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前后会计处理比较分析

2016-07-11齐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年13期
关键词:会计处理事业单位

齐军

[摘 要]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后,现有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将转制为行政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将转制为企业或撤销,财务管理、会计制度、会计核算等要求发生根本性变化,会计实务处理随之发生重大转变,本文重点对分类改革前后会计核算进行比较分析,为各级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规范账务处理提供指导与借鉴。

[关键词]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会计处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 13. 002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008- 06

1 事业单位转行政单位前后会计处理比较分析

1.1 资产基金的会计核算差异

事业单位设置“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投资和无形资产这四种非流动资产所占用的金额。行政单位设置“资产基金”科目,核算预付账款、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七项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用的金额。具体如下:

1.2 期末结转的会计核算差异

事业单位期末结转核算复杂,且存在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行政单位相对简单,且不存在结余分配,具体如下:

1.3 应付账款的会计核算差异

事业单位应付账款核算不涉及净资产科目,行政单位涉及净资产科目,具体如下:

1.4 对外投资的会计核算差异

按照《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第71号令)规定:“行政单位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或者举办经济实体。对于未与行政单位脱钩的经济实体,行政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监管。”因此,《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未设置“短期投资”、“对外投资”科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规定,事业单位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也就是说可能存在非财政资金形成的股票、基金等投资。

转制时,应对投资进行清理处置,如股票投资可由上市公司定向回购、基金办理赎回、期货交割、企业债券回购等,所得款项可作为行政单位成立时的国家资本入账。转制基准日未处置完毕的投资,“短期投资”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其他应收款”科目,“对外投资”科目余额应转入新账中“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

2 事业单位转企业前后会计处理比较分析

2.1 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差异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涉及净资产科目,企业不涉及。具体如下:

2.1.1 累计折旧的核算

2.2 应收款项的会计核算差异

事业单位不计提坏账准备,遇到无法收回的坏账,直接列支核销。企业要计提坏账准备。具体处理如下:

我国事业单位情况复杂,差异较大,在分类改革过程中发生的划转、移交等经济事项也纷繁不一,本文仅是对重点会计核算进行了举例分析,我们在具体会计实务工作中,还要结合实际,继续收集整理找出共性问题和基础问题,开展重点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同时,要继续密切关注国家改革政策变化和会计制度修订内容,准确把握改革要求,依法合规办理各项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顺利进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Z].2011.

猜你喜欢

会计处理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会计处理及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营改增”会计处理及其对企业财务影响解析
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确认问题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