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将军”的荣耀 朝鲜人民军炮兵装备一览(1)
2016-07-11张嘉瑞傅丹毅
张嘉瑞+傅丹毅
近年来,朝鲜半岛这个东北亚的火药桶经常出现在各大新闻头条。特别是2016年开始,朝鲜连续进行核试验、弹道导弹发射试验、卫星发射和多次军事演习,使得半岛局势更加紧张。又因为朝鲜极其封闭的特点,这个国家一直对外透露出种种神秘感。特别是对于朝鲜人民军的各型军事装备,外界除了依靠少量的资料进行推测外,很难对其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整理。因此,目前对于朝鲜人民军的装备分析五花八门,其中不乏一些准确分析,但更多的是一些谣传和臆想。古人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要想系统的评判人民军作战实力、评论人民军战术特点,就必须对人民军武器装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笔者在此仅从朝鲜人民军炮兵装备入手,进行一次系统、客观的整理和分析 。
大体上来说,人民军的装备体系基本脱胎于苏联军事装备体系,其大量装备也极富苏联特点。但近年来,人民军也针对其自身特点进行了一系列装备改进和研制。笔者将按照加农炮(含自行火炮与牵引火炮,下文同;并且包括未安装在坦克上的反坦克炮)、坦克炮、榴弹炮、高射炮、火箭炮、无后坐力炮、迫击炮、舰炮的顺序,分别对人民军各款火炮装备进行叙述。
本文系作者根据朝鲜新闻媒体资料整理而来,这些视频资料仅仅是朝中社新闻或电视纪录片。一不是朝鲜官方文件,二并没有能力对朝鲜火炮装备进行实地测量,出现疏忽在所难免。
加农炮
M1989式170毫米自行加农炮 作为每次阅兵中朝鲜人民军自行火炮的压轴展品,M1989式170毫米自行火炮可谓是朝鲜人民军的代表之一,这种现在全世界身管倍径最长的火炮也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1978年,在朝鲜黄海北道的谷山郡,美军情报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火炮,随意为其赋予了M1978的代号,又以其被发现的地点谷山郡,特名命该炮为“谷山大炮”。实际上,朝鲜官方赋予了这款火炮更具戏剧性的名字——“主体思想炮”。
随着朝鲜军事工业的发展,M1978自行火炮也经历了数次升级。在上个世纪80年代,全世界的军火商都看到了中东的商机,朝鲜也不例外。80年代期间,朝鲜曾数次向正在两伊战争鏖战的伊朗军队出售M1978自行火炮。但从后来的图像资料来看,这次出口至伊朗的火炮中,并不只有有传统的M1978基本型。
火炮摇架是支持火炮身管起落的主要部分。常见的火炮摇架形式有槽型摇架,筒型摇架和组合型摇架三种。传统的M1978使用的就是第一种槽型摇架,身管被托箍固定后由滑板槽在摇架内前后滑动。开放式的结构有利于身管散热,较长的摇架轨道还能抵抗由于弹丸发射时在身管内的旋转而带来的扭矩作用。但是,这种摇架的刚度较差,抗扭矩效果不佳。同时,其平衡机、制退机、复进机均为对称布置,进一步改进空间小。但是,从后来美军在伊拉克缴获的伊朗版M1978来看,部分改进型M1978与传统M1978的摇架结构有显著区别,其布置了多组制退机和复进机形成组合式摇架设计。这种摇架最主要的特点是省去了摇架架体部分,减轻炮身质量,但同时对制退复进装置刚度要求增强。而且因为没有摇架架体的限制,使得曲线后坐方式设计更加方便。所谓曲线后坐,是指身管在后坐时不仅沿身管轴线方向后坐,还伴随了后坐部分质心的上下移动,通过这种上下运动,抵消部分后坐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外曾有大量媒体资料指出,“主体思想炮”是将170毫米口径身管安装在180毫米口径的S-23火炮内部而成的。但实际上,S-23无论是与早期的M1978还是现在的M1989相比,其摇架结构都有明显的区别,这种说法明显是没有任何依据的。
