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宇宙诞生与毁灭的轮回原理

2016-07-09李旺

科技风 2016年13期
关键词:引力恒星黑洞

李旺

摘 要: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集合体。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可以使用先进的科研仪器对整个宇宙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了大爆炸宇宙模型、牛顿宇宙模型、等级模型、稳恒模型等理论。此外,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推算出宇宙年龄大约有137亿年。本文将从宇宙的组成、微粒子天体引力、大爆炸理论、恒星的诞生与毁灭、微粒子与星系和宇宙、黑洞的形成与毁灭六个方面展开讨论,阐述宇宙的生死轮回原理。

关键词:物质;引力;大爆炸;恒星;微粒子;黑洞;宇宙的生死轮回

一、宇宙的组成

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构成宇宙的物质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世界,它包括我们眼睛能看的见、感受到的大气、山川、河流、月亮、地球、太阳、星系、星系团、超星系团。

第二类是由比原子小的各种微粒子(亦称亚原子粒子)所构成的物质世界,它包括发电厂发出的电磁波、医疗用的X光、伽马射线、中子、质子、介子、夸克、费米子、玻色子等。

人类已知的各种比原子小的微粒子,按其是否稳定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被称之为能量的微粒子物质,包括电场、磁场、光能、核能等;第二类是相对稳定的微粒子,包括轻子、规范玻色子、希格斯粒子、暗物质等。

第一类微粒子具有破坏或干扰性。它可以中和原子,使之产生比原子小的粒子,这就是核能;它也能通过势能提高原子的电子运动速度,使原子的温度升高。人们在将第一类微粒子统称为能量的同时,错误的理解为能量不是物质。其实,能量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它具有物质的基本特征:质量。原子是微粒子组合的产物。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揭示的是一定条件下原子与微粒子两类物质能量相互转换的一种规律,其中说的能量藏在原子里,其实就是裂变原子可释放出带有能量的微粒子。因此,质能方程称为原子与微粒子能量转换方程更为贴切。

众所周知,宇宙是在大爆炸中诞生的。在宇宙大爆炸时构成大爆炸能量点的质量极其巨大,这个能量点的质量是整个宇宙的全部质量,构成这个能量点的微粒子是本宇宙最小的微粒子,暂且称之为宇宙最基本粒子。毛泽东曾提出过物质可无限分割理论,这一理论已被世人接受,并将发现的某种微粒子命名为毛粒子,以示纪念。

事实上,物质可无限分割理论是不符合逻辑的,起码在我们这个宇宙内,所有力量的合力——宇宙极限引力已无法再分割最基本粒子。所以,最基本粒子就是本宇宙最小的粒子,是最小的物质。

二、微粒子天体引力

引力是物质间固有的一种相互吸引的力量,故又称为引力相互作用。在自然界的四大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中,原子天体的引力相互作用是最弱的,微粒子构成的天体引力相互作用是最强的。

引力的大小与很多因素有关,这些因素目前尚不完全了解。万有引力定律正确地表述了由原子组成的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但该定律不能表述微粒子组成的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也不能解决微粒子组成的天体与原子组成的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牛顿经典力学只适用于低速、宏观、弱引力,而不适用于高速、微观、强引力,因此万有引力定律的定义应改为原子天体引力定律更为精确。

虽然目前尚不能精确地解释微粒子天体之间的引力关系,但是根据宇宙中的自然现象,可知道微粒子组成的天体引力的大小与以下几项因素有关:

1)引力与天体的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引力越大,质量越小、引力越小。

2)引力与天体间的距离成反比,间距越大、引力越小,间距越小、引力越大。

3)引力与构成天体的单个微粒子的大小和质量成反比,单个微粒子体积越小、引力越大,质量越小、引力越大。

此结论可通过恒星演变成黑洞的事例来证明。当一个大质量的恒星燃烧完后会变成黑洞,这个黑洞的质量小于其母亲恒星的质量;同时,构成黑洞的微粒子比构成恒星的原子结构体积要小很多,但是黑洞却产生了连光子也逃不过的巨大引力。黑洞的引力远远超过比它体积大、质量大的母亲恒星的引力,这就证明了构成物体的单个微粒子结构体积越小、引力越大,质量越小、引力越大。

