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及建设途径探析

2016-07-09闫景丽刘福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6年7期
关键词:基地大学生建设

闫景丽 刘福华

[摘 要] 把握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途径的基础,应用好当前“孵化基地”建设中的有利政策导向和已形成的建设成果,探索更多更贴近于大学生实际,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的“孵化基地”建设途径,是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 键 词] 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模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54-0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背景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业发展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是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升创业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采取什么样的建设途径来完善孵化基地的建设,完成其创业教育的核心职能,这是大学生创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各级政府、高等学校和企业共同的社会责任。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一)以政府为主导建立的区域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模式

这类基地的突出特点是:基础设施完善,资金保障有力,政策导向明确,发展迅速,整体优势明显;存在的问题是:机制不活,管理模式缺乏市场化机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二)以高等学校为主导建立以本校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模式

以高等学校自身为主体建立的基地突出了高校自身的专业特点、学科特点、科研优势,注重了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更加强调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政府宏观政策支持体系不完善,投入能力不足,结合区域产业发展不强,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三)以政府引导、高等学校和企业参与组建的实体性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模式

这种建设模式的政策支持体系基本形成,专业化创业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化组织形式更加明显,结合产业发展更加紧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持续稳定性差、运营管理体制机制不清,创新创业发展目标不明,受企业的约束性强。

(四)以“众筹”民营方式形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模式

这是一种开放的互联网思维创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创新创造的能力,实现了完全的自由创作,完全按照市场化运行规则实施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无政策保证体系,基础条件较差,受资金、环境等方面的约束制约较多,具有较大的风险性,公众的认可度比较低。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利益诉求的差异化导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形式大于内容

在国家大政策背景下,全国上下从各级政府到学校,行业到企业都紧紧抓住这一政策导向,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从政府层面可以进一步提高区域就业能力,从学校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就业率,于行业而言可以提升行业整体创新发展水平,于企业而言可以争取到国家更多的优惠政策,四者不同的利益诉求恰好背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根本目标,即通过真实的创业环境,实施创业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就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不足

孵化基地建设定位不准,建设目标不清,创业能力不足,缺乏优质的创业师资团队是导致孵化基地建设与区域产业融合不足的主要原因。在基地定位上,脱离区域产业需求,盲目追求所谓的创新,不落脚于区域产业发展重点,从而导致创业与产业的严重脱节。在建设目标上,没有把专业建设、产业需求与创业目标有效结合,导致专业不能服务于产业,产业无法支持创业。

(三)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相混淆

创新创业基地与大学生社团组织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两个不同载体,孵化基地突出的是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下实施对大学生创业信心、创业胆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更强的专业性、服务性、市场性和企业化的特点,而社团组织主要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但是,一些高校在孵化基地建设上,把社团组织活动与创业培养相混淆,从而导致创业教育的缺失,失去基地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四)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大学生创业就业缺乏有效衔接

一些创业孵化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重创新研发而忽视了与就业发展的有效衔接,因而出现很多大学生参与了许多创新活动,而不能获得相应的就业,参与了许多的创业锻炼,而不能获得相应的可持续就业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基地出现了唯创新而创新、唯创业而创业,而没有把落脚点放在创业孵化基地所具有的技术成果孵化转化和创业教育的功能上来。

(五)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融入市场不足

在国家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面对“互联网+”“2025中国制造”等重要的产业发展战略背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如何主动融入市场是目前摆在基地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瓶颈”。出现了很明显的问题,一方面基地的资产资金大多来自于国家,在建设过程中,如何实施有效的运营管理机制,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困扰基地建设的第一大瓶颈。另一方面,行业、企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认可度低,导致企业行业主动融入基地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一些企业入住基地的目的就是为了租用廉价的房舍场地、使用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等。这就必然导致基地运营能力不强,发展方向盲目,从而失去了其基地本身存在的价值。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主要途径

(一)实现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

一是确立创业教育这个中心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是哪种模式的创业孵化基地,在实施创新创业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品质,培养他们勇于面对挑战、吃苦耐劳、诚信做人做事的思想品格。二是完善的培养体系是实现创业就业能力提升的根本保证。孵化基地完善的创业培养体系应包括创业培养的目标、实施途径和实施模式,根据目标确定途径和模式。三是真实的工作环境是实现从创业理论到创业实践的有效载体。孵化基地从创业环境布局到创业文化环境的营造,既要突出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又要体现专业实践和科技创新特点。只有按照市场化的营运,才能把创业实践落到实处,只有按照企业化管理,才能真正实现帮助大学生开创和发展企业,从而实现创业实践的发展。

(二)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政策引导机制是实现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无论何种模式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本质应该是一个企业,只是这个企业既要承担企业本身所应当承担的创造价值、增加财富、服务社会的全部职责,又肩负着不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任务,因此,建立完善的政策引导机制是实现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一是要完善基地建设的体制机制。各级政府的职能部门应该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规划牵头主体,高等学校、企业行业是主要的支持和配合单位,同时基地规划应紧紧结合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突出重点,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二是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保障机制。应着力在人力资源保障、投资融资、专项扶持政策等方面构建起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基地的持续发展不断“输血”。三是要不断整合区域内的各种有利资源,将各级各类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行业进行优势整合,形成孵化基地的重要支撑和载体,从而增强基地自身的创新融合发展能力。

(三)融入区域产业发展是实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落脚点

创新创业的落脚点是实现服务于区域产业的发展,只有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扎根于区域产业发展之中,基地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一是要求确定的发展目标要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重点。二是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既是实现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更是基地的专业性、科研性、孵化性的本质要求。三是要突出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需要,既要把握技术创新,更要注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能力的不断提升。

(四)优质的创新师资团队是实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

基地的创新创业活力来自于优质的创新师资团队,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设想、激情是依靠优质的教师团队来组织、引导,集中一批在科研、经营管理等领域中的优秀师资,来组织实施科技研发、经营管理。一方面,高等学校要建立起支持鼓励教师利用技术优势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制度体系,为教师创新创业提供更可靠的制度保证。另一方面,要把校企合作中的优秀企业家引入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设一支科技创新能力强,实践能力强,运营管理经验丰富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建立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共育人才、共谋发展的合作机制,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五)遵循市场规则,实施企业化运营管理是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

一是建立高效运行的组织管理架构,在决策管理、投资融资、人员管理等方面建立起规范的制度体系,确保运营高效、决策程序规范、资金财物产权明显、职能职责明确。二是基地要按照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全面融入经营和生产之中。孵化基地要充分依靠技术创新优势,不断拓展发展的外延,既要实施科技创新研发,也要实施生产经营,既要服务区域产业,更要融入产业经营和生产之中。三是基地既要注重技术的创新研发,又要与产业项目对接,既要有独立自主的创新发展能力,也要与其他企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四是要在企业化运营管理的环境下,不断夯实创业教育基础,完善创业培养体系,实现基地自主“造血”机能不断增强,创业就业功能彰显。

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政策引导机制,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遵循市场规则是实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核心职能,实现其健康发展的必然路径。

参考文献:`

[1]余家军.苏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5).

[2]牛美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路径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13(5).

[3]苏益南.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结构维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猜你喜欢

基地大学生建设
寒露
大学生就业趋势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