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外开发矿井构建轻型大矿的探索与实践

2016-07-11姜大鹏

市场观察 2016年6期

【摘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资源型企业的重要途径,当前煤炭企业步入了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新时代,适应发展大势,进一步打破传统的煤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省外开发的矿井更是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如何构建轻型大矿的模式、路径以及方法上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省外开发;轻型大矿;矿井构建模式;资源型企业

当前,经济全球化趋势向纵深发展,国际资本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这也是解决资源“瓶颈”制约的难题,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煤炭企业步入了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的新时代,适应发展大势,进一步打破传统的煤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特别是对于省外开发的矿井更是具有现实意义。

一、矿井建设轻型大矿的背景与意义

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鼎盛发展期后,煤炭行业内外投资规模、扩张发展势头不断加快,特别是山西、内蒙等主要产煤省区,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取得突破性进展,由此形成了一大批大中型煤矿。随着诸多新建矿井的陆续投产,煤炭产能得到集中释放,导致当前煤炭市场出現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需平衡被打破,供大于求已成为当前煤炭销售不畅、煤价严重下滑的主要制约因素。2015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7.5亿吨,同比减少3.3%;产能达57亿吨,产能利用率下降到65.8%。与此同时,2015年全国还进口煤炭2.04亿吨,再度压制国内煤炭价格,煤炭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近年来,面对本部资源压覆重、可采资源濒临枯竭的严峻现实,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审时度势,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加大外部开发步伐,龙矿集团经过几年来反复对山西省的煤炭资源情况进行考察,通过兼并重组在当地建立了盘道煤业、大恒煤业、望田煤业三座大型现代化矿井。面对严峻的煤炭形势和宏观环境,煤炭企业必须加大商业模式创新力度,严格管控,创新举措,通过苦练内功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在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的形势下,通过强身健体承受市场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这是提高煤矿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而要扭转用人多、效率低的状况,就必须打造金字塔形的扁平化组织机构,建立大部室、大区队格局,力求结构简单、层次清晰,避免人员重复设置、管理层次多,真正建立起用人少、效率高的对外开发新模式。

山西朔州平鲁区龙矿大恒煤业有限公司是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在山西实施对外开发的第一对合作经营矿井,2009年3月31日正式接管原山西朔州大恒煤业有限公司,2009年7月、8月又先后兼并朔州市白土窑煤矿、山西朔州嘉强煤业有限公司,三矿整合后组建了新大恒煤业,公司于2012年9月27日在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正式登记成立。其中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全资子公司——山西龙矿能源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占有80%的股份,另一方股东李青明占有公司20%的股份。公司具有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由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构成。公司现井田面积6.9096km2,主要可采煤层为4#~11#。2010年11月15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正式批准大恒煤业进行开工建设,2015年1月通过了竣工大验收,正式转为生产矿井。

二、矿井构建轻型大矿的探索与实践

为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不断探索和完善外部资源开发新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大恒煤业按照“采掘机械化、装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运营市场化、辅助专业化、后勤社会化”六化模型,坚决杜绝走“大而全、小而全、用人多”的老路子,致力打造以“高效、智能、生态”为主要特色的轻型大矿。

(一)全力构建一模式,实现矿井减人提效

矿井坚持六条原则,即:符合集团公司和地方政策法规要求的原则;适应矿井大发展、建设大型矿井需要的原则;科学管理、建设现代化股份制企业要求的原则;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利于操作的原则;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原则;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的原则,在全矿实施了“635”模式。即:全矿人员不高于600人,产能300万吨,机关管理50人,5个部室,5个基层单位。改革之前矿井共有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部、技术科、机电科、通防科、安全质量科、调度信息中心、企划科、人力资源科、财务科、供应科、销售科、基建科、洗煤厂筹建办14个科室和部门,整合之后仅保留2部2室1处,即:技术装备部、经营管理部、生产调度室、综合办公室、安全监察处。6个基层单位也被整合成4个单位。通过划转一批、清退一批、内退一批、托管一批等方式,矿井员工人数已从最高峰时的683人压减至目前的544人,实现了控员目标。

(二)成功实施一核定,实现生产能力跨越

大恒煤业原生产能力45万吨/年,2009年3月31日由山东能源龙矿集团正式接管,同年9月14日公司整合重组方案经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重组办发【2009】36号文件批准,设计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年,配套选煤厂年洗选能力180万吨/年。2015年矿井转为正式生产矿井后,立即将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列入了矿井重要的发展规划,通过不懈攻关,9月14日正式取得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批复,净增生产能力120万吨/年,在龙矿集团山西三矿中率先完成了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也是平鲁区同类矿井中首个完成生产能力核定300万吨/年的矿井。

