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的社会功效与实现路径
——以广州市为例

2016-07-12赵双云

运动 2016年21期
关键词:器材全民体育

赵双云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3)

全民健身的社会功效与实现路径
——以广州市为例

赵双云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3)

本文以广州市为例,分析阐述了全民健身的社会功效以及全民健身的实现路径现状和强化健身路径建设的方法,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实现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社会功效;实现路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体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性进步。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表现为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大放异彩,同时对体育本身的认识也更加理性,就拿当前里约奥运会来说,全国观众不再将目光局限于金牌的得失,运动员的拼搏和努力本身就值得赞扬。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全民健身的发展以及人们体育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在闲余时间积极投身于全民健身的大潮中。作为全国重点城市之一的广州,其全民健身发展已经列入我国全民健身发展前列,并发挥其引领作用。但是从广州市实际情况来看,其在全民健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善。

1 全民健身的社会功效

所谓全民健身,即不分男女老幼、不分民族地域、不限运动类型,通过特定路径,以强身健体、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为目的的体育健身运动。为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国务院特批准从2009年起,将每年8月8日设置为“全民健身日”。这种国家倡导、全民参与的活动,其社会功效为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也促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其中。

1.1 全民健身促进身心健康

可以说,通过体育锻炼来增强体质、消遣娱乐是大多数人加入全民健身行列的初衷。体育作为一种古老的活动方式,除了具有最本质的增强体质、消除疲劳的作用,还有更多益处让参与者欲罢不能。首先,参与全民健身有利于塑造优美体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一大问题就是肥胖人群增多,对于减肥人士来说,“管住嘴,迈开腿”是健康减脂增肌的不二法则,全民健身的运动大潮,无疑给励志减肥的人们更多实践机会和可能。其次,大多数体育活动如果想要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都需要长期坚持,这便是对意志力的砥砺与磨炼,健身运动能寒来暑往坚持不懈,那么生活中还有多少事情不能坚持到底呢?再次,现代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尤其像广州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工作压力都比较大,容易造成心理压抑与焦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有利于让人在运动中释放压力,缓解心理不适,身心得到有效调节,促使居民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社会生活中。

1.2 全民健身的经济功效

全民健身这一体育现象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形态,必然会对经济产生相应的反作用。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和影响着全民健身的发展,只有当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为人们提供可供支配健身的时间与空间,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之时,人们才能由感性知觉提升到理性认识,体会到体育健身对自身的真正意义,才能主动将健身纳入自己的生活轨道,并将体育消费作为生活消费中的一部分时,全民健身才算真正实现健康平稳发展。另一方面,体育健身的全民化也必然会为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做贡献。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的人们共同投身于体育健身,所需的运动服装、器材、设备、体育娱乐场馆等,将成就一大批体育产业,像“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等都是随着全民健身的发展逐渐热销的体育产业,总而言之,个体的健身消费为体育产品的大量销售提供了市场,而体育产品的充足供应也满足了全民健身的体育需求,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3 全民健身促进社会和谐

1.3.1 全民健身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人是群体性动物,全民健身虽然涵盖的体育项目多种多样,但其主要形式也无非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企事业单位体育、俱乐部体育这几种,很显然,已经涉及了一个个体可能会接触的亲子、夫妻、邻里、同事、亲朋等关系,这种在运动中的交流既有利于其原有人际关系的和谐稳定,也有利于个体的交友、人际关系的拓展。

1.3.2 体育健身活动需要长期坚持,且每次运动时间大体要在30分钟以上,大多数人会觉得这是体力的消耗。全民健身具有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特征,这样的活动占用了人们的业余时间和精力,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生活紧张、人们精神压力较大的现状下,对于提高居民修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也有相应作用。

1.3.3 全民健身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民健身具有消遣娱乐的功能,对于陶冶个人情操、修身养性有毋庸置疑的作用。仅就一城来看,广州市的全民健身活动对提高市民的修养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从全社会范围来看,这种男女老少共同提升个人修养的活动,必然带来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是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体现。