现代科学发现,宇宙中大多数恒星是相对绕行的,当其中一个恒星融合完后留下一个中子星残骸时,这个新生的中子星因为引力的增加,便开始吸取它的伴星的燃料(当中子星达到太阳质量的1.4倍时,就会发生爆炸),这也证明了构成天体的单个微粒子体积越小、引力越大,质量越小、引力越大。

三、大爆炸理论

大爆炸理论是现代宇宙学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学说,该理论的核心思想认为: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段时间里,宇宙体系在不断地膨胀,物资密度从密到稀,就象一次规模巨大的爆炸。该理论最早由比利时天文学家勒梅特于1932年提出。而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的是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他于1946年指出:宇宙是在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中形成的,并由此成为该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根据大爆炸宇宙模型,可以推算出宇宙是在137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中诞生的。当时的宇宙非常小,小到只是一个点,这个点是由宇宙最基本粒子所组成的一个能量点,它的质量就是整个宇宙所有质量的总和,它处于近乎无限密度、无限温度和无限猛烈的状态,以超过光速的速度急剧向四周扩张(注:宇宙内物质移动的速度极限是光速,但宇宙内并非绝对真空,其内部充满着各种微粒子,限制了光子运动的时速,使其只能达到299792.458公里/秒。但在绝对真空的环境下,物质移动的速度肯定可以超过光速.我们在低速运动中,感受不到微粒子的阻力,但是在接近光速的运动中,微粒子带来的阻力极其巨大,我们的宇宙航行器可以采取氢原子做为燃料,通过融合或者分裂氢原子产生动力,如果我们要达到光速甚至超过光速旅行,宇宙航行器就必须吞噬航行器前方的微粒子并将微粒子撕裂成更小的微粒子向后喷射,化阻力为动力。除此别无他法)。

在这个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宇宙的密度逐步减少,宇宙的温度逐步下降,构成宇宙爆炸能量点的最基本粒子通过对撞、聚集结合转变为次最基本粒子,次最基本粒子仍然是能量,它们通过对撞、聚集转变成更大一级的微粒子,微粒子不断组合壮大,直至产生原子。

科学家发现,直至宇宙诞生38万年时,电子开始大量制造原子,首先制造出来的是宇宙中最简单的原子——氢原子,氢原子遍布整个宇宙。

纯能量的微粒子转化为了原子,宇宙逐渐冷却下来。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大爆炸至38万年融合成原子时既已结束,随即宇宙进入了稳定的生长期。

四、恒星的诞生与毁灭

氢原子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了大面积的星云,星云漫布在宇宙广大的空间中。星云与星云之间的距离,至少有几十亿英里,每个星云都是孕育和诞生恒星的温床。制造恒星所需要的就是氢原子、引力和时间,引力把氢原子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氢原子团,根据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这一规律,引力的增大,又聚集了更多的氢原子,如此反复,聚集的氢原子越来越多,其产生的引力将星云吸引成巨大的转盘,更多的物质被收入核心,聚合体内部的压力越来越大,核心内部的温度在压力的作用下会逐步上升。吸引的物质达到一定的数量,当其内部的温度达到2000度时,氢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当其内部的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时,氢原子在高温的作用下,不仅失去了所有的电子只剩下核,而且原子核的运动速度极高,高到能够克服电排斥力进行碰撞而结合起来,这就是核聚合,也称核融合。氢原子99%的质量融合为氦原子,1%的质量在原子核碰撞中撕裂成为多种微粒子。这些微粒子有两类,一类是体现为能量的光子、高能带电粒子(宇宙射线)等;另一类是稳定的难与其他粒子、原子发生反应的微中子、暗物质等。这些各种类型的微粒子在宇宙中稀释、飘荡,充斥着整个宇宙空间。

