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2016-07-12刘忠荣
刘忠荣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全国人大的政府报告中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当今的中国迈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何谓工匠、匠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工匠、匠人指的是手艺工人,匠人是工匠中的代表。这只是字面上的狭义理解,从广义上讲,工匠、匠人包括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何谓工匠精神其内涵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二是严谨细致,一丝不苟;三是耐心专注,坚持不懈;四是敬业永恒,不畏浮云。
回顾中国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工匠精神”历来是推崇备至的。《庄子》曰:“技进乎道”,“技”说的就是“工匠精神”。《庄子》中的庖丁解牛的故事,是对工匠精神最好的诠释。毛泽东主席在《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中,讲的也是工匠精神。古代的鲁班在国人心中是当仁不让的工匠祖师爷。张思德同志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白求恩大夫对医术的精益求精,愚公带领子孙移山开路的坚持不懈努力,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体现。还有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同志,他将全社会的革命事业当作一部大机器,将自己比作一个小小螺丝钉,对工作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使自己这颗小小的革命螺丝钉,拧在革命大机器上永不生锈,闪闪发光。雷锋语录中“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工作中去。将平凡的工作,做出不平凡的事迹。”雷锋精神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最近有记者采访94岁高龄的秦怡,问她怎么安排老年生活问题。她说:“我每天都很忙,我有时也想舒舒服服睡上一整天,但只要想到哪项工作还没完成,就会立马起来做”。当今世界很嘈杂,有人靠削尖脑袋追逐名利,也有人因专注事业而遵从内心。作为至今还奋斗在第一线的老艺术家秦怡,她树立了为电影而生的信念,脑子里只有一件事,就是自己还能为电影事业做些什么,一生只追求一件事。在大千世界各种变数可能之中,把自己做到最好,把人生过到淋漓尽致,看是孤独却伟大的“匠人”,其内心是多么的安静淡定。
纵观中华民族历史,历代各行各业的杰出人物,现代的劳模、领军人才,在他们身上都有不少传奇故事,但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他们流血流汗、千辛万苦劳动所谱写成就,每一个故事都是他们的匠心之作。他们都将自己的毕生精力贡献给自己所热爱的事业,正是由他们这些匠人带领天下的所有工匠前仆后继的不断努力,才推动中华文明史的发展前进。
美国作家亚力克·福奇在《工匠精神—缔造伟大传奇的重要力量》一书中说,工匠的核心不是“制作”什么,而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命态度,其价值在于精益求精,对匠心、精品的坚持和追求”。洞悉百年创新史的内核,工匠精神是一种信仰,是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
日本家具职人,秋山木工代表,秋山利辉所著《匠人精神—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从一个工匠作坊的实践出发,从最简单实用可操作的角度谈了如何培养匠人,在秋山利辉看来,他与下属员工之间已形成的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达到工艺传承的价值取向。今天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医生、教师、法官、文艺工作者、公务员等等,都需要了解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这不仅是一个国家文化的延续,而是更具有更深层次涵义的有关人类的发展,国家发展进步的大问题。
据有关材料统计,全世界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16家为全球最多(而且1000年企业9家,500年企业39家,100年企业50000余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但环顾中国,超过150年的企业仅有张小泉、六必居、陈李济、同仁堂、老凤祥等屈指可数的几家,也集中在手工业和中成药行业内。
中国的手工业是有传统的,远的不说就拿上世纪的上海轻工来说,他们创造出多少上海品牌,中国上海制造,也曾是中国的骄傲,上海的骄傲,年轻人结婚时,拥有上海造的缝纫机、自行车、手表、照相机是多么地高兴和自豪。在轻工业局工艺美术公司,每年出口的工艺品,为国家赢得了不少外汇,不少还作为国礼赠与友好国家。那时,正是有这样一批上海工匠,发扬着工匠精神,撑起了中国上海品牌的大旗,为国家争光。同时也为我们国家培养了一批能工巧匠,工艺美术大师和劳动模范。长久以来,正是由于缺乏对工匠精神的坚持,追求和积累,让持续创新变得异常艰难,更让基业长青变为凤毛麟角。
当今的中国,“双创”热潮席卷神州,同时也进入了资源日渐匮乏的后成长时代,根据十三五规划,我们要想从一个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制造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整个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的精神支柱。
我们坚信,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质精品。当然,工匠精神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它必须体现在政府的经济政策中,目前全国总工会及上海市总工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动上海市经信委,为提倡工匠精神,总体制定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千人计划,并给予很大的配套资金资助和政策奖励。让工匠精神根植在每个企业每个员工的生产创新中,从而整体影响到一个时代的气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梦想一定会实现。工匠朋友们,我们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