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探究

2016-07-12李春鹏海口经济学院音乐学院570100

大众文艺 2016年14期
关键词:黎族歌舞民歌

李春鹏 (海口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570100 )

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探究

李春鹏(海口经济学院音乐学院570100 )

海南岛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在这片广袤的海岛上生活着黎民族,他们延续着浓厚的文化传统。黎族同胞勤劳、朴实、能歌善舞,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其敞亮的歌喉、浓厚的文化积淀和淳朴的现实生活,这些都是他们歌舞创作的源头活水,更是黎族本土文化资源“走出去、引进来”的旅游名片。本文以黎族本土音乐文化为旅游资源,即而探讨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地域旅游文化。

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旅游开发

课题:本文为海口经济学院 2015年校级科研课题,课题名称:《海南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项目编号:hjky15-27。

引言

音乐是一种地域象征,更是一种文化名片。不同地域的民间音乐彰显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正是基于此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文化资源与地方旅游项目相结合,使之形成音乐文化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相应,在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纷至沓来的旅游者更好地体会到黎族的风土人情与文化神韵。本文将黎族本土音乐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对象,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可行性。

一、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文化资源概况

海南黎族是我国岭南民族中绚丽夺目的一枝奇葩,其能歌善舞的天性使得它的音乐和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黎族音乐浑厚朴实,舞蹈表现手法朴实形象,这些无不都是海南文化资源加以开发的艺术瑰宝,同时也是黎族本土音乐文化“走出去、引进来”的旅游名片。

1.海南黎族民歌

黎族是海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广泛分布在黎族苗族自治州、五指山市、三亚市等地,因此黎族民歌也在以上各地处处生辉。黎族民歌的璀璨夺目,反映了黎族人民把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融入到了民歌创作的情感中,它那包含深情的吟唱与风趣诙谐的对唱交相辉映,是黎族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黎族集聚区素有歌海之称,本族内的男女老少都能吟唱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民歌。其民歌主要用海南方言和黎语韵调吟唱,曲式结构通常是五个音节一句,每首没有固定的句数,而小调之类一般是以七言一句,四句为一首。这样的曲式结构简单易记,歌者能够很快的融入到音乐的情感中去。如《越送越远心越闷》,“两人相送岭过岭,越送越远心越深,放头低低送哥去,眼汁流流送哥行。”此歌全句没有一个“情”字,却藏有深情。这种口头语式的不加雕琢与粉饰,正是黎族音乐真挚情感的写照。

黎族民歌在曲调风格上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以白沙一带的“罗呢调”、保亭一带的“劈山调”最为由代表性。“罗呢调”的特征是以其在首句歌词的后面嵌进“罗呢”二衬音,曲调的这一特征使得歌曲集抒情、浪漫、忧郁于一身,只要稍加理解此规律,几乎能够开口就唱。而“劈山调”类似与劳动号子,是黎族劈山火种时所吟唱的。如民歌《砍山歌》,其曲调粗犷有力,高亢稳健,全曲用喝声唱成,借以表达劈山的艰苦,以及对削剥阶级的不满和愤怒。黎族民歌在曲调的多彩性是其现实生活的写照,它能拉近与听者内心的情感共鸣,更能以此为纽带来提升黎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推广。

2.海南黎族乐器

海南黎族的乐器也都是与黎族人民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的。黎族民间出现的最早的乐器是独木鼓,根据黎族古歌中的描述,在远古的的时候雷公将大树击倒,引发的大火将树心烧成大洞,后来黎族祖先用鹿皮将洞口蒙起,用敲击发出的响声来召集众人捕猎,后来这个独木鼓也作为祭祀的乐器使用。

黎族的民间乐器有40余钟,传统的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木、口弓、哩咧、哗哒、口拜、鼻啸、灼吧,他们也被称为黎族乐器八大件。这些乐器的制作材料都是有木或竹制成的,这也是黎族民间乐器文化的特点之一,由于竹子的柔韧性好,防水耐腐蚀,形状笔直,自然中空,可以说是制作乐器天然材料,在没有出现金属材料的时代,竹子的功能要比我们想象的多。

黎族传统的民间器乐有着古朴简约的特征。很多乐器演奏的曲牌结构为单曲体,就是以一个基本的曲调做为基础在曲调内做多次反复的演奏,在反复中只有速度的变化,以反复演奏的方式加深人们对音乐的印象。在调式音阶方面,多为民族五声音阶为主的徵调式和官调式,曲调大体是以同度音阶反复和二度音阶为主进行,旋律平稳,节奏、节拍一般较为规范。

3.海南黎族舞蹈

黎族舞蹈更是产生于日常的生活当中,是黎族文化的一面镜子。黎族人民在婚丧嫁娶、宗教祭祀、欢庆佳节或娱乐休闲时,都要成群结队地跳起民间舞。从其文化内涵与性质层面来看,黎族舞蹈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宗教祭祀舞蹈;一类为生活娱乐舞蹈。

海南黎族传统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人的各种病痛,都是鬼怪在作祟,继而举办各种宗教祭祀仪式,以此来达到驱魔除病的目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平安舞”、“祭神舞”、“跳娘舞”等形式各样的祭式舞蹈。如“跳娘舞”分布在陵水县、保亭县等黎族聚集区,舞蹈动作多以即兴,且配合深沉颤抖的声音,手持法具,脸着面具,手舞足蹈,又念又跳。这种传统巫风特点的舞蹈,对于异域观者来说带来了极大的视觉与情感上的冲击力。