综上所述,朝鲜在研制M1989时,应有将新款火炮直接安装在老式M1978底盘上的方案,并生产一批样炮作为交付伊朗的装备。随着战场的反馈情况,朝鲜放弃了原有的T-54底盘设计,转而使用了空间更为宽敞的T-62底盘。随后便有消息指出,更换底盘后的新型号M1989在底盘上安装了备弹12发的弹药架和辅助装填装置,以保证火炮射速,弥补因士兵体质差距带来的火炮射速偏低等一系列问题。
“谷山大炮”的更新换代还体现在炮口制退器的选择上。根据朝鲜人民军军事博物馆的相关资料,早在M1978时代,该炮就有3种炮口装置的版本,分别使用了形如“胡椒瓶”的冲击反后坐式制退器、使用冲击式制退器以及没有使用炮口装置。现在装备的M1989型也基本采用了冲击反后坐式的炮口结构。
从朝鲜历次演习中不难看出,M1989型采用8人制炮班编组,且该炮不设置炮盾,也没有装甲炮塔,导致其在机动时除了驾驶员,其他人员全部属于围绕炮身布置。这种全敞开式自行火炮基本没有抗打击能力。但考虑到该炮射程在40~50千米以上,这种设计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况且不论是同时代的大口径自行火炮(如苏联2S7和美国M107等),还是现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车载炮,也几乎都采用了全敞开式设计,不能仅凭没有炮塔就说这款火炮性能指标落后。
“现代战争是炮战。”这是2013年3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在视察西南前线“最热点”地区的长在岛防御队和舞岛英雄防御队,指导炮兵射击训练时说的一句话。这句话也充分证实了金正恩对炮兵部队的重视。据不完全统计,金正恩成为朝鲜最高领袖以后,每年都会对炮兵部队进行数次视察,包括对部队建设的视察和指导炮兵训练或专业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受外界关注的一次应该就是2014年4月金正恩在视察江原道第一军团下属第681部队(该军团下属的炮兵旅)时所发生一系列事件。
据日本《每日新闻》2014年11月3日报导,从朝鲜内部获得消息,金正恩于当年4月视察朝鲜军队某部队炮击训练后,斥责军队训练水平低。之后,金正恩解散了该部队,并处罚了167名指挥官。朝鲜军队机关报的报道列出了167名被降职人员的名单,并且第681部队的上级部队——驻扎在江原道前线的第一军团(第313大联合部队)军团长从上将直接降为少将,连降两级。
如此大规模的干部降职并且解散作战部队,在朝鲜是史无前例的。据朝鲜电视纪录片所透漏出的信息可以得知,第681部队当天炮击训练使用正是M1989式自行火炮。当天训练的结果并不好,炮弹全部脱靶。金正恩说到:“部队的战斗准备不圆满。今天的炮击训练做得不好,是在训练中搞形式主义的结果。遵循我们党关于在炮兵训练中杜绝形式主义、老套的方式和摆花架子现象的意图,正在兴起名炮手运动的烈火。可这支部队和上级单位指挥官的心,好像不在战场上。”随后便发生了上面的一幕。
这次不合格的炮击训练让金正恩十分气愤,可见他对“谷山大炮”的重视。回到平壤后,作为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金正恩立即主持召开了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内容既包括上述部队的人事问题,金正恩也借机向他的指挥官们提出,应进一步加强人民军政治机构的职能和作用,促使军事事业能更有效进行。之前他对第681部队的视察指出,部队的战斗准备尚不完善,部队党委员会的政治事业等进行得并不理想。
