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6-07-12李志毅河南中医药大学
李志毅河南中医药大学
案例教学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李志毅
河南中医药大学
摘要:社会医学是一门随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基于案例分析、讨论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其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内化,也锻炼和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课后的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相长,最终师生双方从中共同受益,有利于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案例教学;社会医学;教学设计;实施
基金来源: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参与式教学模式本土化实证研究——以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为例”(2014SJGLX226)。
社会医学课程是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学及其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其所弘扬的现代医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观、健康观,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我们在多年来教学改革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本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力图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在社会医学课程中应用的优势
社会医学是一门随着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社会相关因素与人类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为保障人群健康制定社会卫生目标、策略、措施,从而有效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根据文献资料撰写的、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对社会医学相关理论及研究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起到更好的辅助教学效果。
1.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被形象比喻为“填鸭式”、“枯坐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学习过程往往枯燥乏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而案例教学选取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经典实例编写而成,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认真分析讨论,最终做出自己的判断。案例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要好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效果也会更好[2]。
1.2案例直观生动,有利于知识内化
与相对呆板的教材相比,案例教学的教学内容是实例,与现实联系得更紧密,通过恰当各种各样的可以案例让学生置身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更加直观地去分析、处理各种可能问题,从而增强自身的实践能力。伴随着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课本上的知识悄然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技能,也能使学生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获得更清晰的记忆,理解也更为深刻,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会产生更好的效果[3]。
1.3教学相长,促进教学方法创新
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阶段就要精心准备案例材料,认真设计讨论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勤于思考,掌握社会医学相关领域的前沿及热点问题,及时完善、更新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备课的过程也成了“倒逼”教师认真学习、更新自身知识内容的过程。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能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创新。
2 案例教学在社会医学课程中的设计实施
2.1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案例
案例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案例,同时要围绕案例的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目标的问题。我们在教改实践中,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巧妙选择案例,组织学生分析。应选择当前社会医学前沿及热点问题;要具有综合性、启发性、针对性及实践性;为更好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多收集相应的影像资料[4]。例如在讲解健康危险因素时,为了增强学生的理解,老师列举了案例“惠特妮·休斯顿之死”。同学们经过热烈讨论,得出了长期的心理问题、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吸毒、酗酒等)、家庭暴力等健康危险因素导致了惠特妮的悲剧产生。另外在社会医学研究方法一章,结合“河南省林州市食管癌防治队列研究”、“基于德尔菲法的出院病人满意度量表的研制”等案例来讲解,分析、讨论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具体步骤,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深化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2.2认真组织案例讨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双方积极地参与和配合[5]。教师要根据案例设计好讨论的过程,并选择采用自由讨论、分组讨论、分组辩论或角色模拟等形式来开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能够充分展开,气氛活跃,取得最佳效果。如在卫生政策研究一章,设计了案例讨论“凤翔儿童铅中毒事件”。教师首先安排不同的同学分饰儿童家长、医院医务人员及涉事企业、环保部门、地方政府等利益相关集团,分别站在自身立场上发言来还原事件经过,涉事企业、环保部门、地方政府也为自身的失误提出了辩护。然后展开分组讨论,同学们纷纷积极发言、争辩,最终得出结论,即事件的发生源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利益驱动、环保监管环节缺失、儿童健康教育不到位等因素。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把握。
2.3案例讨论后应做好点评总结
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对该案例进行剖析,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包括学生分析步骤的恰当性、决策依据的充分性、结论推断过程的逻辑性、思维的创新性。同时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例如在讲解社会因素与健康关系时,结合本章教学目标即掌握社会因素与健康之间的双向关系,老师列举了案例“萨法·巴奴之死”,让学生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因素进行深度剖析。在同学们讨论后,老师总结得出经济贫困、宗教信仰、卫生服务质量与可及性、社会和家庭支持、教育水平、生活方式等因素,最终导致了主人公悲剧事实的产生。
3 总结
在社会医学课程教学中,通过基于案例分析、讨论的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其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内化,也锻炼和提高了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通过课后的总结、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相长,最终师生双方从中共同受益,有利于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卢祖洵,姜润生.社会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段中学.案例教学的优越性[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5): 114
[3]岳冰.案例教学法在商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5):135-137
[4]邹宗峰,邹宇华,夏云,等.社会医学课堂教学中以案例为导向的教案设计与实践[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4):237-239
[5]李馨,赵春霞,符亚原.动物科学专业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13):174-176
作者简介:李志毅(1976-),男,河南邓州人,硕士学位,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