(三)顺利推行两变革,实现生产工艺突破

矿井整合之前采煤为小采工艺,放炮破煤,使用耙机作业,小溜子运煤,房柱式回采,切眼最大长度达仅为80m。掘进作业全部是炮采作业,采用矿车运输,矿井运输轨道只有8kg,年生产能力经过了多次提升才达到45万吨。资源整合后,大恒煤业从新装备、新工艺入手,先后经过两次回采工艺重大变革,实现了生产组织的重大突破。

1.实现了小采工艺向综采放顶煤工艺的变革。2010年3月原设计45万吨/年首采工作面投入回采,矿井首次采用综采放顶煤的回采工艺,采用ZF6400/20/32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MG200/500-WD型双滚筒采煤机,设备的最高生产能力达到了0.5万吨/天。2011年8月设计180万吨/年首采工作面投入回采,矿井采用ZF8000/18/35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MG500/1180-WD型采煤机,设备总体生产能力提高到原来设备1.5~2倍。2015年全矿以打造万吨工作面为抓手,积极开展上台阶、创水平活动,通过优化劳动组织、生产系统、生产工序,生产组织不断实现新突破,6月率先实现了日产万吨工作面的创建,7月刷新了龙矿集团综放工作面单产新水平,全年原煤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人均工效位列龙矿集团矿井首位。

2.实现了综采放顶煤工艺向一次采全高工艺的变革。针对矿井近期采场为4-2煤实际情况,经过认真分析,通过广泛调研、科学论证和实地考查,决定采用一次采全高技术回采4-2煤。4-2号煤层平均煤厚5.03m,采用一次采全高工艺将比放顶煤工艺提高回收率20%,仅大恒区域就可增加回收量127万吨,效益可观。2015年8月矿井圆满完成了一次采全高设备的招议标工作,12月在4-2煤层首采面42110工作面安装。工作面设备配置为:ZY10000/27/60型掩护式中间液压支架、MG800/2040-WD电牵引采煤机,至此矿井正式形成4-1号与4-2号煤配采新格局。

三、矿井构建轻型大矿的效果与评价

大恒煤业构建轻型大矿以来,矿井人力资源得到极大优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矿井的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1.进一步优化了人员结构,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大额费用支出。自实施“635”模式以来,矿井总已累计减员139人,年可为公司节省薪酬139*6=834万元。

2.实施了市场化托管运营,增加了矿井收益。例如:完成了井口超市、餐厅超市两个超市的竞标,每年可为矿井增加收益9万元,减少人工费用支出4万元;完成了后勤服务社会化托管运营,将食堂、工广卫生、办公楼、道路、公寓、澡堂、矿灯房、锅炉房、洗衣房、园林等工作全部进行外包,年可节约费用156万元。特别是2015年面对市场持续下滑的恶劣形势和企业连续亏损的困难局面,通过“三项制度”改革,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分配方式,合理确定岗位级差、统一岗位系数、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适当拉开收入差距等措施,使工资分配与管理更加规范,真正体现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企业扭亏解困发展。

(二)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树立了龙矿集团在山西的品牌形象

大恒煤业自开发建设以来,已由一个生产工艺原始、技术人员匮乏、生产能力低下的小煤窑,成功蜕变成朔州市一流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年产300万吨的大型现代化矿井。公司先后迎接了省、市、区、乡等各级政府领导的考察指导,并得到了充分肯定;大恒煤业创业者们在创业开发中,不仅展示了良好的团队精神、优秀的管理水平、先进的技术能力、卓越独特的企业文化,还很好地实现了山能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进一步提升了龙矿集团在山西省的品牌形象。公司先后荣获了朔州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示范矿井”,平鲁区“优秀企业”、“A类矿井”,山东省管企业“文明单位”,山东能源集团“省外创业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大恒煤业作为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在山西省煤矿整合重组中合资经营、合作开发的首座矿井,经过数年来的实践,开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在政策研究、整合重组、规划设计、资金运作、技改施工、证照办理、股东配合、地方关系、生产模式等方面都创造了新的宝贵经验,为龙矿集团今后类似矿井的开发提供了范本,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阳月平.关于国有企业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5,(7).

[2]高加强,甄葳棋.大矿托管周边小煤矿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5).

作者简介:姜大鹏(1980-),男,山东莱阳人,山东能源龙矿集团大恒煤业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