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路径探析

2016-07-09柯春媛梁逸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7期
关键词:欠发达产教校企

柯春媛 梁逸更

[摘 要] 受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影响,一些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之路尚未通畅;通过分析产教融合的环境差异性,寻求校企深度融合的路径,分别为:依据地方产业创新寻找专业特色;立足中小微企业开展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立地式”科研及社会服务;公司式校企融通、共享经营成果;建立长效机制;通过这些路径,立足地方培养“留得住、用得上、合需求”的技能人才。

[关 键 词] 产教深度融合;服务地方;产教对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173-03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加快了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步伐。根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坚持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在一些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地方以农业、工业为主要产业,企业总数、自主创业的民营企业数远不及发达地区;毕业生留不住;校企合作机会也会较少……在这样的条件下,产教深度融合之路,该何去何从?

一、关于产教深度融合综述

(一)产教融合的概念

所谓的“产教融合”指的是职业学校基于所开设的专业,开设出能够与产业相对接的专业,从而将教学与产业相互融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最终构建出校企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产教融合一直是高等职业教育最根本的特色所在,常见的方式:“参观学习、联合知识讲座”“在企业岗位实训”“顶岗实习”“共建实训基地”等。

(二)产教深度融合的概念

2015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第四条是关于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完善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提升行业指导能力。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有效开展实践性教学。”

所谓产教深度结合,指的是加深产教结合的力度,不断地拓展学校功能,不仅能够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同时还能够进行科学研究,以及提供科技服务,这样学校就成了一个综合性经营实体。例如,从上阶段进化到紧密型合作,如“师资队伍共用”“横向联合研发”“职业教育集团”等阶段。

(三)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性

《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通过对三线城市高职院校质量年报的抽样调查发现,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比例有高有低,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院校植根于当地经济发展设置专业,教学内容对接区域产业升级要求,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地方性院校聚焦地方发展办学,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特点。因此,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服务地方,促进就业”。

二、欠发达地区的产教深度融合的环境差异分析

(一)毕业生就业地域意愿差异

经济欠发达地区难以为毕业生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学生更愿意到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麦可思调研报告”显示,2014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是广州(24.0%)、深圳(15.3%)、茂名(13.7%),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分别为3779元、3899元、3012元。

如上图所示,经济欠发达地区茂名,经济与发达地区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实际上工资水平差别不大。且茂名的房价、物价较低。纵然如此,茂名还是留不住毕业生,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意愿不高。

(二)校企合作意愿差异

经济发达地区有着非常多的民营企业,亟须技术支持,对高职院校的科研需求较高,需要实习生也较多,同时,校企合作的机会就较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常以传统农业、工业为主,服务业为辅;地域内中大型企业较少,成规模的外贸企业、私营企业也较少,学校对接地方经济困难,在专业设置、建设方面也受到一定影响。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往往是学校“一头热”,企业“冷冰冰”。学校与产业对接就越来越“南辕北辙”。

(三)科研合作意愿差异

受社会上普遍的传统功利心理影响,高职院校对企业科研合作的吸引力不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不强,影响社会服务内容、数量和水平。

三、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路径探析

(一)结合产业创新寻求专业特色

以经济欠发达地区——茂名为例,因位于粤西交通不够便利,较珠三角地区,更亟须“电子商务”支持产业发展。茂名市政府在《茂名市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8年,全市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以上;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占全市能产品销售总额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率30%以上。限额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率50%以上。建成5个以上特色鲜明的电子商务焦聚区。”综上所述,茂名职业技术学院的管理类专业,可以“电子商务”为核心,打造相关专业群。例如,电子商务专业立足于农村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石化产品供应链电商平台;对于市场营销专业而言,应当重点发展的方向是小微企业的创新、特色产品的网络营销、传统商贸线上线下融合;国际贸易专业立足于跨境贸易;对于旅游专业而言,应重点发展的方向是自驾游产品开发、智慧旅游等。抓住这些产业创新的关键字来塑造专业特色,吸引地方企业寻求合作。

