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016-07-11王永建

考试周刊 2016年51期
关键词:提高方法实效性

王永建

摘 要: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纪教育、思想思品教育、人生观教育是初中思品课的重要内容。教学方法运用得科学合理,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有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 实效性 提高方法

当今中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得到正确引导和有效帮助。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变,更是实际效果的变化。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一、关注教学设计,提高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

1.教学期望要合理。教学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首先,思品课教学期望要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德育主题与学生认知水平。其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再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基点和训练梯度。

2.教学内容要精选。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从思品课学科价值观高度出发,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进行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教学。

3.教学结构要优化。优化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一是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其中学生是最活跃和核心的因素。优化教学结构,着重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和策略。

二、开发电影课程资源,提升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

优秀的影视作品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是青少年体验人生精彩,学习做人道理和做事规范的便捷途径,在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有着其他教学资源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教师来说,如果能把好的电影推荐给学生,引导他们从正确角度欣赏它,体味其中蕴含的价值观念,就能让学生在洋溢着美和善的氛围中,构建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索、改进已有认知经验、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知识理论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在教育教学中营造民主、宽容、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心理环境,学生就会获得激励,产生探究欲望与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乐此不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型课程。思想品德教学要以学生能接受、乐于参与和促进思考、拓展体验、激发实践等有利于品德发展的方式组织,将课程价值引导意图转化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创造生机盎然的学习空间。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将文本资源、音像资源等不同类型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

三、了解学生提升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主体。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和谐的课堂教学。

第一,调动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基于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要,“要我学”则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要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学习责任。

第二,培养独立性,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传统教学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课堂变成“讲堂”,教师变成“讲师”,学生则成“看客”、“听客”。这样学生独立性不断消失,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独立学习能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特长,培养独立学习能力,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

第三,发现独特性,由“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差异,“一刀切”现象十分普遍,这种“齐步走”式的教学严重束缚学生手脚,禁锢学生头脑,压制学生个性。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发现学生学习独创性,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教师科学指导提升思品课教学的实效性

思品课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总结与反思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进而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其一,评价的有效性。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要仔细观察。运用中肯语言及时点评,或者给予鼓励眼神,都是有效的。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评价具有激励性、增值性,对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其二,归纳提升的有效性。采用情景教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课堂,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只起到引领作用。但是,“情境+问题”的归纳式教学中的归纳非常重要,关系学生正确观念形成,影响他们的价值观。教师一定要把握这一点,如果学生归纳得不到位,则教师要补充;学生归纳好了,教师要重点强调,才能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讲“公平”时,先看材料:“王斌余事例(欠薪不给反遭打骂,后杀人)”,联系身边不公平事件,让学生归纳不公平对社会稳定的负面作用。进而得出结论:社会稳定需要公平(从个人角度、从社会角度)。

总之,在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课堂能让教师和学生都愉悦其中,学生有不同程度提高,教师舒畅地完成教学,必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追求和谐课堂的一方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新课程推广,是教学生命。我们要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关键,并加以解决,为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提高方法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简述电网功率因数的提高方法和意义
论有效提高初三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学院应重视学生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协商实效性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