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工作

2016-07-11吕彩荣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分析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吕彩荣

摘要: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具有举重若轻的作用。国家财政部和审计署等重要部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工作也充分重视,建立一系列的规范措施。但由于我国实施内部控制的时间还不长,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意识薄弱、执行不力等,因此有必要对加强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就如何规范内部控制的实施为出发点,强调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分析其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且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措施;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会计内部控制指的是一个单位从确保各项业务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确保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并且能够被有效地运用,预防、发现和纠正各类错误和违法行为,保证会计、统计和管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而制定并且实施的一套具备控制智能的程序、方法和措施。只要一个单位或组织开始运转,开始有行为措施,就会有一定的经济行为。为了加强内部运转的组织性和规律性,就必须要实施内部控制,并建立相应的规范措施。早在2008年6月28日,我们国家就有财政部、审计署、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并且在2012年11月29日,财政部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通知》,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予以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颁布,强调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化了会计内部的工作标准,为单位的持续、高效运转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保护公共财产的安全性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是由政府组织建立,旨在为广大的人民群众牟求共同的利益,保障共同的安全。因此,在公共性上较为突出。行政决策往往是由团体中的所有人或者一部分人共同决定,这也导致了当一个项目或者正在进行的工作出现问题之后,找不到相关的负责人为出问题的项目直接负责,致使公共财产的流失,组织发展缓慢。并且在组织单位中,总会有一些人紧盯着公共财产,寻找贪污腐败的机会,将公家的利益进行私吞,这也会造成公共财产的不安全性。为了能有效的规避这些问题,就应该在组织内部建立与组织规章制度相匹配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做好预算、实施和决算过程中的全程监管控制,为项目的实施执行确定直接相关责任人,也为公共财产的用度进行财产明细,保证能够知道财产的各项用途,有效的避免腐败行为。

2.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的进行工作的分工和整合,在有效保证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基础上,进行不同工作的合理分工,并且最后将其整合为一套完整的流程。从预算的提出、审核,到执行过程中的监察、中期测评,再到项目结束后的决算、检查,形成一套完整的资金流动链。在每一个过程中都有可能会产生信息的滞后和失真,这些都将会造成财产的不合理流失。只有加强内部控制,保证每一个工作环节的良性衔接,就能够为单位提供及时、完整、准确的会计信息,为领导的科学决策提供基础。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1.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约束力不强

由于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重审核,轻控制”的思想根深蒂固。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在会计工作中只要将审核工作做好,内部控制是可有可无的。这种认识导致有的单位根本就不会在管理过程中进行内部控制,有的单位只是在组织内部空设架构,无力去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单位内部控制的现有局面。

2.会计基础薄弱

因事业单位中各个领导层对会计审核工作的不重视,在用人方面也会常常使用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去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工作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当面:(1)预算编制不准确。单位中编制预算,只是为编制预算而编制预算,不对本单位未来一年中可能会实施的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和整体会发生的往来账目进行深入思考,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工作,随意编制。(2)预算执行不力。因编制中本身存在的问题,在执行的过程中,才具体的根据现有情况进行账目往来的登记和审核。所以在年末的时候,常常会因为各项账目之间没有办法实现收支平衡,在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之间进行各种收支之间的结构调整,极易形成账外账。(3)财产资金的登记不准确、不及时。会计工作人员有时会疏于职守,对于财产的出库入库登记,有时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及对一些资产的用途记载不准确。就像原本只是固定资产的损耗登记成低值易耗品,这就会使资产不明流失,造成国家资产的浪费。

3.内部监察无力

有些行政领导已经习惯于一人做主,掌控单位的财政大权。并且相关的财政工作人员也为了省事方便,认为将相关的财务文书和报表交于领导签字后就完成工作了,使得内部监察的工作空有形式,也致使外部监察无法展开实施,无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进行有效的管控,一方面使得单位内部的财产用度混乱不堪,部分财产的浪费流失,另一方面,也容易在单位内部形成腐败分子,威胁国家公共财产的安全。

4.内部控制相关制度不健全

单位内部没有建立与内部控制相应的配套制度,无法对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实施适当的惩罚,这也会使得内部控制可有可无,既无法引起当事人的足够重视,也无法激发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更无法达到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措施

1.增强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一方面要不断地向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实施内部控制的原因和实施内部控制后能给单位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调动单位内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营造内部控制的良好氛围,让全体工作人员意识到,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工作中也是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只有在单位内部进行内部控制,才能促进单位的发展,时间组织建设。

2.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为了能够准确的执行工作中的各项制度和措施,能够科学有效的完成各项工作。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充分考核新进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会计素养;另一方面组织现有职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定期考核,强化会计基础知识,使其能更好的服务于工作,建立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会计工作人员队伍。

3.落实各项会计工作的实施

第一,合理编制单位预算。要对单位内部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根据未来一年内单位会发生的项目和工作,以及其会发生的经济活动,精细的编制预算,减少工作过程中对预算方案的调整和变更,也有效的规避项目执行过程中的贪污行为。第二,对各类财产进行准确的登记和使用。合理有效的使用各种登记账簿和单据证明,减少单位的财产不合理流出,同时也规范单位内部人员对于公共财产的使用行为,让每一笔财产支出都能够产生应有的价值。

4.确保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有效执行

首先要提高领导的重视,让领导能够带头遵守和执行内部控制的各项规定,按章规章措施的要求使资金的流动走正常应有的流动渠道,从预算、审计到年终的决算,使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相应的负责人,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督,将单位内部的财产使用透明化公开化。其次,提高外部监督的工作力度,审计部门要定期的对单位内部的财务状况进行局部清查,对单位的发展状况进行合理的考评和定位,保证单位的良性发展,及时发现和规避单位的不合理支出。最后,通过内外部的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适用情况,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实现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5.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

单位内部要建立与内部控制相应的奖惩制度,使内部控制的工作能够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对于内部控制执行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同时也对在内部监督中发挥作用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同时,也要对产生问题或者执行效果不佳的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惩处。要引起行政那个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这项工作的充分重视,也要将内部控制的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四、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内部控制,是对事业单位能够良性发展的保驾护航。营造内部控制的工作氛围,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亲身参与到内部控制的工作过程中,这不仅仅是促进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和实施,也是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团体凝聚力的有效举措。但是由于我国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具体的工作细则处理还不精细,导致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控制实施还比较混乱。未来,我们在内部控制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吕昂.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时代经贸,2012(06).

[2]张国清,李建发.美国政府机构内部控制的发展及其启示[J].厦门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4: 86 - 92.

[3]王霞.浅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经济信息,2010,(10).

[4]崔惠芹.浅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农业会计,2010,(8).

猜你喜欢

分析研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探析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方面的影响
大直径区熔硅单晶的研究与制备技术探究
新时期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