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解诗,感悟情感

2016-07-11初新华

考试周刊 2016年51期
关键词:首词陆游诗词

初新华

一、教材解读

《诉衷情》是长春版教材第十一册第六板块的一首包含悲壮沉郁之感的词,作者是宋朝词人陆游。这首词是作者晚年闲居山阴所作。积贫积弱、日渐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山阴,有志难伸。“壮士凄凉闲处老,名花零落雨中看”。历史的秋意,时代的风雨,英雄的本色,艰难的现实,共同酿成这一首悲壮沉郁的《诉衷情》。

二、设计理念

“以诗解诗”,就是用正学的或积累的诗词解读新学的诗词。诗人陆游和他的几首名诗,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应当不陌生。对于《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示儿》,学生都曾学习积累过。此思路紧紧抓住词中的“梦”、“泪”、“空”三个字,相机引入陆游的其他三首古诗,引领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解读作者的“衷情”,真正感悟这份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调动已有,引出主题。

1.教师点题目,学生背诵。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积累了很多古诗词,接下来我点题目,同学们来背。好不好你?岳飞的《满江红》。学生齐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生背诵。

2.真不错,从年代看,这两首诗词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是南宋时期的)。

3.关于南宋这段历史,你都知道什么?

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南宋始建于公元1127年,灭亡于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小王朝,南宋王朝自建立以来,一直在金国的威胁下,直至被元消灭时,也未能恢复宋朝在北方的统治地位。

4.同学们,文史不分家,了解历史对学习古诗词十分必要,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的作品。(板书课题:诉衷情)。

5.解题。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其实它是词牌名,宋朝有100多首诉衷情,怎么理解这三个字呢?(诉:诉说,衷:内心,情:情感,连起来就是诉说内心的情感。)是谁在诉说内心的情感?(陆游)

6.学习“衷、衰、哀”。(竖是衷,横是衰,不横不竖就是哀。)

7.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陆游:南宋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的第二年适逢靖康之乱,随父离开中原南下,少年时就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中年入蜀抗金。在仕途中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退居山阴,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诉衷情》就是其中之一,正是作者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学过的熟悉的宋朝的诗词入手,首先让学生通过背诵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唤醒学生对宋朝诗词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然后教师以充满感情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新词的兴趣。对于题目《诉衷情》中的“衷”字,下足了工夫,让学生分析字形,并指出其形近字衰、哀,把字均写在黑板上。且让学生记住了一句顺口溜“横戌点戍空点戊”,这个环节的设计既是预习情况的反馈,又为后文理解课文埋下伏笔,由于作者的经历和所处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的距离遥远,使学生在理解词中所描述的景和情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新课伊始,对作者及历史背景有详细的了解,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词人所抒发的情感,体味全词的意境。

(二)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请打开书,出声读一遍课文,争取把它读准。

2.请一个同学朗读,教师点评,纠正字音、字形和节奏错误。

貂裘diāo qiú鬓bīn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3.教师范读,请同同学们感受作者在词中渗透了怎样的情感?并说说作者在词中描写了怎样的生活场景?明确:悲伤、郁闷、无奈——

4.学生齐读,把这种感情融进朗读中。

5.明确:自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边读边体会每句诗的意思。

6.学生汇报交流每句诗的意思,教师总结。相机学习“戌、戍、戊”(横戌、点戍、空心戊)。

设计理念:诵读是理解词句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诵读中逐渐地步入词的意境。同学之间互相纠错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互助学习的兴趣,同时正确地把握词句的朗读节奏是初步感知作者情感的基础,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句。词往往是用字简练、含义深远,要引导学生在把握关键字词意思的基础上意会,根据词人的思路展开想象。

(三)品味词句,入境悟情。

1.对比《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体会“梦”字,感悟诗人的报国之梦。

(1)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知道陆游写这首词的时候多大年纪了吗?(67岁)

(2)是啊!陆游写这首词的时候已年近七旬,他回忆起当年的戎马生涯,发出了“关河梦断何处”的慨叹,我们想象一下,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梦里会时常出现什么情景?(自己在沙场冲锋陷阵,为国杀敌。)

(3)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朗读这首诗。同学们,这首诗中进入陆游的梦里又是什么?(铁马冰河入梦来)

(5)这两篇诗作中,都有一个“梦”字,它仅仅是指诗人夜里做的梦吗?(板书:梦)那是指什么?(梦想)诗人的梦想是什么呢?(梦想自己能报效祖国,梦想祖国统一,梦想人民过上好日子。)

(6)(课件出示陆游年轻时的照片)看到年轻时的陆游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英姿勃发……)

(7)(课件出示陆游年老时的照片)看到年老时的陆游你又想到了哪些词语(人老体衰、老态龙钟……)

师:英姿勃发也好,老态龙钟也好,唯一不变的是什么呢?通过朗读体会陆游报国之梦吧。

(8)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的上阕。

2.对比《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体会“泪”字,体验诗人的忧国忧民。

(1)诗人的梦想实现了吗?

