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彭湃:烧自己田契的“农民运动大王”

2016-07-11徐玉凤

紫光阁 2016年7期
关键词:彭湃海丰农会

徐玉凤

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海陆丰苏维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被毛泽东赞为“农民运动的大王”。他33岁就壮烈牺牲,把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忠于理想,坚守信念,带领农民斗争永不言退

彭湃从小就富于正义感,同情农民的悲惨遭遇,敢于斗争。他虽然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并没有站在维护旧制度的立场上,而是立志改变当时贫富悬殊、劳动者不得食、不劳者却过着锦衣玉食生活的不公平社会。投身革命事业后,他更是坚定地追求革命真理,无论斗争环境多么恶劣复杂,他都毫不动摇共产主义信仰。

在中学读书时,彭湃就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拥护孙中山革命主张,参加了1916年“五七”国耻纪念日的反日爱国游行示威。到日本留学后,在日本的博物馆看到从中国掠去的文物,更加激发起他救国的决心。他积极参与反日爱国运动,被日本当局严密注意,甚至在他因鼻窦炎住院手术期间,也有两个日本便衣警察“陪同”。1919年,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东京后,彭湃等留日学生无比愤慨,痛打卖国贼驻日公使章宗祥。他因参加爱国游行被日本警方打得头破血流。为了鼓励同胞,他咬破手指写下“毋忘国耻”四个大字寄回国内,激励同胞起来斗争。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使彭湃受到鼓舞,他和其他留日学生组织了“赤心社”,表示一心学习俄国。他们学习《共产党宣言》,讨论十月革命,社会主义的信仰逐渐在彭湃心中扎根。1921年,彭湃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前后,他曾经设想从教育入手来进行社会革命的实践。他发起组织“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担任海丰县劝学所长(即教育局长),致力于普及教育,推广乡村教育,为劳动者贫苦百姓服务。他在教育方面的新举措遭到守旧势力反对,被免去职务。

“农民运动大王”彭湃

从教育入手改造社会的努力失败后,彭湃把主要精力投向工农运动,特别是农民运动方面来。中国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革命就不会成功。彭湃很早就认识到发动和组织农民起来参加革命的重要性。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集中精力从事工人运动的时候,彭湃从1922年开始,下决心到农村去做实际运动。在他领导下,海丰县总农会于1923年初成立,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县级农会。他把马克思主义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一套新型农民运动模式,主要特点是:一切为了农民,一切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并进,注意政权的掌握;重视工农联盟,争取工人阶级的支持;重视统一战线,争取各方面的支持;重视建立农民武装;注意斗争的策略和工作方法。彭湃创立的这个农民运动模式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成效显著,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光辉榜样。毛泽东曾高度称赞海丰农民运动:“全中国各地都必须办到海丰这个样子,才可以算得革命的胜利。”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彭湃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中国共产党广东区执委会委员、农民运动委员会负责人等职,把海丰农民运动的模式推广到广东,并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农民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还提议创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担任第一、第五届主任,培养了一大批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

彭湃不仅勇于实践,而且重视总结经验。他写的《海丰农民运动》,详细论述了海丰农民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文化状况,记述了自己从1922年到1924年在海丰从事农民运动的过程,深刻总结了海丰农民运动的经验,第一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农民运动的理论和方法,被瞿秋白称赞为“中国农民运动第一本最有价值的著作”。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量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腥风血雨的斗争环境中,有人退缩了,有人叛变了,但彭湃毅然投入新的战斗。他参加领导了打响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他直接或间接领导了1927年4月到11月的海陆丰人民三次武装起义,领导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红色政权—海陆丰工农兵苏维埃。此时,彭湃已在国民党通缉之列,但他毫不畏惧。1928年3月,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在敌人“围剿”下失陷。彭湃和战士们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隐藏在山区继续坚持斗争,他们吃野菜、住茅屋、盖稻草,流动作战。白天隐藏在山洞中,晚上,他又出现在群众中,组织群众,积蓄力量,继续与敌人周旋。

克服重重阻力,时时处处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彭湃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充满了挫折和失败,而他总是从挫折中奋起,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带领农民继续前进。