这次军委扩大会议的作用是明显的:2014年4月25日,当朝鲜人民军建军82周年来临之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指导了担负打击西南海上主要敌人目标的远程炮兵部队(西海前线第四军团炮兵旅)的炮击训练。当日,金正恩指定射击次序和方法后,下达命令开始射击。瞬间,一群“主体炮”一齐发射炮弹。每当炮弹直中目标时,金正恩说“打中了,打得很漂亮”,表示极大的满意。金正恩称赞道:炮兵们在不利的条件下也命中靶标,因为他们心里始终装着战事,不断加大训练强度。炮击训练取得了圆满成功,远程炮兵部队炮兵鸣响了庆祝建军节的礼炮。
从这两次炮兵训练中不难看出金正恩对远程火炮的关注。而且,第一次视察中仅有副总参谋长兼总参火力指挥局长朴正川陆军中将、总参炮兵局局长尹英植陆军中将、总参侦察局总局长金英彻中将陪同视察。而在解散第681部队后,再次视察远程炮兵部队时,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成员(军团级以上将领)全部到场,再次证明了该炮在人民军战斗序列中的重要性。
据朝中社平壤2016年3月25日电: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恩观摩朝鲜人民军前线大联合部队远程炮兵大集中火力打击演习。前线大联合部队最精锐炮兵部队装备的主体炮等数百门各种口径远程大炮前来参演。
在这次打击演习中,朝鲜将近百门“主体炮”集合在海滩上。其官方也再一次说明了这款造型奇异的火炮在朝鲜的称号就是“主体炮”。不过,这种将上百门包括“谷山”在内的自行火炮和火箭炮集合在同一个海滩进行打击演习,实际意义不大,仅仅是对韩国当局公开进行了旨在胆敢来犯朝鲜革命最高首脑部和党中央委员会办公室的“精确打击训练”的一次回应和震慑而已。
M1992式130毫米自行加农炮 该炮是朝鲜依靠AT-S59火炮牵引车底盘改装而来的自行加农炮。使用苏制SM-4-1式130毫米海岸炮改装而来的M1992和M1977式自行122毫米榴弹炮在改装形式上有相通之处,均是简单将传统牵引火炮取消了大架转而安装在自行底盘上,仅有一个半装甲的露天炮塔结构为其提供一定的防护能力。
SM-4-1海岸炮是苏联基于130毫米驱逐舰炮开发的一款海岸炮,与同时期的M46式130毫米加农炮最显著的区别是采用了一种十分特殊的炮口制退器形式:在传统冲击式炮口装置后方安装了一个倒碗状的反射隔板机构,这种形式的炮口装置在我国86式152毫米加农炮上也有应用。故而,曾有M1992是使用了我国86式加农炮技术生产的说法。但是,86式152毫米加农炮并没有装备我军,而且朝鲜M1992自行火炮的定型时间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在当时不大可能转让长身管152毫米火炮技术给朝鲜。
值得注意的是,在朝鲜数次公开阅兵活动中,曾出现过一款同M1992式外形十分相似的自行火炮。这种自行火炮同M1992式所采用的SM-4-1海岸炮一样,都在炮口制退器后面安装了反冲击结构,外形十分相似。唯一显著的区别是这种自行火炮没有炮塔结构,也是将火炮与底盘简单组合的方式。仔细观察其反后坐与火炮复进装置布置形式即可发现,这种自行火炮是苏制M46式130毫米加农炮的自行版本,换装与SM-4-1一致的炮口装置估计是为了在保证车身不超重的情况下,尽量给予成员最好的炮口激波防护效果。
SM-4-1海岸炮在人民军装备序列中不仅仅只有M1992自行加农炮一种版本,其传统海岸炮版本在人民军中仍在使用。据朝中社报道,2014年7月7日,金正恩在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长黄炳誓次帅、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兼火力指挥局长朴正川陆军上将的陪同下,视察驻守东海岸前方哨所的三大革命红旗熊岛防御队。金正恩在金正日视察过的阵地观摩军人的火炮操作训练后,下令进行射击并予以指导。在射击完成后,金正恩对部队的表现表示满意,并为这支部队的官兵颁发奖章和徽章。而根据新闻资料,当日进行射击训练的正是一门SM-4-1海岸炮,该炮防盾上的领袖标语指出这门火炮曾经还接受过前朝鲜最高领导人的视察。两任领导人视察同一阵地上的同一门火炮,足可看到这型火炮在人民军内部的重要地位。
