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有心而无垢云无一心以出岫,

2016-07-12荷衣蕙带

百家讲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画师壁画扬州

荷衣蕙带

福建上杭县(今属福建龙岩)的华氏是个大家族,然而清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华岩(yan,“岩”的异体字)家的这一支到华岩父亲这代已经有五世没有功名,家道早就衰落了。为了重振家声,父亲每日辛苦操劳,希望能多挣点儿钱,供华岩读书。华岩是德字辈,父亲为他起名德嵩,等他到了上私塾的年纪,就让他到族中的蒙馆就读。显然,父亲希望他能成为山岳那样被人仰视的人。

华苗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他很聪慧,也极其懂事、谨慎,很受先生的器重。这一段时间,华苗过得很快乐。可惜,好景不长,因为积劳成疾,父亲的身体渐渐衰弱,无力再支撑家庭的开销和华苗上学的费用。不得已,华苗只好休学,帮人牧牛以补贴家用。

牧牛山中是件孤寂的事,华岩大把的闲暇时光只能靠观赏云卷云舒来度过。为了打发时间,华岩开始用树枝在地上画山、画水、画牛,画他眼中看到的晴岚晓烟、天地自然。因为没有师承,他画得随意活泼,无拘无束。

一次,华岩在山中偶然遇见了两位画师。他们看到他画的耕牛活灵活现,很是有趣,就停下来点评了几句。华岩听到后,机智地对不足之处做了修补。看到华岩对绘画如此有灵性,两位画师就提出收他为徒,并在得知华岩家中贫困、无力支付束脩后,慷慨地免了一切费用。

这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件大好事。在禀告了父亲之后,华岩就开始了他的学画生涯。两位先生的画风工细严谨,虽然不是名家,却为华岩的绘画功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勤学苦练,几年之后,华岩就成了附近村县小有名气的画师。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华氏家族重修了宗祠,四面墙的壁画也需要重新绘制。普通族人一致推举由地位同样普通的华岩来绘制宗祠的壁画。华苗也很想为先祖尽一份心力,为了画好壁画,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谁知,这一提议却遭到了族中权贵的反对,他们看不起华岩这个年轻的小画师,坚持要重金礼聘知名的画师来画。

年轻气盛的华苗无端受此屈辱,怎能甘心?但他也知道,不能轻易得罪族中的富绅权贵,否则对家人不利。于是,他做了一个改变了他人生的决定:他收拾了行囊,告知家人和四邻,自己决定去外面闯荡一番。不过,白天,他辞别了众人,等到天黑之后,他就独自潜回祠堂,只用一个晚上就画好了“高山云鹤”“水国浮牛…青松悬崖…倚马题诗”四幅壁画。

第二天,华苗趁着天未亮,匆匆赶往杭州,投奔了他的三叔。他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得罪了族中的权贵们,为了不牵连家人,他改名为华苗。

到杭州之后,他还惦记着壁画的事,就托三叔写信回乡询问。原来,在华岳走后,有人发现一夜之间,祠堂中居然多了四幅笔墨飞扬的壁画,大家都涌到祠堂观看。那些曾推举过华岩的族人自然能看出壁画出自华岩的手笔,为了保住壁画,就说这一定是华氏有幸,得了神助,不然,凭人力怎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就这样,壁画被保护了下来。

得知情况的华岩总算松了一口气。但是他清楚,如果自己不能拼搏出一些名堂,衣锦还乡或是载誉还乡,反对他画壁画的那些权贵将来未必会放过他。

于是,初到杭州的华岩很是勤奋。他很想结识当地一些文人名士,以提高自己的水平。但是他辍学较早,文化素养还是略有欠缺,并没有直接的途径去结识这些人。他先是和当时比较受冷落的道士结为了朋友,并由此认识了爱谈玄学、爱作诗又乐意提携后进的西泠十子(在杭州西湖结社的十位诗人)的传人。

在和这些著名诗人的交往中,华岩意识到了诗书画结合的重要性:必须从画师转变成画家,才是他最好的出路。从此,他每日除了绘画,就是大量读书、作诗。

任何改变的初期都是最迷茫、最困难的时候。华岩想要提高技巧、改变画风,也遇到了这样的迷茫。幸好,朋友提醒他,可以借鉴学习恽南田(他的故事请参阅本刊2015年4期)的没骨画法,才使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改变方向。几年里,他无论绘画还是学养都提高得很快。

不知不觉中,他增长了见识,也增长了年龄。在一个桐叶飘零的秋夜里,无眠的他起了愁思,写诗日:

“一枕新寒梦不成,碧纱如水月光清。听来转觉江风急,乱落梧桐作雨声。”久做漂泊客的他是孤枕难眠了,他渴望有一个家能让自己安定下来,毕竟故乡是他还不能回去的一个旧梦。

幸运的是,人生难得的就是有三五知己,而华苗在杭州遇到了。他们时时处处关照着这位小友,看到已经26岁的华苗还孑然一身,就热心地张罗起了他的婚事。不久,华岩娶了一位老友的侄女蒋妍。