恒星发生的核融合反应,短则几百万年,长则几十亿年甚至上万兆年。恒星首先是将氢核聚成氦,当氢耗尽后便将氦核聚成碳,然后是氧、氖、硅、铁。恒星越大,燃烧越快,寿命越短。恒星燃烧氢的时间(亦称主序时间)占整个寿命的90%以上,太阳的主序时间约一百亿年,每秒烧掉6亿吨氢,现在的年龄约46亿年,还可燃烧或60~70亿年。质量相当于太阳质量的0.2倍、1倍、5倍、15倍的恒星,其主序时间分别为1万亿年、1佰亿年、七千万年和1千万年。

恒星终其一生都处在一种内拉引力和外推压力的平衡之中,恒星巨大的引力将所有的氢原子向核心吸引,核融合所产生的爆炸力将氢原子向外推,两种力量形成平衡,使恒星稳定的融合燃烧。

因为恒星拥有的氢终有燃尽之时,所以从恒星诞生的那一刻起,恒星就注定要灭亡。恒星根据其质量的不同(其内部的引力及温度亦随之不同),核融合后的残骸亦不相同。像太阳这么大的恒星,当它燃烧完时,其留下的残骸是一颗白矮星——一个纯碳晶体,其体积比地球小,质量却是地球的100万倍。

比太阳重8倍以上的重恒星,其内部的压力和温度远大于太阳,它所燃烧的结局也不相同。当氦融合成碳后,巨大的压力和温度便开始将碳融合成铁。铁这种元素非常稳定,它吸收着恒星融合产生的能量,但因为其稳定性强而不发生新的融合,融合减少,外推压力自然也随之减少。于是,恒星演化成超新星,恒星内拉引力与外推压力的平衡就被打破,恒星加速崩坍,以三分之一的光速向核心对撞,巨大的引力和猛烈的对撞压破了碳等元素的原子,将原子撕裂成中子,并形成一颗中子星。恒星的外层则在爆炸中产生新的元素,铁变成钴,钴变成镍,金和白金以及铀也相继产生,并在爆炸的推动下向宇宙散发。爆炸发送的这些元素在引力的吸引下,形成多种类型的星球,并造就了生命生存的地球,孕育出人类,创造出现代人类的高度文明。

中子星是一个诡异的物体,它高速旋转,有的高达1000次/秒。在这种引力巨大、极速旋转的情况下,中子星会发生部分的中子分裂,向外发射出由微粒子组成的能量脉冲,辐射光束从中子星的南北两极喷射而出,这样的中子星称为脉冲星。中子星的脉冲现象可以持续几百万年甚至更长时间,直到因喷射出的微粒子过多而造成它质量下降、运动环境改变,最终不再制造出脉冲微粒子为止。

比太阳大三十倍的恒星爆炸会制造出另一种中子星——磁星,磁星比脉冲星更加神秘,会产生威力巨大的磁场。其磁场的威力比地球磁场强大10兆倍甚至百兆倍以上,磁场强大到可以从上万公里之外吸走我们血液中的铁原子。

五、微粒子、星系和宇宙

人类生活中燃烧由原子构成的干柴、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物质时,会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能够煮熟饭菜,驱动引擎。后来人们发现通过分裂原子,释放出原子里巨大的能量,能够制造出核武器。其实从原子里释放出的并非能量,而是具有能量的微粒子,这种微粒子能够中和原子、破坏组成的原子世界。

大自然能够将原子融合成新的元素,这就是宇宙中随处可见的恒星燃烧。恒星在融合原子时,将99%的原子质量融合成新的元素,将1%的原子质量,转化为各种微粒子并散布在宇宙中。

因为引力的等级不同,黑洞进行的是与融合相反的、撕裂物质的行为,逐级将原子撕裂成较大的微粒子,将较大的微粒子撕裂成较小的微粒子及至撕裂为更小的微粒子……,黑洞在每一次撕裂物质的同时,将99%的质量转化为组成黑洞的质量更小、体积更小的新的微粒子,将1%质量的物质以某种形式的质量和体积组成比黑洞微粒子更小的微粒子向宇宙散发,如伽马射线、电磁波等。

微粒子按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能够影响或破坏原子或其他微粒子的微粒子,这种微粒子称为能量或者核能;另一类是稳定的、不具破坏性的微粒子,如已经发现的暗物质、微中子等。