刚开始到农村时,他穿着白色的学生装,戴着白色的帽子,农民误以为他是来收地租的。再加上他说的话也是非常文雅的书面语,而农民群众基本都没有文化,所以,农民并不接受他。他一连走了好几个村子,都没有农民愿意和他说话。挫折给彭湃上了生动的一课,为了和农民打成一片,他穿起朴素的粗布衣裳,戴上竹笠,脚着草鞋,甚至光着脚板,到田里与农民一起劳动,与农民吃一样的饭,用通俗的语言和农民交谈。彭湃彻底把自己当作农民中的一分子。曾经有一次,他到一个农民家里,这家农民正在鸡笼上吃饭,鸡笼里有鸡屎。但为了能真正融入到农民生活中,他还是盛上了饭,不管三七二十一,端起来就吃。他的工作逐渐取得了效果,受到农民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农会中来。

彭湃的地主阶级家庭也是其进行农民运动的阻力之一。彭湃到农村去发动组织农民的行动,并没有得到家里的支持。家里花了一大笔钱送他出洋留学,他回来后,不但没有去做官挣钱,反而要拿家财去开展社会革命,家里就不会答应了。他自己曾说:家里人“除了三兄五弟不加可否外,其余男女老幼都是恨我刺骨,我的大哥差不多要杀我而甘心”。彭湃越深入农民群众之中,他的地主家庭就越对他不满,他的大哥竟因此向他提出分家。分家以后,彭湃把分给自己的田契,亲自送给佃户,佃户们不敢要。彭湃便把他们召集到一起,将田契当众烧毁。他对佃户们说:“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好在他的妻子全心全意支持他。彭湃和妻子过着俭朴的农民生活,在妻子支持下,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农民运动中。

更大的阻力来自于封建地主豪绅守旧势力。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大大侵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对农民进行反扑。面对反动势力的压制,彭湃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措施,跟地主阶级既斗勇,又斗智。1923年,彭湃在海丰总农会领导农民开展减租运动,遭到反动地主阶级镇压,海丰农会被封闭,许多农会干部被捕,彭湃本人也被通缉。彭湃并没有被吓倒,他召集农会干部商讨对策,决定根据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先尝试智取的办法。他亲自去找当时表面上还做出开明样子的广东军阀陈炯明,说服陈炯明同意释放被捕的农会干部。同时联络组织其他各县农会援助海丰农民,终于使被捕农会干部得以释放,海丰农会得以恢复。但陈炯明再次下令解散刚刚恢复的海丰农会。

从海丰农会被一再破坏的教训中,彭湃认识到农民武装的重要性,他在担任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主任期间,决定为学员增加军事训练一课。他组织起广东农民自卫军,并担任团长,进行军事训练,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等战斗。在广宁农民运动迅速发展时,当地的地主豪绅组织反动武装,向农会进攻。彭湃和广宁县农会全力领导农民加紧备战,并报告中共广东区委,决定派大元帅府铁甲车队支援农民。彭湃亲自率领农军战斗在最前线,取得了反抗地主武装的胜利。

坚信革命必胜,以乐观主义精神激励战友前行

在旧中国领导群众开展革命运动,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在艰苦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如果没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很难坚持下来。彭湃对革命充满信心,对同志充满热情,无论在何种困难条件下,他总是能想方设法激励战友们的信心和热情。

土地革命时期的彭湃(左)

1927年南昌起义后,彭湃随起义军南下。途中,道路崎岖难行,又值酷暑,不少战士患病,有的人经不起考验,当了逃兵。在这种艰难的环境下,彭湃想尽办法激励同志们不要放弃希望,快乐前行。据当时与彭湃一起随军南下的吴明回忆:“彭湃始终像一只活跃的野猫,似乎在他的脑筋中,不知道有苦闷、困难,烦恼的因子。他走起路来,总是连走带跳般的,有时故意装成蹩子,一蹩一蹩地弯着走,以引同行者的欢笑……”行军过程中,他想尽各种办法来激励大家的斗志,一路上,在写路标的地方,他总是写上一些激励人的话语,如“同志,快快走,走到广东吃月饼”,“哼!你走不动吗?勇敢一点快走”之类的,有时还在这些文字下面画一些牛狗马羊之类,逗得大家直发笑。彭湃的这些努力,使这支正处于困苦压抑环境中的队伍忽地感觉心情舒畅了好多,力气也更足了。他走到哪里,哪里就响起歌声和笑声,战士们十分欢迎彭湃,称他为“快乐之神”。此时彭湃已经任职临时中央政治局委员,以这样高的职务,能够如此和士兵们打成一片,真是让人感佩!他的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力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增强了战士们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