另外,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再只是学校的任务,企业甚至行业都应当参与进来,以优良的产业经济背景为基础,共同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二)开展“立地式”科研及社会服务

高校的科学研究包括三大类:第一类,前瞻性、基础性研究;第二类,应用性研究;第三类,技术开发、技术应用服务(如下图)。

以管理类专业为例,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可能主要集中在一些管理较完善的单位、大中企业,集中在相对高层次的战略研究、技术开发上;作为高职院校,则可以立足地方中小微企业,提供与本科院校有差异的技术应用、产品开发、项目研究、人员培训、人员支持等,进而积极吸收行业、企业的合作和投入。这种差异,体现了“市场定位”的不同,不见得高职院校的科研合作需求,就会比本科院校少,这就有如“五星级酒店”未必会比“七天连锁酒店”更能盈利。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受资源限制,更需要高职院校支持。如,管理类专业可发展以下横向科研以及社会服务:一是“创业”,包括法律咨询、可行性分析、代理创立;二是“财务管理”,包括账务、税务代理,审计、公司理财,以及相关财务诊断;三是“企业管理”,包括市场调查、电子商务,以及相关管理诊断;四是“培训”。

(三)校企式公司融通教学

1.共同指定人才培养方案

以茂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与茂名市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构建“校企式公司融通”计划。

第一步,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一方面负责完成产业分析相关工作,另一方面负责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相关工作。

第二步,构建课程体系。

第三步,制定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标准等工作。

第四步,指定人才培养标准。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将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培养成果等进行规范。

第五步,专家论证。与企业一线技术骨干和人员的面对面交流论证。

第六步,方案实施与控制。

第七步,反馈、再修订。

2.校企式公司应用实例

双方共建企业“茂名国旅-茂名职业技术学院营业部”(以下简称“营业部”)。学校提供:临街铺面以及人员支持。企业负责:门面装修以及其他经营条件准备。企业每天安排工作人员来正常上班,同时,企业负责对学生进行培训和实习指导;在真实运营方面,按照企业的相关经营管理制度进行;每周一至周五,教研室派出值班教师一名、部分学生,主要参与营业部的前台接待、产品设计、产品销售和旅游接待工作,每个学生每周上班时间不少于四小时。一旦实践教学与真实营业之间存在矛盾,此时需咨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其出具解决方案。真实运营会产生成本和利润,学校、企业和学生共享学校工厂的经营成果。营业部在承担学院教学工作任务时,以不违背学院的教学管理为前提,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首先,形成动力机制。例如,一些省教厅的垂直项目,有建设基地的经费预算,一些特色、名牌专业可申报立项,再与企业共建基地。再例如,校企共享技术创新成果,企业节省了成本。通过这些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校企合作模式的行列中,从而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

其次,形成激励机制。激励地方政府、行业积极支持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具体的激励方式包括:授予企业荣誉证书、减免企业税收、承诺合作企业可优先录用毕业生等。

最后,形成反馈提高机制、效益评价机制。制定校企合作评价体系,由教育专家、行业专家对校企合作项目进行评价。

四个机制的核心,是上图中的中心部分。校企合作的逐层深入,是从人才培养到技术服务,到技术创新,到共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合作层次由低向高,由单项到综合,由松散到紧密,产教之间实现由浅至深融合。

总之,学校与企业如何通过一定的路径实现“融合一体”,这是当前高职院校亟须探讨的问题。各校、各地区融合一体的路径各不相同,经济欠发达地区高职院校面临的困难可能更多,但解决问题的思想点应在于:立足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对接区域产业升级改革要求。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5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07.

[2]黄达人.高职的前途[M].商务印书馆,2013:378-379.

[3]王向岭.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模式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模型构建与战略思考[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2(7).

[4]孟源北,查吉德.高职院校发展与校企合作的互动关系[J].高教探索,2013(3):119-122.

[5]欧阳媛,张永敬.高职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内涵与特征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30-32.

[6]刘春玲,杨鹏.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问题及内涵发展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2-114.

[7]张勇忠.当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27):38-39.

猜你喜欢

欠发达产教校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浅析欠发达地区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
欠发达地区的认知重构:一个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