这次视察活动的图像资料证实了人民军的SM-4-1平常为洞窟储存维护,配合阵地滑轨在射击时由洞窟滑出,展开炮架进行射击。人民军中此炮为10人制炮班,作为一种130毫米口径的加农炮,10人炮班确实十分奢侈。但考虑到建国之初我国装备59式130毫米加农炮之后,作战部队普遍反映该炮的8人制炮班很难在阵地上移动此款火炮的,朝鲜使用10人制炮班,利用人数优势抵消部分技术装备不足和自动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应该也是出于其国情特点考虑的无奈之举。
M46式130毫米加农炮 该炮是苏联为取代122毫米和152毫米火炮,利用M130舰炮设计的牵引式加农炮。该炮于1952年陆续装备苏军,1954年“五一”节红场游行中正式亮相。1955年,苏军从旅顺港撤军时移交了一批该炮给中国部队,并配有SNAR-2火炮系统雷达。1954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一改之前的退役装备倾销策略,反而向中国提供部分现役装备。1957年,苏联提供M46加农炮图纸给中国,1958年国营某厂正式接受130毫米加农炮任务。1959年8月,首批27门130毫米加农炮正式装备武汉军区炮兵部队,并于同年参加国庆十周年阅兵。
直到20世纪70年代新一代加农炮定型生产时,射程达到27千米的59式130毫米加农炮一直是解放军射程最远的身管火炮。该炮最著名的战例应该是1958年的“八二三”金门炮战。当时,解放军装备的所有身管压制火炮中,M46式130毫米加农炮是唯一可以覆盖金门岛全境的火炮。在这次战斗中,我军使用该炮越过金门岛对东侧的料罗湾码头进行了炮击,阻止国民党军队补给舰进行作业。
上世纪70年代,我军对59式130毫米加农炮进行改进,使用新一代通用炮架设计,修改了炮口制退器形状,改变了火炮复进机和制退机布置方式,定型为59-1式130毫米加农炮。上世纪80年代,59式加农炮正式停产,后来因国际市场需要恢复生产出口到数个国家。
2010年11月23日,朝鲜在黄海海域向属于韩国管辖区的延坪岛发射近百枚炮弹。后来,从朝鲜官方纪录片中不难发现,驻扎在瓮津半岛及附近岛屿的朝鲜炮兵部队装备有苏制M46式130毫米加农炮和苏制SM-4-1式130毫米海岸炮。一般认为,朝鲜人民军使用130毫米口径压制火炮和122毫米多管火箭炮制造了延坪岛炮击事件。
人民军对火炮自行化有狂热的支持,M46也不例外。但是,相比于之前的传统火炮上车的简单操作来说,这次对M46的改装可谓是大刀阔斧:M-46最具有代表性的“胡椒瓶”型的反冲式制退器被替换,取而代之的是在SM-4-1上使用的制退器形式。这种反冲击式的制退器同时还在苏联一代名炮BL-10式152毫米海岸炮上有应用。在底盘选择上依然是人民军非常喜爱的ATS-59火炮牵引车,而且依旧没有设置任何的防护装甲,仅保留原炮防盾而已。
但是,有资料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的人民军装备中,有一种被称为“德川火炮”(朝鲜地名,该市有朝鲜知名的一所火炮工厂)的自行火炮。根据外界图片不难发现,这其实也是M46加农炮的自行化改进型号,但其仅在ATS-59底盘上安装了一个棚状结构,与现在大量装备的自行M46加农炮没有本质区别,且近年来并没有出现。笔者推测,这种称为“德川火炮”的装备,可能是试验型号或者虽少量装备,但现在已经退出人民军现役。
有趣的是,1992年朝鲜阅兵中牵引M46走过观礼台的是沃尔沃公司的F89载重卡车。实际上,使用卡车牵引130毫米级别的加农炮的先例很少。苏联早期开发了多款履带牵引车(比如上文提到的ATS-59和SM-4-1的牵引车ATT),而我国也是使用履带式牵引车作为130毫米加农炮的牵引车使用。事实上,我国直到59-1式加农炮列装,才具备用重载卡车牵引130毫米口径加农炮的能力。59-1式使用了通用炮架,较之前型号大量减重,才使得使用卡车牵引成为可能。少数使用卡车作为130毫米加农炮的国家中,朝鲜算一个,另外已知的国家中,塞尔维亚也曾用自己生产的FAP 2026卡车作为M46的牵引车。