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起义中成立的广州苏维埃政府也被推翻。彭湃并没有因失败而丧失革命的信心,他在海丰举行的欢迎由广州起义撤出军队整编而成的红四师的演说中坚定地指出,广州起义的失败“算不了什么,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畏困难,失败了再干,跌倒了爬起来,革命总有一天会成功的。”他的话浅显易懂,说服力很强,使听者增加了无限的信心和勇气。

视死如归,坚持斗争,为理想而献出生命

彭湃出身于广东省海丰县一个工商业者兼地主的家庭,家中每年收入约千余担租,40多间铺面,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千五百余人。他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又是日本留学生,本来可以过着优裕富足的生活,可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他对富足的生活毫不留恋。他坚决地背叛了自己的阶级,毅然脱下长衫,换上破旧的农民服装,深入到田间地头,走到老百姓之中,成为农民群众的领路人,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在他的带动下,他的家庭中有不少人前仆后继,投身革命。在革命年代,彭家一共有7位亲人为革命献出生命,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巨大牺牲。

1929年8月24日,由于叛徒出卖,彭湃等同志被捕。审讯中,他怒斥国民党刽子手:“你们今天可以审讯我,侮辱我,而我只能痛斥你们这些叛徒、杀害人民的刽子手、帝国主义的走狗。但在不远的将来,当我们最终战胜你们时,你们这帮胆小鬼在人民面前坐在被审席上,甚至都不敢说一句为自己辩解的话。”

彭湃在监狱中遭受到酷刑的折磨,多次晕死过去,手足俱折,体无完肤。但他并没有屈服,被抬回牢房后,他强忍伤痛,安慰和鼓励难友。他把监狱当作新的战场,努力在狱中做党的工作。他与同时入狱的杨殷等战友一道,积极向狱内群众和士兵宣传革命主张,把愁苦惨淡的监狱,一变而为激昂慷慨的沙场。周恩来曾撰文记述了彭湃等在监狱中的斗争情景:“与士兵谈至痛切处,士兵中竟有捶胸落泪,痛骂国民党军阀非杀尽不可的。当他们说至激昂处,便齐唱《国际歌》与少年先锋歌,士兵与狱中群众亦高呼口号和之。有些因贫穷而走入抢劫的盗犯,他们都感动而觉悟道:只有跟共产党走,才是我们穷人的正当出路!有些因革命嫌疑而下狱的群众乃更加坚决说:我们今后只有革命的一条路了!”

被关进监狱后,彭湃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在给党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我们在此精神很好。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他在给自己爱人的遗嘱中,勉励其努力为党工作,他写道:“从此永别,望妹努力前进。兄谢你的爱!万望保重!余言不尽!”信短情深,字字千钧,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8月30日,彭湃英勇就义。噩耗传至中共中央后,周恩来满含悲愤的泪水,亲自起草并以党中央名义在党的机关刊物《红旗》发表了题为《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屠杀工农领袖宣言》的告人民群众书,高度评价彭湃光辉的一生,文中说:“谁不知彭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领袖?一切反革命派诬蔑他是杀人放火的凶犯,但广大工农劳苦群众,尤其是几万万农民群众却深深知道他是他们最好的领袖,是土地革命的忠实领导者!”这的确是对彭湃矢志不渝献身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最好评价。

猜你喜欢

彭湃海丰农会
海丰国际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纪念彭湃同志诞辰120周年征文启事
Autonomous map query: robust visual localization in urban environments using Multilayer Feature Graph*
细数台农印象
彭湃入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