九世纪音乐生活的中心位置。李斯特具有冲动的,充满激情和追求诗意的性格,其理想的标准就是完全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用他所说的“属于音乐的神秘语言”来表现其内在的精神状态。

在钢琴领域上,李斯特探索了钢琴演奏的一切可能。他强调音乐与文学和谐地结合,在他心目中,“标题音乐”是一种与诗意的,描述性的甚至是叙事性的主题素材有联系的体裁,这种联系不是通过修辞与韵律的手段,也不是通过模仿自然的音响,而是通过富有想像力的联想来获得的。李斯特对音乐表现情感有精辟的认识:“音乐可以充分地体现感情,它不像艺术中其他表现方式那样,尤其不像语言文字那样强烈要求结合思想,强求与思想竞争。与展现心灵印象的其他手段相比,音乐有着一个极大的优点,就是能使每个内心的冲动不需要理性的帮助就能让人听见。理性的表现形式相较单一,没有变化,最多只能证实或描写我们的感情,没法直接倾吐其全部浓郁的内涵,还必须求助于形像和比拟,但是,即使如此,也只能大致相近而已。音乐则相反,把感情的表现和浓郁的内涵马上就和盘托出。音乐是具体化而且能让人领会的感情实质,它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来接受,像一支标枪!像一道光束!一滴露珠、一个精灵弥漫我们的感觉,充满我们的心灵。”

巴黎的浪漫主义文学和柏辽兹的标题音乐思想强烈地影响着李斯特,他所写的作品几乎都有明确的或者可以概括的标题。李斯特的钢琴作品风格以肖邦为依据,吸取了肖邦的种种钢琴效果:旋律的抒情性,弹性速度的表现方式以及和声的创新。在这些新领域里,李斯特进一步拓展,创造出了更优秀的作品。自一八三五年起,李斯特创作了三组主要的探索性的钢琴音画:《旅游岁月》(1835-1877),《诗与宗教的和谐》(1845-1852),《传奇》(1861-1863)。三组作品都具有明显的标题音乐特点,以“固定乐思”的手法和主题变形的构思来展开作曲家甚为丰富的情感世界。爱因斯坦曾说:“想像比知识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作曲家令人感动的无边思潮与多姿多彩的想象空间,听到它们,就如同身临其境,栩栩如生地感受来自李斯特的思想境界!

一、缔造丰富多彩的色彩与音响

清澈的水流从深深的底层涌出,在岩隙石缝间喷流的珠泡一颗颗,一串串,晶莹闪光,在风中肆无忌惮地舞动它婀娜多姿的形态!那是跳跃的水花;那是激情的奔流;那是泛光的湖镜;那是“艾斯特庄园的喷泉”!

谱例:“艾斯特庄园的喷泉”选自《旅游岁月》

开头如同流水一样的琶音,不断地延伸,通过丰富的和声变化,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利用钢琴独有的音色效果,营造出在阳光与空气折射下喷泉极其美妙的五光十色,闪烁出珍珠光环般耀眼的神采,把喷泉的千姿百态展露无遗。琶音效果别具一格的运用使声音飘然地如同竖琴一般,但又远不及此,钢琴拥有更为强壮的,如同波澜壮阔一样的音响。

在“圣者步行于湖面上”中,作曲家为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作曲家利用艰深的音阶与琶音技术营造出风起云涌的效果,对狂风驱使下的惊涛骇浪描写极为深刻。音型的不断转换;更新;演变;深化!令音乐产生了像交响乐队一般的变化多样,富丽堂皇的效果,通过演奏者的演绎体现出一种锐不可挡的冲击力,一层层地震撼听者的心坎,缔造难以磨灭的印像!

