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6-07-11桑培东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筑业影响

桑培东,张 鹏

(山东建筑大学,济南 25010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建筑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桑培东,张 鹏

(山东建筑大学,济南 250100)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对建筑业的影响巨大,当下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方式粗放、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要素投入、相关制度四个方面列举了建筑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筑业;影响

0 引 言

建筑业对我国经济的贡献一直都是长期稳定的,其地位举足轻重。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数量减少,新建项目数量相对减少以及建筑行业利润率降低等问题的出现,导致建筑企业的利润增速放缓甚至下滑;并且建筑业还有一些固有的老问题,如建筑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低下、能源消耗量大且污染物处理能力差、生产方式粗放,建筑企业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领导小组会议中提出供给侧改革战略,这一战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入结构、排放结构、动力结构以及分配结构来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建筑企业一直以来对国家政策的敏感度较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建筑业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建筑企业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让全行业重新焕发活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先要提高供给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的问题,扩大有效供给的数量,提高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供给结构对需求的变化,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满足人们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绿色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是相对于需求侧改革而言的新思路、新战略,从过去靠规模拉动变为现在的以创新来驱动。在主要内容、具体表现以及特点上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与需求侧改革有较大的不同(见表1)。

表1 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改革对比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建筑业的影响

建筑行业目前形势现在正处于低迷状态,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1年到2014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加值为16.5%,增加值年均增长幅度为13.3%,这一数据相比于前十年行业总产值的增长情况低了很多。到了2015年的一到三季度,建筑行业不景气的状况更加明显,这段时间内建筑行业的总产值与新签合同仅增长2.3%。用投资来拉动建筑业的增长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经济形势。

推广新型城镇化以及建筑产业现代化等政策的出台,使建筑业在国有经济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我国的经济也在转型过程中,建筑业目前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以及配套制度已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于国家经济和行业自身可持续发展来讲,建筑企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大势所趋。

建筑行业急需供给侧改革,首先粗放型、低效率的生产方式仍是建筑行业的弊病,落后的管理模式阻碍着企业发展,水泥等建材企业产能过剩,进而导致建筑企业债台高筑,过去依靠投资来拉动行业增长的模式开始出现疲态。从供给经济学的角度来审视我国当前的建筑行业,通过投资、消费和出口来拉动建筑业的增长已经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逆向思维把精力投入到供给端,从源头出发,优化产业结构,去掉过剩产能进而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开发建筑业的潜能,重新塑造中国建筑行业绿色发展新生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目前低迷的建筑行业来说是宝贵的机会,要想借助改革的力量让建筑业重新蓬勃发展,必须分析行业存在的具体问题。

1.1建筑产业结构方面

建材行业是建筑业产能过剩的源头,控制好建材行业的产能过剩对于整个行业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着很强的战略意义。建材企业要放弃产能过剩的传统落后产业,将资源都整合到发展新型绿色产业上去,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全行业产能过剩的项目较多的问题较为突出,这样会造成行业内的无序竞争,致使建筑企业产生亏损。

1.2建筑生产方式方面

当前行业的生产方式较为粗放,生产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建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量也比较大,对劳动力的依赖性高进而导致建筑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低,建筑行业进入的门槛低,很多中小企业进入建筑市场往往竞争力不足造成资源浪费,市场运营效率降低。政府、市场、企业的合作较少,没有发挥各方的优势,造成信息不对称和资源浪费。

1.3建筑要素投入方面

劳动力供应问题严重,国家对生育政策态度的宽松会增加建筑业的从业人数,但是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依然突出,应该着力于对从业者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来提高劳动效率,用劳动的质量弥补劳动力数量的短缺;对创新要素的投入过少,建筑业虽然粗放但是创新与人才培养是不可或缺的,要想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筑产业和建筑企业必须向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联系不紧密导致行业发展滞后,建筑信息化建设能够让建筑业与网络时代紧密结合,将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于建筑企业日常的工作中,对于提高建筑企业的运行效率以及决策准确性有着较大的辅助作用。

1.4建筑相关制度方面

政府对市场监管的范围过大或者过小都会影响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明确政府的职权范围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很大意义。目前存在严重的区域壁垒和行业壁垒现象,政府依靠手中的权力过多地保护本地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使市场透明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建筑业税负大,企业的运营成本高,“营改增”政策的出台能够缓解这一现状,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源集中到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工作中;建筑业对资金需求较大,金融体制改革能使建筑企业更易于获得融资,帮助建筑企业完成转型升级。

2 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2.1优化产业结构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下,建筑企业应让工程向基础设施类和民生类工程转型,例如公共交通类工程、水利水电类工程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放弃传统消耗资源大且污染严重的工程,集中资源开发绿色建筑项目,提高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不同类型人群的不同需求,建设多种符合个性化的建筑项目,提高行业的有效供给。

2.2加快转变生产方式

一是加强建筑企业之间的合作,改孤军奋斗为互利共赢,政府、市场、资本和企业各大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二是认清行业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供给侧改革重点在结构性,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应用上增加投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三是实施集约化经营,充分利用资源,进行企业间的兼并重组。

2.3从要素投入型向创新驱动型过渡

创新驱动发展能够改善建筑业目前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问题。对整个行业而言,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是必须面对的,要提高建筑工人队伍的素质,加强企业创新团队建设。BIM、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应用也应加入到企业战略。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企业决策管理的效率,在整合资源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2.4“走出去”发展

“走出去”发展能够将行业内过剩的产能消化,也能提高建筑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当前,随着国家鼓励走出去的政策出台,拓展海外市场是企业践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式。建筑企业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等方面应该大力投入,着力于增加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我国建筑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让我国的建筑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3 结 语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建筑企业应该从行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积极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要素投入、相关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快企业的转型,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的落实。

主要参考文献

[1]冯志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经济问题,2016(2).

[2]本刊编辑部.建材业认真出清过剩产能供给侧改革要求[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6(4).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098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147-02

[收稿日期]2016-05-20

猜你喜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筑业影响
动物“跨界”建筑业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2004~2013年建筑业坍塌死亡事故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