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表演与演奏阐述
2016-07-12内蒙古科技大学014010
岳 琳 (内蒙古科技大学 014010)
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表演与演奏阐述
岳琳(内蒙古科技大学014010)
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是以蒙古族音乐特有的民族性元素为主,结合了西方音乐作曲技法的一种特有的音乐艺术作品表演形式。随着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蒙古族风格钢琴音乐的作品创作也开始日益繁盛。为了提高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水平,精准地把握蒙古族自身特殊的音乐风格特点,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简要介绍了蒙古族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具体的作品着重分析了蒙古族钢琴音乐作品的表演和演奏特点,从综合性的角度对蒙古族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表演;演奏
蒙古族作为我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在乐器演奏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在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史上,蒙古族音乐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与表现方式,能够利用各种音色变化来展现蒙古族特有的音乐形象。然而蒙古族风格民族音乐利用西洋乐器——钢琴来演奏时,民族作品和西洋技法在融合方面多少还会出现一些问题,因而非常有必要从实际的音乐作品出发,综合性地分析作品的表演和演奏技巧。
一、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点
蒙古族音乐是我国比较传统并具有一定历史的民族音乐,它带有非常强烈的民族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蒙古族的民间音乐具有本民族特有的特色,它的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优美流畅,此外蒙古族民族的音乐旋律一般起伏较大,实际的节奏自由而悠长,多采用的是复合式节拍的形式。蒙古族音乐包括了很多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独唱、齐唱、对唱、伴唱以及合唱等。“蒙古民歌基本上是不以带半音的五声音阶构成,其五阶每个音皆可作为调式主音。以微音和羽音作主音的调式更为常见。曲调起伏较大,常用六、七、八、九、十度大跳;音域也较宽,首歌曲常常包含十四五度,给人以辽阔、奔放的感觉,表现了蒙古人民豪放的性格特征,演唱方法为真假嗓分别使用,并且由于定调较高,更显得音调高亢、僚亮、富有变化。”因此,为了提高对于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音乐表演和演奏特点的分析,一定要有效地结合具体的钢琴音乐作品,充分重视对于蒙古族音乐作品本身研究,而不能“本末倒置”。蒙古族音乐所涵盖的题材范围非常广泛,其中包含了情歌、酒歌、婚礼歌,以及祝寿歌、叙事歌、摇篮曲等多种不同形式的歌种,例如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嘎达梅林》《森吉德玛》《诺恩吉雅》《乌云珊丹》《龙梅》等音乐作品。
二、分析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表演与演奏特点
为了更好地分析蒙古族音乐风格钢琴作品的表演与演奏特点,我们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来加以阐述,即可以从作品角度分析作品的旋律,从综合全面的角度分析作品的节奏韵律。
1.从作品分析阐述蒙古族钢琴作品的旋律
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多取材于民歌曲调,配合钢琴自身独特的音乐表现力,可以形成朴实而唯美的风格作品。例如李世相《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中的《优愁的诺恩吉雅》
就是取材于内蒙古科尔沁民歌《诺恩吉雅》,实际乐曲是以主调的形式将“诺恩吉雅”的旋律直接呈现出来的。在改编创作之后,新的作品比原民歌降了三度,这样就使得乐曲听起来显得更加忧郁而且凄婉,以此很好地表现了诺恩吉雅姑娘对自己家乡的四年之情。通过左手伴奏声部从开始的两小节p到进入主题的mp,逐渐引发忧伤的情绪;从左手应注意力度的控制,始终保持着低沉的情绪,直到最后pp的处理。从总体对作品的分析来看,它的中低声部间减五度到小三度,使作品听起来更加深沉和幽暗,也展现了诺恩吉雅姑娘在自己极度的忧伤和思念中渐渐离开的感情基调。在实际的钢琴作品演奏过程中,其中曲调的部分旋律的起伏并不算小,而且实际的音调也显得非常悠长,在每一乐句结束的地方都会有一个三拍子的长音,再加上对长音进行渐弱处理,更加能够表现出主人公极度忧伤的内心。并且整个作品的主旋律完全真实地展现了蒙古族草原民歌的本来面貌。在对这类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对思念和忧愁情绪的自然渲染,演奏过程中的实际音色不能够太亮和太高,整个作品中的波音与蒙古族长调演唱方法有些相似,其中所包含的民族气息同样非常浓厚。当充分注意到这些演奏和表演技巧时,再加上演奏者对于作品本身的艺术分析,就一定可以使作品给听众带来极深的感染。
2.综合分析蒙古族钢琴作品的节奏韵律
蒙古族钢琴作品分析可以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看:首先,从宏观节奏分析来看。蒙古族音乐的曲式结构相对而言比较自由,音乐的创作会随着创作者的情绪发展而展开,乐曲的宏观节奏布局和速度的总体安排都非常讲究。其次,从微观节奏分析来看。蒙古族钢琴作品从微观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重点来看“散拍子”和“规整拍子”这两个方面。散拍子在蒙古族音乐表现过程中比较常用,演奏者可以完全不拘泥于固定的表演形式自由发挥。以作品《微风抚动着炊烟》为例,展现的是蒙古族牧区洁白的毡房上炊烟袅袅升起在微风抚动中所呈现的美好景象,全曲以十六分音符节奏为主,采用散拍子,在演奏过程中灵活地使用节奏手法,单位拍的时值以和拍子的强弱规律并不是非常突出,演奏者可以结合自身对作品的理解而灵活调整。规整拍子就是那些节奏、速度、力度具有一定特点和规律可循的拍子。节奏清晰,而且强弱分明、节拍规整,一般多采用方正型结构。以作品《小骑士的风采》为例,乐曲的曲式结构为ABA分布,引子部分是紧凑的十六分音符,显得均匀而有力,象征小骑士的闪亮登场,A部分以拍子的舒展表达小骑士的的自由驰骋,接下来低音声部主旋律与A部分呼应,鲜明阐释主题。
综上所述,蒙古族音乐作为一种内涵丰富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近年来在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风格和独特的西洋技法的综合影响下,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本文通过对部分蒙古族风格的钢琴作品的表演和演奏的分析,在综合了蒙古族音乐特点的基础上,尝试了多方面的综合探索,着重指出了钢琴作品如何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更加完美地表现其中蒙古族音乐的内涵和所包含的韵味,演奏者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认真对待,科学地加以分析和把握作品总体的风格,一定可以有效地的推动蒙古族钢琴作品的更好发展。
[1]胡阿荣.论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以李世相《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斯琴.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多姿的科尔沁姑娘》表演诠释[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4).
[3]张小飞.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教学实践研究之一——调查分析[J].河套学院学报,2015(2).
[4]刘瑞霞.草原文化传统在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中的体现[J].大众文艺,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