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译语话语权

2016-07-09粟湘云罗迪江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译者主体性翻译策略

粟湘云 罗迪江

【摘要】边界和领土问题一直是各国之间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目前中国仍与相当多的国家地区在边界领土上存在争端,并由此引发出一系列相关矛盾。本文旨在译语话语权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他国与中国有争议领土英文地名翻译,并从译语话语权中译者主体性方向上透视命名现象背后表现出来的“话语霸权主义”。

【关键词】译语话语权 领土争端 译者主体性 翻译策略

一、引言

国家领土是主权赖以体现的方式,因为具有物质基础才能实现国家主权。一些西方国家,对领土争端持暧昧的态度,试图加强“话语霸权”镇压持不同政见者,以巩固其世界领导地位。通过重新审视有争议领土的英译名,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为国争“话语权”,是译员的责任。

二、话语权与译语话语权

提到话语权,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是福柯。福柯的思想中权利这个词占据了中心地位。他将一切支配力和控制力构成的一种关系网络看作是权利。福柯以尼采的“权力意志”的理论作为研究起点,他把权力欲望看作是人的一种人性本能,它和人类生活是密切相关,在生命的运行过程,也就是一种权力体现,权力关系的展示罢了。任何一个阶级、团体以及个体都存在于权力关系中,他们都受到了权力限制但又行使权力,并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信仰解释其存在的道理。话语权分成两种:一种是有形的权力,如政府机构和国家机构,法律规定;第二种则是无形的权力,如思想、道德、宗教、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这些因素就构成一个巨大的关系网络,没有人都能独立存在于这个网络。即话语实践渗透在生活中,权力范围在话语实践中不断扩大,生活中的真理事实就体现权利话语权。则真理无疑也是权力的一种形式。争议领土的归属就是历史条件所影响下的真理,它联系着真理与话语,体现权力的的实质。因此,国际话语权中的译语话语权就是从权力中产生的,译语话语权其实就是权力的实践。

福柯以尼采的“权力意志”的理论作为研究起点,他把权力欲望看作是人的一种人性本能,它和人类生活是密切相关,在生命的运行过程,也就是一种权力体现,权力关系的展示罢了。任何一个阶级、团体以及个体都存在于权力关系中,他们都受到了权力限制但又行使权力,并通过自己的知识和信仰解释其存在的道理。福柯的话语分析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操作流程,使任何中心都会丧失特权并且不打算恢复起源或对真理的记忆。然而恰恰相反,它的任务却是创造差异的可能性,不断的产生区分,实际上是一种诊断行为。译者翻译出的译语与话语上的操作一样,一方面隐藏的权力的运作模式,另一方面也暗含了欲望的语言,它们以话语实现自身,同时还要兼顾在通往目标的过程中掩饰自己的存在。命名权作为各国争夺的对象,则是一种特殊的对象。如果不能夺下命名权,也就意味着权利的丧失。

争端领土命名的认知过程离不开语言符号这一载体,利用这一载体,通过语言翻译形式体现国家主权。在翻译理论的建设,如果我们忽略的权利和翻译之间的关系,不能准确地概括翻译活动的本质,就无法对某些翻译的现象进行让人信服的解释。译语语言及言语是国际话语活动的根本构成要素,而讨论话语权与译语话语权是无法开分进行的。在国际交往的话语权力之争中,话语不再仅仅只是一种传递某种语义的语符工具,更多的时候已经被视为了权力本身,即译语话语权:输出国通过适切的译语形式( 即他者语言形式)主动实现( 自己主动言说而不是由他人言说) 自身语言及文化在他者语言与文化中的诉求,自身的主张为译语受众主动或被动地接受或认知。

三、译者主体性下对中国领土及英文命名建议

探讨译者主体性的内涵,都只是体现于翻译过程中的某些与之相关的环节之中。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为意识所转移,其内涵、特性、制约因素及对整个翻译操作过程、译文质量呈现和受众接受程度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译者主体性要发挥得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才能成就一名译者的成功。为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实现我国在领土上的话语权,以黄海为例,给予相关翻译建议:

虽然黄海海域及其大陆架的划分问题还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海域除渤海为内海外,包括黄海、东海和南海。外媒称这三处海域为: Yellow Sea,East China Sea和South China Sea。而除了黄海外,其它两个海域英译都包含有China这个字样,显示了外国对中国主权和经济专属权方面的尊重。而事实上中国确实在这些海域(包括黄海)与邻国间存在领海上经济专属区相关争议。与其他两海比较,黄海中则无任何能显示“中国”主权承认性质的字样,笔者建议在翻译时,可以根据中国的拼音音译为“Huang Hai Sea”,为便于外国人理解,可以在过渡时期在后面进行注翻译“Yellow Sea”等字样作为理解缓冲,文化植入可以存在过渡期。

钓鱼岛不是一座单一的岛屿,它包括大小八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全称“钓鱼群岛”、“钓鱼台群岛”或“钓鱼台列岛”。在19世纪末期,英国将钓鱼岛命名,当时中国却还没有命名。英国人对其岛屿进行实地的实际测量,并且编入了实测海军海图。见这小岛像教堂的小尖顶,因而称之为“Pinnacle Islands Pinnacle意为“教堂上的尖顶”。之后日本借用其名,翻译成了汉字“尖阁列岛”,用日文发音英文拼写作“Senkaku Islands”。在中国人自己总结发明的汉语拼音并翻译成相应的英文之前,Pinnacle Islands和Senkaku Islands这两个英文地名就已经存在并广为流传了。不可否认,主权是个很严肃的问题,理应受到其它国家和民族的尊重。作为中国人,不能因迁就了外国人的习惯性而牺牲自己的“命名权”。笔者建议使用英译“Diao Yu Island”,当然,如果是作为地理知识介绍或旅游资料,可以在后面加注“an island in East China Sea”同位语成分字样。

四、结语

各国与我国的领土纠纷,不仅体现在政治对话和外交上,也体现在外宣翻译之中。毋庸置疑,话语是权力的一种内化表现形式,所以权力都必须通过话语来实现的,说到底,权力在实质就是说话的权力。命名权是也是各国统治话语权下的一种权利表现形式。在这个转变过程中,翻译工作者的译者主体性发挥是不可缺少的,需要更多的译语“话语权”彰显。

参考文献:

[1]叔本华.石冲白译.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455,70.

[2]孙会军.普遍与差异[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63-135.

[3]熊欣.对外传播中的“译语话语权”[J].湖南社会科学,2015.

[4]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 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4(1).

作者简介:粟湘云(1992-),女,汉,广西桂林、广西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技翻译、翻译教学。

猜你喜欢

译者主体性翻译策略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