(2)诗人老泪纵横,那滴滴的泪是为什么而流?(板书:泪)

(3)在那个时代里,流泪的不仅仅是诗人,我们再来看这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4)学生齐读。这是谁的泪?(移民的泪)

(5)同学们,看到陆游的泪,移民的泪,到此刻,你理解陆游的心吗?陆游此刻是怎样的心情?

3.对比《示儿》,体会“空”字,倾听诗人的满腔激愤。

(1)指导朗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战死沙场,也许他的人生也会少一些悲剧的色彩,陆游的情感多么强烈。是呀,本来胡能灭,却——胡未灭(生);本来是鬓不秋,却——鬓先秋;本来是泪不流,却要泪空流……把遗憾融进去,读下阕。

(2)再读:如果陆游的报国之志能够实现,即使他已至暮年,也许这首《诉衷情》会少一份悲凉,多一份豪情。可惜呀,可惜,——再齐读。

(3)胡未灭,鬃先秋,泪空流。“空”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白白地流)(板书:空)

(4)同学们,陆游67岁写的这首词,他活了87岁,算算这空流的泪水还要空流多少年?(18年)整整18年,泪都流干了,所以在临死前他给儿子留下了千古绝唱《示儿》。

(5)出示《示儿》。

(6)如果说“泪空流”是泪白白地流,这里“万事空”的“空”又是什么意思?(万事皆空)

(7)虽然诗人知道人死之后万事皆空,但他遗憾的是什么?(没有看到九州统一)。所以临死之前他叮嘱儿子什么?(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8)同学们,这也许人类自从出现文字以来最可歌可泣,最可悲可叹的遗嘱!齐读。

设计理念: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内容,更要品味词的佳句,诗人陆游和他的几首名诗,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应当不陌生。“举一反三,以诗解诗”,抓住了这首词中的“梦、泪、空”等关键字眼,引出了陆游的其他三篇诗作《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通过壮年陆游和老年陆游的对比,感悟作者的衷心爱国之梦;通过南宋百姓的泪和陆游的泪对比,感悟南宋的腐败、百姓的凄苦、作者的无奈与遗憾;通过“泪空流”的“空”和“万事空”的“空”对比,感悟作者的豪迈与那颗衷心爱国的拳拳之心。整节古诗词教学随着老师艺术的引导,学生深入的感悟,荡气回肠,使学生自然地走进文本,和作者产生深入的共鸣,从学生一遍又一遍充满感情的诵读,从学生那精彩的回答,从学生眼睛中那闪动的泪花,我知道,古诗词教学不难,离学生不远,他需要的只是教师有思想的引,有意义的导。

(四)整体感悟,归纳升华。

1.同学们,我们这44个字的《诉衷情》,浓缩了三个字——梦、泪、空,而这三个字又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很多。一个“梦”字让我们想到“铁马冰河入梦来”;一个“泪”字,让我们想到“遗民泪尽胡尘里”;一个“空”字不能不让我们想起“死去元知万事空”。是《诉衷情》让我们走进了陆游的后半生。我们再来读读这三首诗。(大屏出示三首诗)

2.同学们,当你读了诗人用血泪写成的这几首诗作,再看看黑板上的三个大字,你的心里什么滋味?(难过、愤怒、悲伤、遗憾……),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朗诵这首词。(欣赏配乐朗诵,再次感悟情感。)

3.现在,我们回过头再看这三个字:衷——衰——哀,此时此刻,我们不仅仅在字形上记住了它们——竖是衷,横是衰,无横无竖就是哀。看到这个衷字,你心里有什么感受?看到这个衰字你又想到了什么?看到这个哀字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4.配乐,大屏出示本首词。师:陆游是高寿,但他终究没有盼到祖国统一,他死后的69年,(1279年)忽必烈就彻底踏碎了没落的南宋王朝,陆游已感知我们无法体会,但是,正是他的《诉衷情》让历史天空更加璀璨。[品味历史]

5.齐读《诉衷情》。

设计意图:在深入感悟体会了“梦、泪、空”三个关键字后,把这三个字分别与衷、衰、哀一一对应,报国之梦体现了陆游的衷心,无奈遗憾的泪充分体现南宋的衰败,“死后元知万事空”中的“空”充分展现了陆游一生的哀伤与凄凉。这一点睛之笔,整合了本课的教学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对陆游的忧国忧民、对陆游的壮志未酬又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五)作业。

1.背诵全词。

2.根据词的意境,自己选配一首与《诉衷情》意境相似的乐曲,配乐诵读。

设计意图:作业是课堂学习的必要外延。本次作业设计既关注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意在培养学生学习诗词中注重积累的良好习惯及初步鉴赏表达能力,还提高了学生品味词的兴趣。

猜你喜欢

首词陆游诗词
神回复
关注诗词
一转身,就是一辈子——陆游和他的《钗头凤》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宋高宗的眼力
除夜雪
陆游诗中“花汞”一词考释
诗词之页
初夏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