黎族生活娱乐舞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打柴舞,此舞多次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化展演中出现,被人们亲切的称作“五指山艺术之花”。打柴舞在表演的时候,在场地上平行摆放着两根距离2-3米的竹竿或者长木杆,在竹竿的上面再横放上4-5对细竹竿,接着会有相应人数的表演者在长杆两边面对面跪坐着,两手握住细竹竿的两端,在统一的节奏中,表演者合击手中的竹竿杆,或着用手中的细竹竿敲击地面上的长杆,发出有规律的声响。而在音乐调式上是以五声调式为主,以此来显示此舞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如今打柴舞已经成为黎族文化资源的艺术名片,并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发展与建设,不断加深海南旅游品牌的整体质量和吸引力。

二、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

海南黎族本土音乐资源样式可谓丰富多彩,可是在旅游开发方面,辐射范围与影响程度出现冷热不均的现状,其在展示领域、格局上也受到了限制与局限,与海南旅游发展的速度也出现了不相匹配的状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以实物展示的游览模式;二是以娱乐体验式的观赏模式。

1.实物展示模式

实物展示模式是以室内外博物馆旅游开发与民俗实物制品展示为主。海南黎族聚集地的各个县市一般都建有民俗展览馆,馆内向游览者呈现黎族特色的如独木鼓、鼻箫、灼吧等传统乐器实物,以及展现民间歌舞形态的人物模型、服装头饰、图腾绘画等。如在海南省博物馆不定期举办的黎族文化博览会,此博览会常常围绕黎族歌舞文化、民俗旅游为主题,通过展示黎族民间歌舞音乐有关的造型与图案,影音资料,来提髙了海南旅游市场的吸引力,并带动黎族民间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

此类开发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旅游资源的深厚历史积淀与艺术内涵,但从受众群体来说过于专业化,对于追求娱乐性、体验性的普通大众来说显得单一与枯燥。

2.娱乐体验模式

娱乐体验模式是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旅游开发最为普遍与旺盛的模式选择,并呈现出受众面积广、影响程度高的发展态势,其表现形态是以黎族民间歌舞音乐表演为主。此类开发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特定酒店的民族风情音乐舞蹈演出、旅游景点的常规化歌舞演出、各地歌舞剧院的舞台演出、政府机构主办的各类节庆活动表演、黎家风情文化村举办的歌舞演出等。

特定酒店的民族风情音乐演出,此类表演活动的开展主要是旅游酒店推出的特色文化服务项目,以此来推动和提高入住酒店的品牌与收益。表演方式是模拟黎族原生态民俗音乐与舞蹈,人员上多半是有专业背景的汉族演员,表演借鉴黎族民歌的旋律与黎族民间歌舞的形态。如亚龙湾环球城大酒店推出的黎苗歌舞表演就是此类再生态音乐歌舞。

旅游景点的常规化歌舞演出,此类表演活动已经在海南黎族旅游开发地形成常规化的演出模式,并且表演者多为黎族人。此类节目以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为代表性,其演绎形态更具有原生态,演员穿着原生态的民族服装,手拿各类独木乐器,在独唱、对唱、合唱与舞蹈表演中来展现黎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艺术内涵。

各地歌舞剧院的舞台演出,此类表演活动大多以艺术文化节的形式来展开,并且演绎规模与气势宏大,也较为全面地展示了黎族民歌、民间歌舞以及黎族器乐及其背后的文化韵味。如在海南歌舞剧院举行的黎族歌舞诗《山魂》,就把黎族特色山地民歌、民情习俗及原生态舞姿搬上了舞台,给予观众更全面、更直观、更感性的认识。

政府机构主办的各类节庆活动表演,此类表演活动也有着常规化的演出模式,只是以政府主导为形态,它广泛动员了海南本土旅游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各族、各样式的旅游品牌。如以每年黎族传统节日“三月三”为内容的庆典活动,活动中独具特色的黎族音乐、原生态民歌对唱给来到海南的旅游者带来别样的异域风情。

黎家风情文化村举办的歌舞演出,此类表演活动多在黎族村寨中举办,类似与农家乐的形式,给予旅游者以更加真实的体验式感受。2000年初海南省在各黎族集聚区的村寨开展这项活动,以此把生态村建设与村寨民俗旅游紧密结合起来,增加村民的“软”收人。

三、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文化对旅游开发的推动作用

海南黎族音乐文化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既是有效的媒体,同时又是载体,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文化为海南旅游业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在传统的旅游景点中增加海南本土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内容,可以为来海南的游客带来独特的感受,以音乐形式的表现,更容易让游客接受,现在的互联网通讯科技发达,游客可以第一时间将所听到看到的音乐文化形式通过QQ,微信等平台发到网上,充分发挥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的媒体作用,同时也能够对海南本土音乐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海南来。

四、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旅游的过程当中更加追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形式,很多黎族本土音乐文化的开发已经成为了海南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音乐的旅游体验可以说是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一种精神需要,海南黎族本土音乐文化实际上通过曲调、节奏以及舞蹈动作、和声表达的情景,将黎族人民的精神和思想情感通过音乐展现在世人面前,海南黎族本土音乐与旅游相结合是音乐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1]罗晓海.黎族音乐传承现状与策略研究[J].音乐时空,2013(10).

[2]赵京封.多维视角下海南黎族民歌本体结构研究——音乐形态学意义上的“调模型”特征辨析[J].海南大学学报,2010(12).

[3]曹量.传承黎族音乐文化与助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思考[J].大舞台,2010(03).

猜你喜欢

黎族歌舞民歌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从“歌舞演故事”到“故事演歌舞”——论“梅舞”的缘起与形成
浅谈藏北巴青“果谐”歌舞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歌舞欢庆“三月三”
歌舞爷爷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