人民军的M46用途十分广泛,除了作为陆军压制装备用于对海攻击和登陆作战,还有固定的岸防炮位,作为海岸炮使用。金正恩上台之后,曾多次对其海岸炮兵阵地进行视察,其中包括在南部前线对韩热点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多个海岸炮兵阵地。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曾经有多个在朝鲜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登陆场,人民军对于海岸的防登陆作战一直有着完备的方案。从大口径加农炮压制火力到多管火箭炮打击火力和岸舰导弹等,都有着自己的预设方案。上文提到的2013年3月13日第四军团对岛攻击演习,就是这里面的一个典型范例。
另外,外界曾经一度认为朝鲜人民军装备的M46加农炮除了部分苏联援助产品,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国制造的59式130毫米加农炮,但没有资料称朝鲜拥有其改进型号,即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实际上,人民军在2011年西海(黄海)前线对岛攻击演习视频中曾出现几个一晃而过的镜头,里面就有59-1式130毫米加农炮。
M1992式122毫米自行加农炮 该炮前身为M1981式122毫米自行加农炮。M1981式为朝鲜自研的一款122毫米自行加农炮,使用与M1992式130毫米自行加农炮一致的ATS-59火炮牵引车底盘,上面架设1门苏制D-74式122毫米加农炮。
D-74式122毫米加农炮是苏联为了取代A-19式122毫米加农炮所研制的52倍径122毫米加农炮,与其同一时期立项的还有著名的M46式130毫米加农炮,这两种重型火炮均为替代二战中使用的远程加农炮所研制。
D-74曾于上世纪50年代出口到中国,我国对该炮的仿制品为1960年式122毫米加农炮。该炮重量比1959年式130毫米加农炮轻,仅靠自身炮班人员就可以完成阵地调整,并且不需要使用履带式牵引车。所以,即使60式122毫米加农炮射程较59式130毫米加农炮少数千米,但是其更好的机动能力也为其在我军中取得了相当好评。
进入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仿制苏制D-20式152毫米榴弹炮时,采用了和苏联一样的通用炮架设计。这使得60式122毫米加农炮与66式152毫米榴弹炮的炮架零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且这种设计延续到了后来对于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改进工作中。改进后的59-1式130毫米加农炮也采用了这种通用炮架设计,大大强化了我军装备统一保养能力,减少了部队后勤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进行主战坦克改进的时候,曾效仿苏联将D-25T反坦克炮安装在IS系列重型坦克上作为坦克炮的做法,将60式122毫米加农炮安装在59式中型坦克上,即WZ121工程(早期的69式中型坦克研制方案,后来下马,之后的WZ121工程特指69式主战坦克)。
朝鲜的D-74加农炮主要以M1981式自行加农炮的形式出现(曾有卡车牵引的D-74参加过平壤阅兵,但很少有该炮参加朝鲜演习的影像资料),也多次进入阅兵序列接受检阅。但传统无炮塔设计一方面影响了成员防护效果,降低了作战效能,二是无法在停车后做到全向射击。