2 全民健身路径现状

随着社会进步发展,全民健身正在悄然改变着人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人加入了全民健身的队伍中,而就近方便又不用消费支出的全民健身路径就成为了大家普选的锻炼场所,本文所指的全民健身路径,其实就是户外健身器材,即我们经常在公园、体育广场等地接触到的公众用于锻炼身体、活动筋骨的健身器材。这些器材的种类繁多,包括太空漫步器、压腿杠、跑步器天梯等。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广州,中老年人、妇女和孩子是参与健身锻炼的主体。而在参与锻炼的过程中,中老年人追求的是健身、防病,青壮年则主要是调节情绪、促进健康,儿童和少年的目的则多为单纯的玩耍和体能展示。住宅小区内和公园健身广场最受大家欢迎,且大多数人都习惯于选择早上或者晚上参加锻炼。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由于全民健身参与人数的不断扩大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等原因,当前的全民建设路径并不能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路径锻炼需求,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逐渐解决。一方面,从全民健身路径的布局和数量来看,以广州为例,其建设规模整体呈现出城市大于农村、新建站点大于老站点。公园社区广场站点大于住宅小区站点的特点,呈现出城乡、局地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总体而言,初衷有利于城区内大部分人群使用全民健身路径,但农村居民的健身需求不能有效得到满足。由于发展仍然不够完善,加之广州作为全国知名的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大,外来务工人口多,全民健身路径从数量上来看,依然无法满足全体健身者使用。而全民健身路径站点周围环境特点也大不相同,有些地方环境优美,叫人流连忘返,很多人愿意到这样的地方锻炼,边健身边赏景,身心均得到了充分的休息和调节;而有些路径器材设施分布地区则环境较差,器材之间过于拥挤或者贴近树木、建筑物等,不能实现有效利用。尤其多数人都选择早晚集中时间锻炼,器材数量就显得捉襟见肘,不能完全满足所有人的健身需求。另一方面,全民健身路径重视建设而轻视管理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极大影响了器材的有效利用率和使用年限。针对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很多地方都缺少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经费,不能做到定期的检查与维修。由于经费的限制,一些路径在建设时便选择了相对低廉的原材料或者产品,而在使用的过程中如引导不善,大家只顾使用、枉顾保养和珍惜,使用粗暴,相对缩短了器材的使用寿命,再疏于维修,很多全民健身路径器材都已名存实亡。此外,由于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人们在器材的使用中往往凭借经验及自己的想象,随意使用器材进行锻炼,这样,既有可能伤到自己,也有可能损坏健身路径。

3 强化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实现真正的全民健身

3.1 在问题的源头,即全民健身路径的设计上要下功夫,注重人性化,科学选址

当前,虽然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体育健身需要,未来必然会建设更多的路径供人们休闲使用。在建设前,一方面要确立合适的地址和规模,根据城乡和人口分布合理选址,建造大小合宜的全民健身路径,对于人口较多、已有路径较少的乡村进行政策倾斜,加大建设力度。最好将路径选在人口集中、交通便捷、周边环境优美的地方。另一方面,在确定选址后,健身器材的数量、分布也要尽量合理,距离合适,确保利用空间最大化且不要相互影响使用,同时注重与路径相关的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如增设路径站点亮化系统,在路径周边配置休闲用座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共同需要。

3.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规范化、制度化管理

之所以当前的全民健身路径使用寿命短,除了维修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约束,制度化管理欠缺也是重要因素。未来,要不断完善政府、企业、个人等参与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使用、管理、维修等相关法规,明确责任、义务,使管理有法可依,进行科学化、制度化路径管理。

3.3 重视全民健身路径的管理

首先,要建立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改变当前管理滞后的状态,用制度说话,设立专项维修资金,学习先进典型,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其次,拓宽建设、维护资金来源,吸引民间资金促进全民健身路径建设,如新建小区通过与开发商协商,在给予相应政策优惠的同时,请开发商在设置项目配套时将小区内全民健身路径考虑进去等。再次,在尽量购置高质量产品的同时,也要注重将相关体育器材的生产纳入标准化轨道,确保规格一致,这样,如有器材零件受损后,可以迅速更换后恢复使用。最后,加强舆论宣传,在大家提升全民健身意识的同时,也逐步培养自身的社会公德心,珍惜健身路径,爱护公物,合理使用。

3.4 培养路径锻炼指导人才

可以通过完善高校体育课程和专业培训的形式,培养路径锻炼指导人才,加强对居民的健身路径锻炼进行科学指导,一方面,让参与者事半功倍,达到锻炼放松的目标;另一方面,使得大家正确使用各类锻炼器材,避免因器材使用不当伤到自己或者他人,且对器材造成损毁。

4 结 语

时下,全民健身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健身的队伍不断扩大,全民健身的社会功效日益显现,必然会吸引社会的优势资源配置转向全民健身领域,促进其经济功效的实现。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仍然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各方配合,逐步解决,方能为真正实现全民健身提供便捷路径条件。

[ 1 ] 李红,薛海红,王鹏.西安市全民健身路径的组织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J ].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

[ 2 ]梁亭. 南京市全民健身路径建设与发展研究[ 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 3 ]秦勇.浅析构建和谐社会与全民健身路径的建设与管理[ 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 4 ]刘旭东.全民健身路径的使用调查及其产品升级的思考——以宁夏高校为例[ J ].山西体育科技,2010(4).

[ 5 ]谢恩杰,张建业.对我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现状探析[ J ].体育文化导刊,2005(3).

G812.0

A

1674-151X(2016)11-00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1.003

投稿日期:2016-08-19

赵双云(1978—),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器材全民体育
全民·爱·阅读
AV TOP 100!2020-2021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AV TOP100! 2019-2020年度优秀影音器材推荐榜简评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我们的“体育梦”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视听器材个股表现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