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中影响中国特色词英译的因素
2016-07-09董红岩
董红岩
[摘要]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翻译一直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21世纪,国际社会的交流日益频繁,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深,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手段,在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原语和目标语读者的社会历史背景、语言习惯和文化等存在差异,若这些差异处理不当则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本文将从文化、政治、目的语读者接受度和译者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影响中国特色词英译的因素。
[关键词]翻译 文化差异 中国特色词 外宣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084-02
中国特色词汇是指具有中国特色、代表民族特征、生活环境、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最具中国代表性的词汇,是中华文化的积淀。从古至今,在汉语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例如“改革开放”“精气神”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这些中国特色词汇在对外宣传中英译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时事政策、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正确理解。影响中国特色词汇英译的因素值得研究。
一、文化方面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语言与文化是同时产生、相互依存、并行发展的,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例如上文提到的“精气神”是个道教术语,指的是“精、气、神”,这一词语也被使用于医学,道学之中。古人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死”的说法,可以看出“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在西方文化中,并没有与其对应的说法。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这一词汇被引用来形容全民族的精神面貌,译文没有将三个词全部译出,而是翻译成“vigor and vitality”,译者采取了意译的方法,舍弃了原文的形式,避免了读者可能因文化差异产生的不解,减少了语言和文化障碍,让读者能够理解译文的意思。
语言受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地理环境也是个很重要的因素。自古以来农业都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的景象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所以很多习语都与土地有关,如“土生土长”“挥金如土”等;而英国向来是海洋霸主,所以其习语多与水有关,于是将“挥金如土”译为“spend money like water”,读者更容易理解俗语的内涵。
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中西方处在不同的文化维度之中。美英等国崇尚个人主义,中国及一些亚洲国家注重集体主义,这导致了中西方拥有不同的家庭观念。例如“天伦之乐”一词来自诗人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中的“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一句,指家庭亲人团聚的欢乐,英语译文为“the joys of family life together”,只翻译出“全家人在一起是幸福快乐”的意思即可,符合西方的文化理念,读者也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
各国在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特有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也产生了很多与之有关的中国特色词汇,例如“磕头”“龙舟”“麻将”“功夫”等等,这些词翻译的得体与否对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有重要的影响。
二、政治方面
中国特色政治词汇是那些反映了中国独有的政治文化、国情以及思维模式的词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崛起,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提升,中国外交活动日渐增多,涌现了一大批新的特色词汇,如“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等。各个国家在外宣中涉及政治问题时都是慎之又慎,因为政治文本多是关于本国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对国际上敏感问题的观点、看法等,直接涉及国家的根本利益,若疏忽致误译则后果严重。例如﹕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提出“开放政策”,但是因为英语里没有“open policy”这种固定的表达方式,曾经有一段时间被外国专家错误地想当然地对译为他们熟知的外交习语“open-door policy”。“open-door policy”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近代美国提出的西方列强利益均沾、共同瓜分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所以从我国国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也为了阐明我国这一重大的外交政策,将其直译为“open policy”(opening-up policy)。再如当前外交热点词“东海(问题)”“南海(问题)”,怎样翻译才能既表达了中国政府对其拥有主权的政治立场,又符合国际惯例和外交术语规范表达,这是我们要慎重考虑的问题。所以比较理想、标准的译文就是“the East China Sea(issue)(东中国海问题) ”“the South China Sea(issue)(南中国海问题)”,两者都含有关键词“China”,这使得西方读者读得懂,且知道其与“the South Sea(表示‘南太平洋或英国的‘南海)”等并不相同。
2012年11月29日,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实现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自此次讲话后,“中国梦”的口号引起了中外媒体及民众的热议和不同的解读。在国内外主流英文媒体上检索发现,关于“中国梦”有很多种译法——“Chinas Dream”“China dream”“Chinese Dream”等,无法让西方读者正确理解和引用。有论者曾撰文《外界对“中国梦”的十大误解》,其“误解之一”——“中国梦”就是中国的梦。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将人民和国家对立起来,把“中国梦”解释成为“中国的梦”。有些国外媒体更是将“中国梦”翻译成“Chinas Dream(中国的梦)”,更有甚者甚至错误地认为“中国梦”的实现是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的。这种观点是对中国的狭隘的、错误的理解。所以,将“中国梦”翻译成“Chinas Dream”很容易导致“中国的梦”和“中国人的梦”相对立。目前国内官方和主流媒体比较认同的译法是将“中国梦”译成“Chinese Dream”。“Chinese”系多义词,表示“中国的、中国人的”,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和个人梦和谐统一”思想高度统一,梦的主体涵盖面广,能够比较好地展示“中国梦”的特殊意义和普遍价值。由此可见,“中国梦”这个词的翻译不仅不是无足轻重的语言问题,而是攸关这一重要概念的实质内容的政治解读。中国特色政治词汇是中国对外关系和国家利益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政治敏感性决定了政治内涵,这是其最重要的翻译原则。
