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创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探讨

2016-07-11张琳

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12期

张琳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少企业、公司等都在不断改革和转型以便适应国家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一直在推进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但是这么长时间以来,行政事业单位从来没有与制度相匹配的财务管理体系,所以说行政事业单位还有待创新,而财务管理体系正是这一创新点。文章以此为出发点,结合自身实例,探讨在未来如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决定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制度体制。正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属于非盈利组织,其资金来源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才缺乏相应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尤其是在财务会计管理方面,在竞争激烈的潮流中渐渐无法站稳脚跟。大量的事实表明,行政事业单位在转型期应该需要实现核算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固定资产核算体制创新、绩效考评结果的有效应用、内外监督体系的完善。文章也从这四方面依次提出建议,为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体制创新的建议

(一)核算体制和制度的创新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属于非盈利组织,其资金来源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这批资金的传统管理方式为收付实现制。目前,关于该制度,普遍认为其存在较大缺陷。其一,在该管理制度下,我们只能看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资金流动及现金流,并不能直观的看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其二,根据收付实现制度所记录的账目并不能反映实质问题,导致账目失真。其三,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在划归资金科目的时候容易出现混乱,导致划归错误,成本核算不精确。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想要创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首要解决的问题即为改革核算体制和制度。随着传统核算体制和制度缺陷的日益暴露,我国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内部控制制度》、《原始审批制度》等的出台,改善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核算体制和制度。

(二)固定资产核算体制创新

相比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是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最大的区别。对于企业来说,其固定资产是可以折旧计提的,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来源于上级直接拨款或是下发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对于这些资产,行政事业单位要将其直接归入资产账面中,而且不能进行折旧计提,也就是说我们永远只能按照原始价值来记录,不能清楚的了解到其现在的实际价值,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当期的资产核算具有相应的负面影响,不能准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损益。

固定资产的核算是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部分之一,需要严格处理,因此对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相关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尽快的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单位发展情况的、科学的、合理的、正确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际价值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体系,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

在一般企业中,绩效体系是用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手段,通产绩效与员工自身的实际工资紧密结合。企业中绩效考评结果会被用于制定下一期的绩效指标、预算指标等,促进企业的战略发展。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者从两方面来考虑引进财政资金绩效考核体系,并积极运用绩效考核结果。一方面,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可以全面监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流的流动情况,另一方面,绩效考核可以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环节的精确性。这一效果在部分实行绩效考评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已经有所体现,为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的效益。绩效考核结果的正确运用也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一定的好处,如通过有效监督现金流的流向,行政事业单位当期的资金支出和收入都比较具有科学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将其作为下期各项资金指标的参考,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能力。总之,科学的应用绩效考评结果将会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可观的收益及战略性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属于非盈利组织,其资金来源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员工没有竞争意识,所以在运用绩效考评结果的时候一定要配有相应的绩效制度措施,仔细斟酌这一绩效水平是否真实的反映了员工的实际能力。

二、内外部监督相结合,促进财务管理创新实效

笔者认为,欲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不仅仅要实现核算体制和制度的创新、固定资产核算体制创新,同时还要注重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体系。本文提出,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需要从两方面入手即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在上述表述中,引进绩效考评系统可以全面监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流的流动情况,提高政事业单位在财务核算环节的精确性,其实质就是内部监督机制。对于内部监督体系的建立首先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相应的审计单位,其中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有三个要求:一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工作为核心,不参杂其他思想。二是要提高自身修养,净化自身心灵,不做贪污腐败之事。三是提高监督意识,员工之间互相监督提高工作质量。在制度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体系,具体有:专项审计组,主要负责严格遵从相关制度规定设置账户,进行财务会计管理以及财务核算等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纪律(私设账户、做假账等)的组织,深入挖掘当前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纰漏,并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

外部监督是指依靠外部力量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笔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扩大外部的审计范围来实现外部监督系统的完善。由于外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较少受到利益限制,比较公正公明,有利于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方面的缺陷,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改进和创新财务管理制度,所以说强化外部审计可以更加彻底的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问题。

三、结语

尽管传统行政事业单位并不需要为经营利益而赶做财务报表,反映自身当期的盈利情况,但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市场,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改变以往的认知,树立新的观念,发展创新意识,努力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目标,做好事业单位的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姚俊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1,08:158+160.

[2]魏喜玲.探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改革创新分析[J].财会学习,2016,04:11-13.

[3]李玲.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的创新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1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