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学生跨文化能力评估研究
2016-07-09周玲
周玲
[摘 要] 在全球化加速的时代,高等院校如何培养具备跨文化能力的学生使之适应全球化的多元社会已经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先讨论培养高等院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实践,进而科学合理地提出高等院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的评估方式,为以后培养高等院校学生跨文化能力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关 键 词] 高等院校;跨文化能力实践; 跨文化能力评估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102-02
全球化的加剧把掌握跨文化能力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个全球一体化的社会中,现代高等院校的主要责任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学生。高等院校必须让跨文化能力和了解文化多元性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之一。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文化多元化加剧,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等院校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实践
如何培养高等院校学生的跨文化能力?有两条途径可以在高等教育中实现:第一是通过课程大纲,第二是通过课程大纲的辅助活动。这也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的“国际化”,也就是说给学生的教育经历提供跨文化经历和全球视野。现在国内外高等院校修国际关系领域课程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校开设的外语课课时也不够,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把跨文化能力和全球化的学习融入学生的课程中去。但是把跨文化能力融入学生课程并不是让学生在课程中阅读一篇国际性的文章,在课堂上讲一个和国际相关的讲座或者去修一门国家关系的课程。这种粗糙草率的办法无法真正帮助学生获得跨文化能力。把跨文化能力和全球学习灌输到课程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课程中去寻找多种方式带来多样化的观点。第二是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文化视角看问题。第三是在课程中利用学生多样化的背景;第四是要求学生要么有一个当地的文化浸润经历,要么有一个和专业相关的海外学习经历,这些可以通过研究、社会服务学习、实习等形式来实现。
由于跨文化能力在不同学科表现方式不同,这就需要学校学术系部对几个问题进行反思和合作:本专业需要什么样的跨文化技能和知识?全球化如何影响了本专业?本专业毕业生需要有什么样的全球学习?系部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评估如何跳出某个方面,比如说知识,来确保学生确实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跨文化能力?又有什么证据来证明呢?我们如何帮助学生了解也许会对他们的生活和职业有影响的各个国家和文化?更宽泛地说,如果学生希望在21世纪成功,他们需要什么知识、技能和态度?
跨文化学习是一种转化性学习,除了把跨文化能力融合到课程里,还需要经历来实现这样一种转化。而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和海外学习(education abroad)就是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实现学生转化的两种机制。
(一)服务学习
服务学习中的跨文化能力评估一般是在国际性的服务学习背景下进行。服务学习让学生处在跨越了人类差别的关系里,比如说性别、种族、年龄、经济地位、国籍、信仰、性取向、受教育程度等。这样的文化交流意味着会出现某些和学生自己身份不同的学习。问题是这样的学习会让刻板印象一直存在吗?或是当学生在和他人交流时,他们的观点和行为会更恰当、更有效?经过了批判反思的评估可以帮助确定学生学习和理解他人和自己身份的程度,这一点是培养跨文化能力重要的一部分。
(二)海外学习
对海外学习的评估一般包括前测和后测以及项目满意度调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海外学习项目有意识地强调通过项目进行跨文化学习和对项目进行评估。海外学习评估一般包括自我观点列表和学生学习的直接证据,比如批判性反思文章、他人对学生交流的观察以及最终的项目成果。
海外学习项目和服务学习的一个基本的方面是学生在跨文化学习中充分地准备,以便于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他们所学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宣称这样的活动改变了我的生活。这种充分的准备是指帮助学生理解跨文化能力的框架、术语和概念,以便他们能够把这些运用在经历前、经历中和以后的学习。
(三)在校园里
由于出国的大学生只是少数,对高等院校来说把每个校园的课程资源最大化是极其重要的,包括从国际学生到国际学者再到国际教职员工去社区的服务学习机会,这个就被称为“内部国际化”。在较大的学校国际化背景下,这样一个综合项目设计的方式可以帮助学校发展更全面的项目来真正为所有学生创造跨文化学习机会。这种资源和机会的最大化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为21世纪做准备至关重要。
把国际学生和国内学生有目的地放在一起的项目设计是一种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能力的机制。本科学生相互学习的最好方式不是上课,而是在寝室里讨论、吃饭时交谈和参加其他的学校小组活动。
通过“内部国际化”的方式把项目设计放在全面的院校国际化发展中对学生和院校双方都是有利的。Deardorff的研究中所有专家唯一达成一致的观点是理解他人和从他人角度看世界的重要性。因此,如果可能的话,项目要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世界观和比较观点。例如,邀请来自于不同背景的人做系列讲座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人们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外国电影也是给学生带来不同世界观的方式,特别是如果还加入讨论和反思环节。同时也需要大量可以让国内学生和国际学生一起进行有意义的交流的项目。这样的项目可以包括让国内和国外学生充分交流,对所有参与者设定具体的跨文化学习目标,鼓励通过关系建立的机会来进行有意义的国内和国际交流。这些机会可以是项目的形式,比如说社区服务、导师活动、语言交换、读书俱乐部甚至内部体育比赛等。