1992年,朝鲜在阅兵中正式公开了一型新型自行火炮,这就是M1992式122毫米自行加农炮。该自行火炮采用了后置全装甲炮塔设计,疑似具备向多个方向射击的能力。底盘疑似为朝鲜自行改进的6轮履带底盘,该底盘还作为朝鲜KN-01反舰导弹(仿自中国“海鹰”-2)的一种机动底盘(另一种为朝鲜的VTT-323装甲车),并且在朝鲜自己生产的双管30毫米自行高炮上使用。有理由相信,该底盘很有可能采用了原版ZSU-23-4的相关技术,而苏联ZSU-23-4自行高炮底盘的设计则是来源于PT-76水陆两用坦克。该底盘改进了车体前部的设计,取消了随行步兵舱室和水面推进系统,尾部有舱门,疑似为弹药运输与人员上下车通道。因其内部结构并未曝光,也很少出现,很难判断其是否采用了装弹机设计。同时,现有资料中并未在该炮上看到任何外置瞄准与测距装置,怀疑该炮依旧使用M1981式的随炮瞄镜和测距装置。
BS-3 100毫米加农炮 在知名即时战略游戏“战争游戏—红龙”中,朝鲜陆军装备中有一种103毫米口径的自行反坦克炮。实际上,这种名为BS-3的反坦克炮并不是什么罕见的装备,它实际上就是苏制BS-3式100毫米加农炮。但不知为何,在很多军事刊物和游戏中都误将朝鲜装备的该炮认为是103毫米口径。现实中朝鲜人民军装备的这款装备实际存在很大的争议,这倒不是因为该炮的牵引版本,而是因为北约认定的一种使用BS-3的自行反坦克炮,这一点笔者会在后面的自行反坦克炮中详细阐述。
BS-3式100毫米加农炮又称为M1944式100毫米加农炮,是苏联于1944年研制的大口径牵引野战压制火炮,主要用于军属炮兵部队火力压制与反坦克作战。该炮以苏制B-34舰炮为基础,能在500毫米距离上穿透160毫米匀质钢装甲。因为其更高的射击速度和行军灵活性,甚至可以起到比A-19式122毫米加农炮更好的压制效果。
1944年7月,正式定型的BS-3加农炮列装苏联陆军。1945年1月,苏联反坦克炮兵正式组建100毫米野战炮兵团。到战争结束,苏军16个炮兵旅中均建有1个100毫米反坦克炮团,共计268门。战后,虽然被新一代T-12反坦克炮和D-48反坦克炮所取代,但该炮一直在苏军中保留。甚至到本世纪时,依旧有部分该型火炮在今天俄罗斯的千岛群岛用于海岸防御和对舰火力使用。
我军装备的改型火炮并非建国之初苏军军援装备,而是1953年毛泽东致电斯大林,以派遣海军赴朝为理由,要求苏军提供海军装备,清单上就有12门该型100毫米炮。朝鲜军中的BS-3主要作为海岸炮兵装备使用。2012年,金正恩对某海岸炮兵部队视察时曾观摩过BS-3射击训练,并和部队官兵拍照留念。
D-44 85毫米加农炮 该炮是苏联在二战后期为换装M1942式76毫米加农炮而研制的一种火炮,由苏联火炮设计师科斯特鲁林设计。除此炮外,科斯特鲁林还参与过D-1榴弹炮、KV-85重型坦克的设计工作,曾于1945年获斯大林奖金,同时也是列宁勋章、红心勋章、卫国战争勋章的获得者。
1956年,国营某厂仿制D-44加农炮成功,定型为1956年式85毫米加农炮。56式85毫米加农炮主要装备我军反坦克兵和步兵,在师属炮兵团中均编有一个85毫米加农炮营,配备18门56式加农炮。该炮装备我军后,参加了金门炮战、珍宝岛战役等多次边境冲突。在珍宝岛战役中,暴露出该炮对苏军新一代T-62型主战坦克缺乏威慑能力,并最终引起了我军新一代各式反坦克装备的研制和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较苏联原始设计,我军装备的85毫米加农炮可以使用气缸式的尾翼稳定破甲弹。该弹使用发射时的火药燃气为气缸充气,脱离身管后气缸放气带动尾翼展开,保证了线膛炮使用破甲弹时不会因为炮弹自旋而影响金属射流的破甲效果。该弹设计在我军中一度列为重要机密,直到85毫米加农炮逐渐退出我军装备序列,部分文献资料才得以公开。
朝鲜装备的D-44加农炮作为其陆军压制火力和部分部队对海打击火力存在。2013年3月13日,人民军第四军团对岛攻击演习时,曾有该炮出现并作为打击主力参加本次演习。
(未完待续)
(编辑/弓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