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学生真正的需求处设计班级活动

2016-07-10谢晓东

人民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顶层研讨班级

谢晓东

“新基础教育”最难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把改变融入日常。

从“作秀”到“新日常”

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时,我已经是一个成熟型教师了,对于班级管理自有一套“严”字当頭的办法,所带的班级学生守纪律、成绩好,领导、家长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很放心。但是当我以“新基础教育”的视角重新审视,才发现自己原来有些自以为傲的做法是有问题的。

参加“新基础教育”研究不久,我正好接一个比较难管的班级。面对所谓“问题班级”“问题学生”,我的老经验就是在日常班级管理、班级活动中强调纪律性。这样的活动过后,学生的情况往往会有暂时性的好转,但是几天后班级状况又打回原形。我就再组织类似活动,一次又一次地强化效果。可是为什么这样的班级活动教育效果是“暂时性”的?不断被强化的“暂时性”教育效果会转变为持久的效果吗?

班级活动如何开展才精彩?当然要靠每个班级都会有的活跃分子们。他们能力出众、才艺突出,一出场就会赢得满堂彩。但是这种突出几个学生的班级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成了“活背景”,他们在班级活动中的参与感很小,我们又能期望这些活动在他们身上产生多大的教育效果呢?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形式大于内涵的班级德育活动不少:“学雷锋”了就出去捡个垃圾,“感恩”了就给妈妈写封感谢信……表面上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其实根本没有真正做进学生的心里。做过了、完成了、忘记了一这样的德育活动意义何在?

教育“作秀”不仅仅是某一堂与日常教学完全不一样的公开课,也不仅仅是某一次哗众取宠的活动或表演,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作秀”更可怕:追求暂时性的教育效果,只为部分优秀学生搭台却忽略了“大多数”,日常教育教学的表面化、形式化,等等。

“新基础教育”告诉我们: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散点状的教育是无法唤起学生的生命自觉的。我们要真正地研究学生、研究教育,在学生真正的成长需求处设计班级活动。

当我重新以“新基础教育”的视角来看我的“问题班级”“问题学生”时才发现,作为孩子,他们守纪律,会学习,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脸上的笑容太少。这一次,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一次“八人九足”的绑腿跑竞赛,所有的学生被分成四个小队,在历时两周的活动期间,孩子们一起练习、研究策略、参加比赛。他们真的喜欢这项活动,从中体验到团队合作的乐趣,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回了属于儿童的游戏的快乐。那次活动后,班级的面貌大为改观,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变得非常融洽,而且是越来越融洽。

研究学生、发现他们真正的成长需求已经成为我的“新日常”。现在,我每天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今天所做的一切是学生成长所需要的吗?是家长所盼望的吗?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吗?

为“日常琐事”做“顶层设计”

班主任的日常很琐碎,表面上看起来都是一件件很小很小的事,“新基础教育”却指导我们为这些“日常琐事”做“顶层设计”。

我们主要从两方面着手:首先,班级活动要有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每个学期伊始,学校会联合各个部门分主题设计各个年级总体的主题活动,班主任就可以结合学校的重要活动,设计符合年段特点、班级特点的班队活动。其次,班级活动要有研究层面的“顶层设计”。我们每个年级会制订班级活动研讨计划,采用“接力棒式”的研讨方式,班主任轮流主持有关班级建设各个方面的研究探讨。

比如,在学校设计层面,关于“科技探索之路——绿色生活创意每一天”活动主题,学校对于各个年级的规划是:一年级——走进科学世界,二年级——培育绿色世界,三年级——动手发现新世界,四年级——巧手变“废”为宝,五年级——挑战新纪录。在这些年级主题之下,各个班级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设计适合自己班级的活动。比如在四年级的变“废”为宝主题下,有的班级学生喜欢服装设计,就办一场“环保服装秀”;有的班级学生爱绘画,就用废布做“布嵌画”;有的班级学生对艺术设计感兴趣,老师就引导他们用生活中废弃的纸盒、瓶子等加工成艺术品。有了学校的“顶层设计”,班级活动办起来就好像散文,“形散而神不散”。

“新基础教育”强调日常,因为日常是人人都拥有的研究资源,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持续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研究班级活动应该成为班主任的“日常”。

我们基本确保每周一次班级研讨活动,强调每位教师都是研讨活动的主人,要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改进。研讨要实实在在,针对实际问题,不仅要提建议,知道问题从何而来,还要想办法,研究问题如何解决。除了班级活动设计,我们的研讨活动更注重学生班级生活的日常,设计相关主题交流,包括“队角”内容的设置、班级干部的职责和评价等。2012年9月,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策划下,闵行区10所学校成立了“新基础教育”第四生态组,我们的研究又上升了一个层级,校际间共同研究让我对班级活动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

几年的实践研究下来,学生主题活动的设计思路逐渐在我脑海中清晰起来。首先,我更清楚了“为谁而做”。活动要为学生的发展而做,要面对真实的学生,研究他们的真实状态,找到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我清楚了活动的内容。为什么做?做什么活动?这个活动给不同学生可能带来的发展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引导我们把班级活动的主要内容做到班级日常中去。第三,活动的设计日渐清晰。以前做班级活动更多考虑的是怎么让各个环节更精彩,现在我考虑的是:每个环节要解决什么问题?前后环节之间有没有逻辑关系?这三个方面的清晰让我们的班级活动在一个多维立体指向学生发展的设计框架下,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导向性。

猜你喜欢

顶层研讨班级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
班级“无课日”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顶层住户的无奈——渗漏篇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