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与灵魂
2016-07-11
从一名资深记者到一名文化学者,他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总结。他认为人是一个天大的奥秘,就像电脑一样也有硬件、软件之分,并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的程序。“人的硬件是肉体,软件是人性。”如果说硬件支撑起人的躯壳,那么软件则构架起灵魂的高地,让人向真、向善、向美!
他就是著名媒体人刘欣欣。刘欣欣,先后任新华社辽宁分社社长、四川分社社长,2009年被聘为四川大学客座教授。
刘欣欣对人性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与他37年的记者生涯是分不开的。记者这个职业,使他有机会深入了解各行各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用笔去记录社会,用心去体悟人性。50岁时,他突然有了一种使命与冲动,驱使自己把对人性的感悟告诉给后人。经过常久的积累和酝酿,他于2012年开始写作,四年后《人性与灵魂》一书正式与读者见面。在网络时代,这本书的出版进度堪称“蜗牛速度”,但正是这种精雕细琢的“慢功夫”,才使“人性学”更具深度,直抵心灵。
也许有人会问:“人性是看不到的,它是神秘的暗物质吗?”其实,人性并没有隐藏在深处,令人无法触摸,就像“感动中国人物”“时代先锋”“道德模范”等,他们将人性的光辉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于点滴生活中彰显生命之美。可以说,人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人就是一个矛盾体,将各种摩擦、对立的因子集于一身,才活出了“两个真实的自己”。
关于人性与灵魂的关系,刘欣欣说:“人性是种子,灵魂是大树。同样是一粒苹果树的种子,长在肥沃的土壤里和长在贫瘠的土壤里,结果会大不一样。人也是如此。你长在穷人家还是富人家,长在文盲家庭或是教授家庭,对人的成长会有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后天的环境和个人的努力,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对于中学生来说,人生观还没有完全形成,而人性的种子更依赖于外界的环境。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富裕,基本上过着“衣来伸出饭来张口”的生活;而在应试教育下,他们对孝、德、仁又理解多深呢?很多人都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这就是人性中自私的一面。也有家长说,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却与孩子对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然而,作为家长的你又对自己的父母付出多少呢?一个人,不仅要评判他人,更要学会审视自己,施行“生命责任制”!
生活中,硬件物体有长、宽、高,而人性软件也有三维——智慧、情感和道德。这就是刘欣欣提出的“人性三剑客”理论。“智剑客主管人的学习、思维活动;情剑客主管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绪和感情活动;德剑客主管善恶美丑、意志信仰等精神活动。”这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智慧的人,可以把一件事做得很好;而一个丧失道德的人,将是人生的悲哀。所以,刘欣欣在书中对道德做了重点阐释,并称之为“德商”。“德商”英文缩写成MQ,它是指测定人的道德素养的一种指标,比如: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等是否符合当下社会所公认的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因此,是否有品德,这也是衡量人性善恶的重要标准之一。刘欣欣将“德商”称为“精神力的标尺”,旨在强调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刘欣欣还把人性分成了十大系统:①坐标系统——为己:人性的球心。②动机系统——欲望:人行为的起因。③是非系统——善恶:两个敌对的自我。④主动力系统——富与贵:两大原动力。⑤方向系统——向上:人行为的方向。⑥调控系统——理性:人性的调控阀。⑦预警系统——恐惧:生命的预警器。⑧裁判系统——良心:驻在心中的法官。⑨筛选系统——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⑩指挥系统——心:人性的统帅部。这十大系统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人性的美好与丑陋,是人性研究上的一次突破与创新。比如“主动力系统”,他认为,“富,反映的是人与物的关系;贵,反映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人追求高贵,实质上是在追求成为优秀的人。”再比如“裁判系统”,他从“你骗得了良心吗”“社会认同”“真,人性的基石”等几个角度来剖析,指出人能够认错的原因,那是由于人有自我裁判的机制。“人只要做了坏事,即便逃过了法律也绝逃不过良心的惩罚。”这充分说明良心是驻守在心中的法官,会对是非做出公正评判。作为中学生,我们要认真领会“十大系统”的精髓,“为己”的同时,还要“为人”,“向上”的同时,还要学会“理性”,捍卫心中的良知,在竞争中不断前行。
另外,刘欣欣还指出“情感是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而人际关系是快乐的源泉。“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与他人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有过一段难忘的故事。”所以,中学生要善于交良友,多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进而弥补自身之不足,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使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