蒋妍是华岳的一朵解语花,他的才情,有她欣赏;他的忧思,有她分担。他作画时,有了红袖奉砚;他读书时,有了琴音相和,堪称只羡鸳鸯不羡仙。

婚后的日子虽然甜蜜,但是相比于单身时,也多了许多开销。为了能让蒋妍有更好的生活,一年后,华苗就去了南昌,到江西巡抚的幕府中做了幕僚。

江西巡抚不仅为官清正,也善于吟诗作文,还收藏了一些名人字画。在这里,华岩不仅学会了从政之道,也有机会追摹一些大家的作品,这对他进一步提高绘画技法有很大的帮助。

做了一段时间的幕僚,有了一些积蓄后,华苗回到了蒋妍身边,继续以鬻画为业。他原以为这样平淡的幸福可以一直到白头,没想到,没过几年,年纪轻轻的蒋妍竟然一病而亡。哀伤至极的华岩一蹶不振,常常独自对着一室清冷喝酒吟诗:“紫鸾去后无别梦,春雨潇潇独掩门。”他日日追思着妻子,却无力挽回什么。在凄惶无助中,他刻了一方“奈何”的闲章,寄托自己无处安放的情思。

过了几年,在老朋友的婉言劝慰下,华苗的心情才慢慢平复,重新开始生活。

到了康熙五十六年,在一位翰林院编修的推荐下,华岩得到了一次康熙特旨召试的机会。华岩希望能通过考试获得功名,这样也可以让他有重返故乡的底气。

他为这次考试准备了很久,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考得不错,位列优等,被授予县丞之位。但是,清朝的官职并不是实职,要在吏部注册、等候职位空缺。前面等的人还很多,想要补缺并不容易。华苗审时度势一番之后,知道自己的希望并不大,于是在注册后不久就开始了拜访名山大川的壮游。在山水中,他感受着绘画中“师法天地”的精髓,进一步完善着对绘画的感悟。

游历过后,他回到了京城,看到自己还没有被列入候缺的名单后,就在吏部应了卯,回了杭州。那几天,他过得很惬意,还和友人一起应邀游览了会稽。不过,他还是惦记着京城补缺的事情,就又去了一次京城。他的性格清高,不会投机钻营,在京城,他的画作也得不到达官贵人的赏识,而这时,推荐他的官员也离开了京城。缺少了人脉的照应,华岩想要补缺更是难上加难。看清楚形势之后,华苗最终绝了仕途的念想。难道只有出仕才标志着人生的成功吗?

这时,华岩已经年近四旬,他感到了孤弦长寂寞的孤单,想要有一个温暖的港湾来停泊自己早已疲倦的身心。在老友们的撮合下,他又娶了一位妻子。婚后不久,妻子就为他产下一子。他的生活终于有了尘世喧闹的热闹。

随着孩子的陆续出生,家庭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为了能养家糊口,华岩决定去扬州鬻画。因为那时的扬州是鬻画的最大市场,盐商们的大力追捧和一掷千金也使得众多画家齐聚扬州。

华岩到扬州后就住在一位好友家中,由好友帮他销售一些画作。毕竟他初到扬州还没有什么名气,销路不是很好。为了增加收入,他只好画了不少的灯叶子——画这种用不了多久就会在烟熏火燎中消失的作品,一生爱惜笔墨的华岩很是心疼与不甘,不过,一直都比较贫困的家境哪里由得他来选择呢?

人到中年的华苗很恋家,家中的妻子和幼子时时牵动着他的心。所以,每次他在扬州住上一段时间,积累了一些收入后,就会回到杭州。

如此往来几年之后,华岩在扬州也结识了许多画友,其中就有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他们常常会在一些文人雅集中会面,大家惺惺相惜,互相扶助,给了华岩很多安慰。

当时的扬州正值绘画蓬勃发展的时期,扬州八怪的字画也都推陈出新,各有特色。在这股创新大潮的引领下,华苗也不甘人后,积极探索着自己的出路。

在扬州鬻画久了,他越来越明白扬州人的喜好,知道扬州人偏爱人物画和花鸟画。而花鸟画也正是他早有心得的绘画种类,于是,他就在花鸟画上狠下了一番功夫。早年他就借鉴过恽南田的没骨花鸟,如今他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了文人画的特点,创立了兼工带写的小写意花鸟画。

在绘画的道路上,华岩终于达到了人生的顶峰:开门立户,自成一派。父亲当年对他的期望成真了,他成了画坛的一座高峰。

当然,作为一代书画大家,华岩并没有拘泥于世人的偏好。除了花鸟画、人物画以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来寄托他对天地自然的热爱。

在此期间,他还结识了一位故人的儿子。这个孩子原本想向华岩拜师学画,虽然华岩也教授了他绘画技法,但并没有确认师徒的关系,而是把他认作了小友。华苗对这个后辈的提携和爱护使得他们的友情历久弥坚,一直到华苗晚年,再也奔波不动的时候,就全赖这位小友在扬州帮他做书画经纪来鬻画。

是的,华岩直到七十多岁还在操劳。他得子较晚,生活的负担总是拖累着他,而他也希望儿子们能安心地完成学业、考取功名。这些都促使他不能辍笔。

由于一直在外奔波谋生等原因,这一生,他也没有再回过故乡。但是他知道,在他成名之后,故乡就以他为荣,族人们也都知道了宗祠壁画的来历,更加精心地加以保护。

“出岫云无滞物心,淡逾秋水薄空林。萧然只是逃名客,闲卧春山抱瓮吟。”华岩的这首诗写得很高逸。这和他早年结交道士有关,也和他仕途不得志有关。无论前尘怎样,此时,华岩的心是在“云无心以出岫”中超脱了。他把自己的诗作整理编辑后,定名为((离垢集))——无论生活如何窘迫,他的心始终超然洒脱,无垢无尘,逍遥自在。

编辑/葡萄

猜你喜欢

画师壁画扬州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壁画上的数学
小小画师本领大
敦煌画师,I服了YOU
扬州的秋日
帮壁画“治病”
下扬州
萌娃遇上插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