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

2016-07-11王丽霞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

王丽霞

摘要:我国利率已经步入实质阶段,利率市场化将会给银行带来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国内银行建立制度体系,但对企业的财务和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冲击,不确定性使得银行加强对利率市场的风险管理,银行也在这个过渡时期,通过强化风险技术手段,推行以利率风险的核心管理方式,完善金融市场的发展。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利率现状;利率风险;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2003年,我国市场化改革备受关注,2006年已完成改革。相对于管制利率,利率市场化使得市场有了资金的定价权,银行的经营也有了利率风险的挑战。因此,银行也充分利用改革,建立利率市场的管理体制。

一、市场管理化的现状

国内银行资本充足性低于美国银行,国内银行存款比例较高,资金用于拆放和存放,国内银行集中长期投资,而美国注重资金的短期投资,如果利率提升,将会对国内长期投资的银行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国内浦发银行的利率风险要高于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国内有必要引进管理策略,可以赢得在利率风险允许的情况下所收获的最大利益,这可以有效的降低利率风险。

二、市场化利率体系

在国际市场发展的条件下,政府放松管理,使利率市场化得到上升,导致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增长也形成了制约。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相对于改革之初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在市场利率化的过程中,利率化将会呈现出系统性、活跃性和一致性。

(一)利率体系逐步完成

利率改革的以央行利率为基础,突出市场资金利率化,以市场资金为主导的体系。利率化市场变动形成资金利益,市场利率通常在当天内对银行作出反应,其利率水平会围绕着央行基准率而变动。所以市场化改革后所形成的体系会对银行业务和企业资产产生一定影响,也对银行的体制和利率风险要求更加严格。

(二)利率成为银行的竞争手段

利率也演变成为银行之间竞争的手段。存贷款利率的开放,银行有了决定利率的权利,利率必成为银行争夺客户的方式。在国内,成本较大的银行,劣势明显,而成本较低的外资银行,从市场上融入低成本的资金,把低利率资金贷给客户,国内银行将会流失大量客户,所以国内银行缺乏定价机制,市场体系不够成熟,制度不够完善,市场利率化后,将会出现轮番价格大作战的局面。

(三)利率波动幅度提高

随着不断放松的利率化体制,越来越多的因素也会对利率化市场产生影响,预期通货膨胀也会影响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后,实际利率、风险升水、预期通货膨胀率与影响利率的其他因素将同时发生变化,这使得利率的体制发生改变。

三、利率化市场存在的风险

我国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利率也进行宏观调配的比例增加,使得银行经营利率的波动增加,幅度和频率的变化,也使银行在市场中将会面临着许多未知的风险因素。

(一)利率变动风险

银行到期的资产,债券、业务的利息收入和融资成本不能吻合,使银行收入和潜在价值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利率风险具有可实践性。随着我国利率化的推动,利率变化频繁且难以预计,银行作为中介所承担的利率风险会不断提高。

(二)重新定价风险

银行存贷款利率不一致,对银行的收入和潜在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由于银行与市场资产债权不协调,使银行的所收到资产利差落空,银行的存款利率的利差会降低甚至变成负数。

(三)信用风险

银行不能通过借贷的项目来分辨贷款人的道德品质,对于企业,投资项目超过银行利率,企业才会在银行贷款。如果银行提高利率价值,借款人将会筛掉低风险项目,这样会产生“逆选择”现象,这会使市场投资项目质量整体下降,也促使企业信用度下降。

(四)选择权风险

客户提前归还贷款本息或提前支取存款,使银行面临收益风险。由于利率幅度波动的不确定性,银行会因为客户的存款选择权而将承受利率风险。利率上升和下降的结果会降低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使银行面临客户在不同选择的利率上的风险。

(五)期限不匹配风险

银行资产或是业务到期的日期不同而产生风险。银行的利息收入和支出取决于资产的数额,期限和结构,在利率波动频繁的同时,如果银行资产与期限结构不相同,则受到的利率风险将会变大。

四、市场利率化管理定义与方法

(一)利率管理定义

利率风险管理是由利率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成本发生变化,造成银行损失收入的风险。由于市场化的推广,利率的不确定性对银行的经营业造成了影响,所以银行作为金融中介,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各种利率风险。金融资金配置的多样化,可以分散非系统业务风险,使银行减低业务资产风险。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创造获利机会,减少风险。通过金融工程学思想与理论的管理方法,转移利率风险。

(二)利率管理方法

1.期权定价分析

期权分析方法是将银行的各项资产视为固定资产,运用固定资产的期权定价分析来确定市场的合理价格。

2.期权调整利差

期权调整利差,可以决定固定收入债券的市场价值,能较为准侧的预测未来收入的现金,根据经济价值进行管理,计算出市场价值的差异,而进行调整,实现降低长期利率的波动性。

五、结语

由此看出,利率风险管理要实施全面发展,引导和科学监管评估,加强我国利率风险的管理,积极关注利率化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动向,并且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银行社会信誉的提升,在利率浮动的基础上,及时调整策略,让市场在汇率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子涵,李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4(12).

[2]张诚,李晓翠.国际供应链模式与流程创新研究[J].南方金融,2015(3).

[3]沈强.股权融资:商业银行投行业务的创新前沿[J].银行家,2015(7).

[4]李志刚.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实施对策[J].中国金融,2013(11).

猜你喜欢

利率风险利率市场化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