谱例:“圣者步行于湖面上”选自《传奇》

在以肖邦的波兰舞曲“英雄”为蓝本的“葬礼”中,出现了强劲的敲击,无疑地令人联想起死亡的恐怖,每一次的敲击都像一把无情的鼓槌一样,猛烈地打在听者的头壳上,提醒着惘然无助的痛苦,令人毛骨悚然,心如刀割。

谱例:“葬礼”选自《诗与宗教的和谐》

把音响效果提升到一种灵感的高度也许是音乐的浪漫主义中最重要的特殊部分。李斯特无论在风格或音响方面,都是一位重要的革新家,他承认肖邦的独创性,但他认为肖邦不能作为一种新的普遍风格基础。李斯特向着更戏剧性或更修饰性的方向前进,他体会到钢琴有无穷的声音变化的可能,因此,他深入探索钢琴中的乐队效果,用自己激动人心的精湛技巧与作品的内容和结构紧密地结合,创造出更为动人心弦的作品。

二、形式的扩大,自由抒情的表达方式

李斯特理想的标准就是完全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用他所说的“属于音乐的神秘语言”来表现其内在的精神状态。在艺术创作的成熟期,他开创了交响诗的形式(并延伸到他的钢琴作品上,称为钢琴音画),使他对音乐的表达方式有了更自由表现的余地,更无拘无束的空间。这种崭新的形式首先是由一个不断变化的基本主题结合在一起的,李斯特通过改变一个主题旋律的轮廓、和声与节奏;例如将它从柔和转为响亮,从慢变快,从低音区迁移到高音区等等的方法来变换主题的特性。如此一来,主题就有可能在乐曲的第一部分代表温柔的情绪,在下一部分描述情感的变迁,在第三部分产生紧张和对抗,甚至在最后出现戏剧性的高潮。在“裴特拉克十四行诗第104首”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变化。

谱例:“裴特拉克十四行诗第104首”选自《旅游岁月》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通过作曲家的展开手法体会作品的涵义。克劳狄奥·阿劳(Claudio Arrau)曾说:“李斯特的音乐使他从感情刻制中解放出来。”无疑地,李斯特的钢琴音画充满了浓烈的情感,并一发不可收拾。在这首作品里,对演奏者最大的要求不是技巧,而是心境的体会:“我靠痛苦活命,泪珠点缀着笑脸,生固不足惜,死也不必愁,我弄到这个地步,都是啊,为了夫人!”看了这感人的诗句,必然深深感动,但是在加上这感人肺腑的音乐后,其中的情怀才真正使人泪如泉涌,这就是受音乐具体化的感官作用驱使而产生效果的表现。音乐是没有形体,但有具体化表现的感官作用的唯一存在形式!

李斯特在晚年开始皈依宗教,在“对孤独人们的祝福”中,深刻地体现了李斯特虔诚的心灵与仁爱的胸怀。作品通过从远到近;从弱到强;从显浅到复杂;从委婉到强烈;从薄如轻丝到荡入心潮、从汹涌澎湃到羽化登仙等等的多重表现手法,营造出一股令人心旷神怡的情绪!作品的深度和广度都甚为耐人寻味,其笔触极为细腻,既具思想上的内涵,更具理念上的精雕细琢!音乐感人至深,使人不禁反复思量,当中的旋律之美宛如天籁绝音,即使更顽固的寒冰也会被其一一融化,消失怠尽!

谱例:“对孤独人们的祝福”选自《诗与宗教的和谐》

三、个人风采

李斯特向来不喜欢过分夸大的题材,不喜欢那些过分狂热的浪漫主义想像力产物。他对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崇敬和理解使他不至于篡改原作者的观点和设定。在音乐创作中,李斯特能完满地描写人物性格,可是却从来不邀请听者在他的音乐中跟踪一个展开的情节。在他的作品中“主导旋律”所起的变化毫无作具体描绘的意图。分析到最后,李斯特其实是一位抽象风格的音乐家。他的旋律结构一般建立在一个短小的,仿佛简单的基本音型或动机上,随后逐渐发展起来,甚至伴奏音形也由它发展出来,这就是明显的交响乐概念。从这个基本动机演变出来的一个个旋律,有时以相似的手法进行模仿,有时则以对比的模式进行处理,它们最后都汇集于曲终,迎来一种如赞歌般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高潮。李斯特创造了这种新原则——自由形式,而非古典的奏鸣曲式。在此,李斯特取得了别树一帜的硕大成果!