三、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度
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也是影响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译文的主要作用是跨文化交流,译文的目标语接受者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有自己的期待值。例如2005年11月11日,北京奥组委公布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Fuwa),呼声最高的龙落选。北京奥组委的解释是:世界各国对龙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不适合作为奥运会的吉祥物。在中国,龙被视为尊贵、力量和吉祥的象征。有很多和龙有关的寓意美好的说法如“望子成龙”“龙凤呈祥”“乘龙快婿”等。而且海内外华人都自称是“龙的传人”,在传统的喜庆节日中举行舞龙活动,通过“龙”这一象征性的符号来表达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但是在英语中,龙被翻译成“dragon”。《朗文当代英语大词典》对“dragon”的解释是:(1)a large imaginary animal that has wings and a long tail and can breathe out fire 龙 ;(2)informal a woman who behaves in an angry , unfriendly way【非正式】凶狠的妇女、悍妇。《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dragon”的解释是:(1)imaginary animal with wings and claws, able to breathe out fire 龙;(2)(fig derog 比喻,贬)fierce person, esp a woman 凶恶的人;(尤指)悍妇。由此可知,龙和“dragon”之间词语的感情色彩差别之大,把龙英译成“dragon”,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龙被翻译成“dragon”也引起了很多西方人的疑惑。提到“dragon”,西方人非常不喜欢,当听到中国人把龙翻译成“dragon”时,他们更会觉得非常奇怪,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喜欢这种凶残的动物。所以中国人自称是“dragon”的传人,会使不了解中国文化的西方人对中国产生负面理解、甚至是误解。特别是当中国和西方之间存在分歧或发生冲突时,尤其会这样。为了使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外宣翻译中,译入语的文化和读者的反应是我们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翻译政治特色词汇时,更要注意用目的语接受者所能理解的译入语来表达,使双方得到等值的政治含义信息,使译文能起到与原文相同的作用和交际功能。如2005年中国政府在翻译白皮书《反分裂国家法》时,充分考虑了美国受众的反应度,巧妙借用美国人民反对南方脱离联邦的历史情结和民族正义感,把“反分裂”这个关键词英译为“Anti-secession”,获得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反响。
四、译者的能力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翻译人员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译者的翻译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服务于特定的目标语群体,需要满足特定的文化需求,因此,译者必须全面地了解目标语群体的文化需求。在承认客观翻译环境的前提下,译者必须不断提高认识和运用译者主体性的能力,并按照其内在要求进行翻译活动以达到自己的翻译目的。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当然也不存在想象中的完美的“译者”。所以译者的能力也是影响翻译的因素之一。例如,2006年3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发布中日将举行第四轮东海问题磋商会议的消息,译员错误地将“东海”译为“East Sea”(Qin,2006-3-2)。上文提到过,比较理想、标准的译文应该是“the East China Sea”。再如,“窜访”一词是中国政府谴责“藏独”分子达赖打着宗教旗号在境外搞分裂活动时所用的特色外交词汇,有些译者将其简单译成中性词“visit”“trip”,这是非常不合适的译法。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窜访”显然是个具有反面意义的贬义词,和“visit”在语义功能和感情色彩上有相当大的区别。由此可见,在翻译政治特色词汇时,对译者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译者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还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专业知识。优秀的译员能够跨越文化的鸿沟,译出中国特色词的深刻文化内涵。例如,外交部著名的美女翻译张璐,由于现场流利地翻译温家宝总理引用的《离骚》诗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 , Id not regret even a thousand deaths to die. ”),受到亿万观众和网民的热捧。
五、结束语
中国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方法之一是对外宣传。展示中国改革开放、平等友好、坦诚负责的良好国家形象,并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宣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和主张,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国外宣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研究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及影响中国特色词英译的因素意义深远。
【参考文献】
[1]黄佶.关于“龙”的英译名修改问题[J].社会科学,2006(11).
[2]汪涌,高鹏.热门方案为何落选北京奥运会吉祥物?[EB/OL](2005-11-11). http://news3.xinhuanet.com/olympics/2005-11/11/content_3767720.htm.
[3]杨明星.论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以邓小平外交理念“韬光养晦”的译法为例[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8(05).
[4]杨明星.中国外交新词对外翻译的原则与策略[J].中国翻译,2014(03).
[5]Qin Gang.The Fourth Round of Consultation on East Sea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to Be Held, March2,2006[Z/OL].http://www.fmprc.gov.cn/eng/wjdt/wsrc/t238013.htm.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