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2016-07-12刘海静邹振栋许世骅陈丽丽房美妍刘达
刘海静,邹振栋,许世骅,陈丽丽,房美妍,刘达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浅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
刘海静,邹振栋,许世骅,陈丽丽,房美妍,刘达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近些年,随着高考的扩招,高校学生数量的增多,贫困生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里一种特殊的群体。由于个人、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因素的存在,导致高校的贫困生中存在着诸多心理健康问题,比如自卑心理、自闭心理、多疑心理、嫉妒心理等。本文针对目前了解掌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其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根源,并探索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策略。
高等院校;贫困生;心理问题;对策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在校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同时高校贫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由于家庭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因素,贫困生极容易存在心理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工作甚至生活,因此,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成为高校教育的重大隐患[1],而且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阶层的重视。因此,高校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索出解决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进而帮助贫困生无论从思想上、精神上、还是心理上都达到完全脱贫,使得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这也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贫困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
1、自卑心理
自卑感是一种无法自助的复杂情感。有自卑感的人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近些年来,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距越来越大,为了走出农村,一些农村学校长期以应试教育为主,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学生本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成绩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此外,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许多农村学校无法提供给学生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文化的教育,导致学生步入高等学府时表现出来的是综合素质差,且缺乏个性。而大学则恰恰是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高校内的社团等文化文艺活动使得来自偏远农村的贫困生无法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让贫困生感觉处处不如人,这极易导致其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2、焦虑心理
焦虑是个体因预感到困难将要到来,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产生的一种紧张或局促不安的复杂情绪。一方面,面对未来就业情况的不安,贫困生思想和经济上的负担较重,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焦虑感[2]。另一方面,面对家人、亲戚朋友的期望,他们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这使得他们常常表现出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心理烦躁、烦闷、内疚等现象。这些现象将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3、自闭心理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的都是物质利益的交换,大学生之间也不例外。由于贫困,贫困生不愿意交钱去参加许多活动,因此也不愿意参加同学的聚会。长此以往,他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不主动、不积极、甚至胆怯等问题,这样长期脱离集体,脱离群众,这使得贫困生在以后的人际交往问题上与集体越走越远。不能够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自闭心理较为严重。
4、混乱就业心理
由于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困生往往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希望,甚至是整个家族的希望,所以在职业选择方面,他们更倾向于一步到位找到高收入的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如此急功近利的心理及就业观使得他们选择面很窄,给自己的择业难度也加大了。此外,社会上存在拼人脉关系的因素存在,贫困生在这方面是有着明显的劣势的,这也造成个别学生对社会的片面认识,有强烈的不满情绪,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就业心理负担。
二、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个体因素的影响
个体的心理素质是影响贫困生心理的内因。有点贫困生自我评价过高,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期望值过高,一旦受挫,就会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问题,此外,也有不少贫困生自我评价偏低,感觉事事不如人,内心极度痛苦,更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这使得其心理素质更加脆弱,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2、家庭因素的影响
从经济方面来讲,高校贫困生大多来自于偏远的经济落后的农村,家庭条件较差,这也导致贫困生的心理失衡,给贫困生带来了心理困扰。从文化方面来讲,贫困生的家长由于自身素质问题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直接导致孩子孤僻的性格。此外,家长的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直接影响的孩子的处事方式,这也会使孩子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3、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
贫困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与周围同学的生活状况不会有太大的反差,但一旦进了大学之后,这种反差就会凸显出来。究其原因,一是大学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多元的。而贫困生大多是来自边远、经济落后地区,除了学习,在其他文艺方面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而部分贫困生由于缺少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造成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二是绝大多数学生来自祖国各地,家庭之间的差距较大,巨大的贫富差距造成了贫困生的心理压力。
4、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由于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愈加明显。来自偏远地区的高校贫困生的视野狭隘,思想传统,性格内向,这与贫困生生活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价值观也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特别是对高校学生的影响尤为严重。
三、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策略
1、高校应该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股、世界观和价值观。
我们应该帮助他们正确地对待物质利益,努力消除对物质因素的恐惧感。
2、教育贫困生正确的面对贫困。高校贫困生普遍缺乏自信,我们应通过正确的指引与疏导,让学生在心中确立一个信念,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贫困而放弃理想,放弃追求。争取让他们把贫困当成激励自己奋进的一种动力,敢于挑战自己。
3、支持贫困生多多参与社会活动,学校应该鼓励贫困生通过参加社会活动来改变他们的自我封闭的状态,让他们多和同学,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使其真正的融入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四、总结
由于高校贫困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是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形成的,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贫困生的教育、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及建立心理咨询和辅导系统,来帮助高校贫困生战胜其所面临的心理问题。
[1]李美琴.当前高校贫困生的现状特征与教育对策[J].高校理论战线,2013(3):40-42.
[2]李艳红等.高校贫困生的焦虑状况与心理社会因素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2(1):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