在“圣者向鸟儿布道”中,我们能看到这种自由形式的体现。从一开始的淡淡清流,以模拟的方式勾勒出圣者与鸟群的交谈,到不知不觉中,音乐突然展现出圣者宏大的形像,接着在逐渐推进和展开之后,再次涌现高潮,在一串流光闪烁中,万籁俱寂地结束。作品中的音韵充满悬念,结构上的不拘一格加上极为抽象的感情刻画,使人总会对其有着一丝丝疑问,仿佛是迷途忘返的风筝,被一位魅力无穷的精灵所诱走,去到了它所营造的那如梦如幻一般,令人难以置信的人间仙境。仔细品来,这首乐曲确是形式较为自由,难免会有宽松无序与过分雕琢之嫌,但是,其别出心裁的音响氛围和宽泛无边的情感表述实在让人怕案叫绝!精功之美使人不断回味,千萦万绕,挥之不去!

谱例:“圣者向鸟群布道”选自《传奇》

“但丁读后感”是李斯特最大型的钢琴独奏作品之一,也是自由形式的典型例子,当中描述了但丁进入地狱的情景。乐曲分为三个大段,作曲家从一开始就以两下敲门声般的八度长音程展示了作品的严肃性,接着用同音模糊的效果刻意营造坠入地狱的那些令人颤栗的鬼哭神嚎,在不断展开后,以风驰电掣的气势结束第一部分;第二段再次出现敲门声般的主题,然后乐曲转入温暖如春的段落,仿佛是但丁遇到了自己一心寻找的梦中情人,音乐自此步入无牵无挂,缠绕不断的想象空间,蜿蜒伸展后,音乐再度开始紧张,这一阵骚动更为悠久,情绪显得焦躁不安,通过运用激昂的八度音型高亢地迈入另一个高峰;第三段开始于一小段反思的段落,在回归短暂的安宁后,以一个动人的停顿,顷刻之间进入刺激感官的,令人眩目的音乐思潮,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气势壮丽磅礴地结束全曲,蔓延到最后的颤音震耳欲聋,像一串无止境的回响,激撼人心,难以平息!

谱例:“但丁读后感”选自《旅游岁月》

音乐的想像空间是没有界限的,在李斯特的钢琴音画中,我们能深切体会。音乐给人提供的只是音响效果,而不能提供给具体形像的事物。在听者的角度上来说,要在头脑中塑造完整的音乐形像,必须借助于想像,进行再创造,而这种再创造,是完全由听者自己所掌握的,我们要完全领会作曲家的音乐思维与创作理念,就必须进行再创造,去学习、去理解、去研究、去思索。音乐给人们展示的想像空间是极为广阔和自由的。从演奏者的角度上来说,必须使自己坠入一个无限的联想境界,要先感动别人就要先感动自己,使自己维持在想像与创造的颠峰状态。这种自我能动作用,同时涉及了如何拉近与作曲家的距离,以及如何将自我音乐潜能发挥到与作品并驾齐驱,甚至是凌驾于作品之上等等不同的演绎方式。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充分运用我们的联想思维使之与演奏实践相适应,使我们能够随着作曲家不同的生活阅历、丰富的思想感情,结合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艺术素养,使音乐的魅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李斯特成功地使想像力与创造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些优点同时体现在他的创作与演奏上。二十世纪,是李斯特的门生与传人风华正茂的时代,其中包括伟大的德奥派宗师:威廉·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埃德温·费舍尔(Edwin Fischer)、威廉·肯普夫(Wilhelm Kempff)和克劳迪奥·阿劳(Claudio Arrau)。我们在倾听这些大师演奏时,无疑地能明确感受到作曲家卓越的创作意图和深刻的音乐内涵,并同时包含了演奏家自己壮丽而雄辩的演绎方式,但又与作品紧密联系的感染力。

作为一位音乐人,我们应该不断鞭策自己,从而加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提高自己对艺术的思想品位,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得到更大的提高,使自己的演奏水平更上一层楼!

李斯特花了四十余年的时间创作了这些优秀作品,其博大精深在此未能尽览,但足以奠定其大作曲家的地位。李斯特以其无穷无尽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人们奉献了极为难能可贵的心灵体验,其成就在音乐史上是难能可贵的艺术奇迹,必将继续闪耀出绚丽灿烂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钱仁康.欧洲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 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联想李斯特
李斯特第七首《匈牙利狂想曲》分析与演奏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浅谈学生数学联想能力的培养
给想象插上翅膀
浅谈技校语文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构建物理模型
论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趣味性
保持肃静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