二、跨文化能力的评估过程
(一)优先与跨文化能力相关的目标
开始跨文化能力评估过程最好要在课程或项目的整体任务和目标的基础上优先跨文化能力的具体方面。优先跨文化能力不同方面的过程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或者草率对待。这样的过程本身包括和关键人(包括学生)的对话和讨论来决定跨文化能力的哪些具体因素应该是项目和评估的重点。由于每个项目、每门课程、每一年的优先都不一样,因此优先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讨论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此,建议在一个给定的时间里,选择两到三个具体方面来评估,并且控制在评估工作中的时间、精力和资源。
(二)确定目标和可量化的目标
在跨文化能力构成方面的目标和优先重点的基础上,花费足够的时间来定义跨文化能力和发展清晰、现实、可量化的学习结果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些结果就决定了要用到的评估方法和工具。
评估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认清现实目标:这些目标在这个项目或课程大纲里提到了吗?比如,指望一个刚学了初级阶段外语的项目参与者在国外呆两三个星期就可以流利地说那个国家的语言是不现实的。同样的,对于高等院校短期的海外学习项目,结果必须很现实地和项目的时间长度和学习介入度相匹配。
考虑到跨文化能力的复杂性,最好采用多种方法、多个角度的评估办法。由于能力在背景、语境和个人中都不同,用不同的评估方法,直接或者间接的,都可以保证更有力的测量方法。此外,由于跨文化概念的复杂性,用一种工具来测量个人的跨文化能力是很困难的,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比如,跨文化能力是从谁的角度出发的?到哪种程度?而且,对一门课程、系部或组织的跨文化能力的优先因为每个个体独特的任务和目标不同而不同。因此,如果目标不一致,一个工具可以用在某一门课程或项目也许并不适合用在另外的课程或项目。
(三)评估方式、方法和工具
考虑到跨文化能力的复杂性,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来评估学生的跨文化能力非常重要。
1.直接证据:学习契约
如果恰当的话,和学习者一起努力来发展与他们跨文化能力相关的学习目标是非常有帮助的。这样不仅保证了一个更有效、更相关的学习过程,更是让学习者可以表现出成功学习的证据。学习契约的组成内容有:学习者和教师对学习内容的协商、学习的方式、学习的时间线、学习的证据、学习需要采取的行动。
2.直接证据:电子作品集
很多高等院校用电子作品集作为收集学生跨文化和全球学习的直接证据。在学生档案里有反思文章、学期论文、照片和其他学生学习的文件。无数软件支持电子作品集并且可以跟踪具体学习结果。电子作品集的评估可以用评估量化表格来进行。
3.直接证据:批判性反思
反思对培养学习者跨文化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日记、博客和反思文章都已经称为收集学生学习数据的工具。一个推动学生进行超过描述性的反思的工具是用一系列的“什么”问题:那是什么?为什么?或者简单地问学生:学了这个以后,你会怎么做?
反思应该被看做是推动和评估学习批判性的合法过程。设计良好的反思活动不仅是写日记,而是一个有结构、有方向的过程,促进了和学习结果相关的深层次的语境化含义探索。通过有效的反思,学生可以去检查自己的观点、态度和立场;去探索他们和其他人的关系和他们从事的工作。这样的反思是学生跨文化培养研究的重要数据资源,和其他数据资源和方法一起来用的话可以创造出更严谨的评估计划。
4.直接证据:表现
对学生在跨文化情景中表现的观察已经开始变成获得他人对学生行为和交流恰当性观点的途径。例如,一个住宿家庭可能会要求对住宿学生做一个反馈;指导教师会要求对实习教师在课堂的表现做一个完整的观察;实习主管会要求对实习生做一个观察等。表现评估是学生在相关场合应用跨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机会。
5.间接证据
对学生跨文化能力学习的间接证据只要通过从学习者角度出发的调查和列表来收集。现今有上百种这样的工具可以用。在使用这些工具时,使用者必须要明白这些工具测量的是什么,如何和学习结果保持一致。必须明白的是,任何一种间接测量方法应该和直接的测量方法结果使用。其他和学生跨文化学习和跨文化能力培养相关的间接证据可以通过采访和集中组来收集。
总之,对要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学生的高等院校来说,评估学生的跨文化能力不仅仅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由于评估跨文化能力的复杂性,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教育者们如何避免对跨文化能力的过度简单化并且可以找出可信的办法来测量学生国际化的结果?教育者们如何避免评估办法的内在局限性?跨文化能力评估如何和学生的高等教育经历结合起来?跨文化能力是应该被笼统评估还是具体评估?所有的问题都说明了对跨文化能力评估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水池,罗孝智.中西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探究[J].大家,2010(11).
[2]高永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测评体系的理论框架构建[J].外语界,2014(4).
[3]Competence in Service Learning. In P. H. Clayton, R. G.Bringle,
and J. A. Hatcher (eds.), Research on Service Learning: Conceptual Frameworks and Assessment. Sterling, Va: Stylus, forthcoming.
[4]Deardorff, D. K.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s a Student Outcome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Institu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6, 10(3): 24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