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波广播发射中的抗电磁干扰方法探讨

2016-07-09马力克·托呼巴义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6年6期

马力克·托呼巴义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广播行业也在逐步发展,短波广播凭借其发射信号与接收信号的成本和难度均较低,使用领域比较广,听众规模比较大。但是短波广播同时存在一些影响其迅速发展的制约因素,如容易受到电磁干扰。为促进短波广播的更快发展,笔者在分析短波广播的特点及电磁干扰类型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干扰短波广播的电磁类型,探讨了短波广播发射时的抗电磁干扰措施。

关键词:短波广播 抗电磁 干扰措施

中图分类号:TN93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6-0240-01

材料科学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都大大推动了广播行业的前进,它们为广播行业的前进奠定了稳固的技术基础。短波广播因为其特殊的传输方式,尤其容易受到电磁波的影响,对短波广播发射时的抗电磁干扰措施探讨势在必行。

1 短波广播的特点及电磁干扰类型

1.1 短波广播的特点

短波广播因为建立其信号发射台的成本较低,搭建相对容易,再加上短波广播对相关收听设施设备、技术的要求也比较低,接收短波广播的难度较小,简单方便,使得短波广播辐射范围大,覆盖面积广,受到市场的欢迎,在广播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与此同时,短波广播也有不足。因为短波广播需要首先调整信号的频率、幅度才能进行信号传递,该信号很容易受到其他信号的影响,总体来说大概有两种:一是相近频率的短波彼此影响,二是相同频率的短波彼此影响,进而产生广播电台信号不稳定,影响听众的收听体验。同时短波广播信号还存在另一种受干扰的可能。有些发射台需要采集相关数据信息,于是会在发射台内安放一些监测设备,设备的运行必然会产生新的电磁,这会给短波广播带来电磁干扰。正是因为这些缺陷,阻碍了其发展前景的广阔性。

1.2 电磁干扰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电磁干扰有不同的分类。广播行业内习惯将其分为传导干扰与辐射干扰两种。前者存在的情况比较少,是指电磁波通过导体干扰短波;后者是出现频率最高、最普遍的干扰,同时也比较不容易应对,短波抗干扰难度较高。在抵抗辐射干扰时一般会利用电磁干扰源。电磁干扰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人为干扰源,是利用各种电磁设备装置间的能量传输来削减辐射干扰的影响程度;二是自然干扰源,即利用自然存在的声音来抗电磁干扰。另外,电磁干扰还有一种分类方式,依据电磁干扰的属性不同而为功能型、非功能型两种。功能型是指设备在发挥其使用价值时,产生电磁波,干扰了其他设备、短波广播,比如发射台用来集相关数据信息的设施设备,便属于功能型电磁干扰;相反地,非功能型是指该设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电磁感染活动。

2 干扰短波广播的电磁类型

2.1 被测信号电磁干扰

这是最常见的干扰短波广播的电磁类型。被测信号分为两种,一种是能够被使用的直流信号,一种是变化较小的交流信号。该干扰类型可以细分为常态干扰模式与共模干扰模式两种。前者是指短波在传递时反复受到电磁的干扰。这种电磁一般是变化不清晰、缺乏规则的交流信号。后者的干扰源是信号转化器接口处的直流电业或者交流电压所产生的电磁波,进而干扰到短波广播。

2.2 程序电磁干扰

这是比较普遍的一种电磁干扰类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行业的进步,很多发射台采用高科技的操作系统与设施设备,用来检测、控制发射台,采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反馈调整,这些设施设备具备一定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但是由于相关技术仍然有待提升,加上发射台电磁密度大,种类多,波长繁多,这些系统与设备可能受到其他电磁的影响,产生信号模糊、不稳定等问题,导致系统程序、设施设备运行紊乱、停止运行甚至直接被损坏,进而影响整个发射台的工作质量。

2.3 线间耦合电磁干扰

由于发射台存在很多用来传输广播信号的线路,这些线路会彼此影响,产生电磁干扰,即线间耦合电磁干扰。该干扰类型可以被细分为三种:一是电容性耦合电磁干扰,原因是电磁场间的彼此影响;电感性耦合电磁干扰,原因是回路磁场彼此影响;电磁性耦合电磁干扰,原因是电场与磁场间的彼此影响。

3 短波广播发射时的抗电磁干扰方法

3.1 处理被测信号电磁干扰的措施

根据被测信号电磁干扰的细化分类,可以从两个方面探讨其应对措施。首先是应对共模干扰。有两种方法可以用来削减共模干扰的消极影响:一是通过改变发射台转换器的输入端口,将单端接口转变为双端接口,减少被测信号在传递短波信号的过程中承受的负担,增强被测信号传递信号的能力,减少产生共模回路的可能性,进而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程度;二是通过数字滤波技术实现程序通用,尽可能降低不同通路的相互影响,进而降低干扰出现的可能性。其次是应对常态干扰。在应对常态干扰时首先要辨识其干扰源,测量干扰源的频率,了解干扰源的特点,根据不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抗干扰行为。比如当干扰源频率较低时,主要利用高通滤波器来抵抗,减小干扰源,降低干扰的波及范围。

3.2 处理程序电磁干扰的措施

首先需要国家加大资金投入,深化对发射台内使用的智能控制系统与相关设施设备的研发,设计具备屏蔽功能的程序,提高它们的抗电磁干扰水平,减少他们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电磁波,降低它们彼此之间以及对短波广播的影响;其次,发射台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发挥特效电缆的屏蔽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系统与设施设备的良好运行,尽可能减少外来干扰给它们带来的影响。

3.3 处理线间耦合电磁干扰的措施

线间耦合电磁干扰产生的源头是发射台的智能监测系统,所以,在应对线间耦合电磁干扰时应重点关注智能监测系统,通过技术研发与创新,尽可能减少其干扰信号的产生,同时生产并利用具备屏蔽信号抑或削减信号功能的设备,降低系统产生的干扰信号的强度。

4 结语

综上所述,根据干扰短波广播的电磁类型,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分析、判断干扰类型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抗干扰措施。比如将发射台转换器的输入端口由单端接口转变为双端接口通过数字滤波技术降低不同通路的相互影响,提高智能控制系统与相关设施设备的抗电磁干扰水平,生产并利用具备屏蔽信号抑或削减信号功能的设备。

参考文献

[1]刘广辉.解决中短波发射机之间的电磁干扰问题对策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4).

[2]颜军.浅谈中短波广播接收障碍及其改善措施[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4(05).

[3]陈文红,孙宁,方洁.电磁干扰的成因及其应对措施的分析[J].硅谷,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