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与高职外语教学

2016-07-09邢飞卓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院校

邢飞卓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加强培养创新型杰出人才,逐渐形成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形式,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也亟需做出相应调整。

【关键词】职业教育 外语教学

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多年来,一直倍受教育工作者们的深思和广泛关注。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光有学历教育,而忽视人动手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在日益突显,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们再次把重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提出来,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加速职业教育发展进程刻不容缓。

一、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我国最早的职业教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古代职业教育,表现为家传世袭和师徒相传两种方式,也是职业教育活动发展的雏形。职业教育在我国虽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职业教育得到真正大规模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里。1985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恰恰是当前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这种状况,力争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1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建立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2002年国务院做出《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迈向持续发展时期,职业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促使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2016年5月28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在天津海河教育园区挂牌成立,全国首所由高职院校升级为应用技术教育本科的高校正式诞生,不仅开启了我国构建职业教育“中职、高职、本科、硕士”有效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新里程,更把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向了新高度。

二、职业教育发展下的高职外语教学

传统的本科院校外语专业习惯于以语言为基础,以对语言、文学的基础研究进行设置教学培养方案,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则以把本科的培养模式进行饼干式的压缩来完成教学任务。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单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已无法适应市场的需要。现代本科院校的外语学科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基本形成以“外语专业+X”模式的课程设置,即“外语基础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外语+专业方向、外语+辅修专业、外语+外语、外语+第二学位”等模式,形成了外语专业型、复合专业型、专业方向型、双外语型的人才培养格局。通过拓宽专业口径,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基本能够实现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和迎合了人才市场对各类外语人才的需求。

而职业教育发展下的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输出定位目标更加明确,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注重以突出职业性、实践性、技能性特点的模式极为重要。首先可以把外语专业课堂内的教学分为基础外语和职业外语两大块,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拓宽视野,加强国际化素质的提升,激发学生对外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对语言技能的掌握为主。鉴于高职学生语言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教学内容的确定既要符合时代发展又要适中,不宜过深,不宜过难,理论性不宜过强。当外语基础打到一定程度后,转向以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为主就变得尤为重要,很多高职学生在毕业后将直接走上交际性较强的一线工作岗位,可以依据岗位的特殊需要确定专项教学内容,适当补充实践性强的教学材料,着重加强技能训练。例如外语导游专业应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及导游实务的学习和应用,而商务外语专业则需以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为主以及相应的外贸理论技巧的补充,外语教育专业就应该突出外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高职外语专业教学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外的教学实践环节也是不可或缺的。常规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因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常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解决相应问题的弊端也较为明显。如果学校能够通过建立各类教学实践基地,把实践教学环节纳入平常的课程教学体系当中,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譬如导游外语的导游口语课,通过与周边一些旅游景点建立联系,并根据景点的要求,每学期组织学生参与为期1-2周的外语解说实践,教师根据具体的情况给予具体指导,在结束后及时组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心得体会,然后再回归到课堂教学加以改进。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既有利于课程开发与产业需求相融合,又能把课堂与职场有效衔接起来,还能使学生的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平时所积累的实际工作经验,会更有利于学生在就业面试中树立自信心,迅速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

公共外语课对高职学生来讲是服务于就业和专业的基础,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公共外语课教学则应该充分体现其服务性的特点。高职学生生源组成结构复杂,外语基础参差不齐,且专业方向不同、就业岗位不同的学生对所学习的外语知识的着眼点就不尽相同。如果能够实现针对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学习不同方向的外语,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不同方向的外语,不同目标的学生学习不同方向的外语的分层次、分专业、分目标的教学方式,会使因“职业和专业”施教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体现,也更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总结

通过适当增加外语专业实践课程的比例及教学模式、场所的变换,研究制定特色鲜明的公共外语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培养方案,推动双师型、双语教师的引进和选聘,加强职教外语教师职业化队伍建设,将更有利于优化高职外语教学效果、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黛琳,刘黛琳,杨文明,徐小贞,丁国声,郑仰成,牛健.高职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向:从依附到屹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4).

[2]伍碧鸽.关于“高职”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3]李强.职业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院校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