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2016-07-12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

李 楠

(铁岭市中医医院药剂科,辽宁 铁岭 112000)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

李 楠

(铁岭市中医医院药剂科,辽宁 铁岭 112000)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求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率,为加强医院合理用药的管理,更好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指明方向。方法 根据我院2011年~2013年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给药途径、药品类型、患者年龄等进行分析。结果 在180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占30%,心血管系统药占23.89%,中成药例占23.33%位居前三位。ADR多发于60岁以上患者,占53.89%。结论 在重视ADR监测上报工作的同时,要同步加强临床药学其他方面的工作,要深入临床深入患者,规范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并减少ADR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临床药学工作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随着药害事件的不断发生,ADR报告监测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1年~2013年收集的ADR报表180例。按患者年龄、性别分布、药物类型、给药途径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年龄、性别分布:180例ADR报表中,男性患者104例,占57.78%,女性患者76例,占42.22%;男性比女性略高。60岁以上患者97例,占53.89%。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与年龄ADR分布情况

2.2引起ADR的药物类型例数及构成比:从引起ADR的药物类型上来看:抗微生物药54例,占30%;心血管系统药43例,占23.89%;中成药例42例占23.33%;激素及影响内分泌药10例,占5.56%;维生素矿物质类药7例,占3.89%;解热镇痛药6例,占3.33%;呼吸系统药5例,占2.78%;中药饮片1例,占0.56%;其他12例,占6.67%。

2.3给药途径:从引起ADR的给药途径上来看:注射给药131例,占72.78%;口服给药47例,占26.11%;经皮给药2例,占1.11%。

3 讨 论

3.1患者性别和年龄因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明显上升,60岁以上的患者的人数最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肾脏的排泄功能、肝脏的代谢功能及血浆蛋白含量均降低,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能力下降[1],导致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高低不同,从而引起ADR的发生。②由于老年患者自身身体因素造成了很多患者需要长期服药的现象,随之而来的就是患者依从性减弱,随意更改药物剂量,随意改变药物配伍,这也是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的另一个因素。建议:今后临床药学合理用药的宣传与ADR的监测工作重点都要向老年患者倾斜,通过加大监测和宣传的力度,使广大老年患者了解ADR的危害性并适当掌握科学的合理的给药方法,减少ADR的发生,以确保广大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3.2药物类型和给药途径因素:由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引起ADR的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共计54例占30%。这是和我国临床中普遍存在抗生素滥用现象是分不开的。抗生素被大量使用,势必导致一些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增加,无指征使用抗生素,细菌培养不及时,联合用药不指征不明,频繁更换抗生素[2]等现象屡见不鲜,直接导致ADR发生率的增加。要求临床医师提高认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的需要,对症用药尽量减少药物的配伍,减少经验性用药,严格的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规定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心血管系统药和中成药引起的ADR次数分别为43例和42例,占总数的23.89%和23.33%,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病的患者往往并发很多其他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很多种药物,难免会出现重复用药、选药不当、合并用药品种过多、配伍不当以及用法用量不当的现象,从而导致一些完全应该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而“纯中药无任何不良反应”的观点在广大患者心中仍普遍存在,加之患者对中成药药物成分不明了,认为多吃总比少吃好,经常出现同种或同类药物的反复并用,其结果大大加大了ADR的发生概率。另外,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发展,中西药联用的情况也日趋广泛,如若配伍不当,不仅会降低疗效,还会增加不良反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3]。建议: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积极参与合理用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同时为临床及患者做好合理用药咨询服务工作,增加临床及患者对药物的了解,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3给药途径因素:在180例ADR报告中,注射给药131例,占72.78%。分析表明,发生ADR的给药途径是以静脉给药为主。在我国由于一些特定的历史因素导致,静脉给药现在十分普遍,甚至已经达到滥用的程度了,哪怕是牙痛、感冒等疾病,也普遍采取静脉给药的方式来治疗,其做法不但违背了“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滴”的合理用药原则,同时给ADR得发生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由于口服给药在院外进行较多,即使有ADR的发生,由于通常较轻微,易被患者忽略[4],从而影响了ADR的上报工作。建议:临床药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倡导合理的给药途径,提高医务人员及广大群众对药品给药途径的认识,加强对静脉给药途径的管理,从而减少一些ADR的发生,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广大患者深入了解ADR的危害性及ADR监测报告工作的重要性,从而从根本上减轻ADR对患者带来的伤害。

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必然性。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确保医院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5-8]。同时,作为临床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临床药师通过对ADR报告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对各科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一个很好的警示作用,并结合药师查房和会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为医护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用药信息,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合理用药水平,预防、减少不必要的ADR的发生,保证公众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李翠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2011,10(10):459.

[2] 张秀红,李帅军.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7(6):70.

[3] 李鲜淑,谭雄斌,习丽春.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5(22):66.

[4] 松万芳,李娇菊.我院97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J].云南医药,2011,32(5):540-542.

[5] 周安丽.我院2012年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5(22):16-18.

[6] 王贵明,赵浩亮,赵瑛.外科医师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认知情况的调查[J].中国药房,2010,21(17):1549-1551.

[7] 郭淑英,谭敏秀.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认知度的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668-669.

[8] 王建平,侯小虎. 2007-2008年该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11):815-816.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058-02

猜你喜欢

药品不良反应
357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报告
关于完善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思考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应用PDCA循环促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上报及效果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医院药事管理探讨
行政干预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质量的影响
7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13~2014年15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药品不良反应研究
我院2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