宇宙自大爆炸之时起,便是纯微粒子的宇宙,在把微粒子组合成氢原子、氢原子合成恒星、恒星演变成黑洞的宇宙演变过程中,恒星和黑洞又在不断地释放微粒子,微粒子始终充斥着宇宙。

微粒子无所不在,它充斥着宇宙所有的空间以及原子构成的实体内部,所有微粒子组成的体积和形状就是整个宇宙的体积和形状。据现代科学推算,宇宙现有的各种微粒子的总质量是原子世界总质量的六倍以上。

三是吞噬各种微粒子。

科学家们过去对各个黑洞质量的推算是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围绕以太阳为交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各自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是一个常量)和万有引力常数计算的,这样计算出的黑洞质量数据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开普勒第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常数是依据原子构成的天体推算的引力数据,它不适用于微粒子构成的黑洞,不能拿原子世界的物理定律套用微粒子世界。

科学家考虑到黑洞引力造成的时空扭曲,认为黑洞的实际质量要大于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常数计算出来的质量。其实,黑洞的实际质量要小于依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常数计算出来的质量,因为黑洞引力常数的增量变化要远大于时空扭曲增加的引力线距离的增量变化。

超大质量的黑洞构成了各个星系的中央核心,牵引并形成了各个星系(没有黑洞就没有星系,也就没有人类)。随着天文时间的流逝,黑洞不断壮大,引力不断增强,当黑洞质量大到一定的临界点时,黑洞增加的引力大到足以挤破、压破、撕裂黑洞初级粒子的时侯,黑洞就会发生爆炸,如恒星爆炸一样,黑洞的核心发生崩塌,并长时间喷射出强大的霍金射流。但是,黑洞不会消亡。在黑洞核心,黑洞初级粒子被撕裂为更小的黑洞二级粒子时,此时黑洞会发生质的变化,黑洞会升级为二级黑洞,黑洞的体积会缩小,黑洞的引力会因为黑洞构成的微粒子升级而突然大大增强,过去能够逃逸出黑洞的各类微粒子中,质量较大的一些种类的微粒子将逃不出二级黑洞的引力,二级黑洞分解物质时所释放出的微粒子与普通黑洞分解物质所释放的微粒子不尽相同,它们更小、更轻、更多。

有科学家认为黑洞质量的增加是有限度的,当黑洞质量达到500亿个太阳质量时,会破坏“喂食”黑洞的气云,使黑洞没有“食物”而停止增长。这种观点是片面的,超级黑洞除了气体云外还有其他的“食物”来源渠道,包括吞食恒星、合并黑洞、与其它星系碰撞合并、吞噬星系、吞噬星系团、吞噬超星系团甚至于吞噬漫布于宇宙中所有的微粒子,黑洞的发展极限是整个宇宙中的所有质量。黑洞在不断吞噬物质的过程中断崖式的成长,在黑洞爆炸中进行脱胎换骨的升级,二级黑洞升为三级,三级升四级……

(三)黑洞的消失灭亡以及宇宙的毁灭与重生

黑洞在这个不断吞噬物质、质量连续增加、撕裂微粒子的能力不断提高、连续爆炸升级的过程中,组成黑洞的微粒子越来越小、引力不断增加,其可吞噬的微粒子越来越小,这一过程是漫长的天文时间,但是黑洞的成长是不可阻挡的。

当黑洞强大到可以吞噬构成宇宙胶水的所有微粒子时,该黑洞的周围形成了没有微粒子的真正的真空(我们俗称的真空其实包含微粒子,并非真正的真空)。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包括各种微粒子)在引力的吸引下,在真空与非真空的压力差下,必将极速的向黑洞中心崩坍(大冻结说和大撕裂说违反了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终的自然法则)。

黑洞吸食了宇宙的全部质量,在宇宙的全部质量产生的引力下,宇宙中所有的黑洞合并为一体,此时,黑洞已经灭亡,展示在人类眼前的是一个能量球体,宇宙全部质量产生的引力成指数般的疯狂增长,分解出愈来愈小的微粒力,直至制造出最次基本粒子。此时,人类所拥有的宇宙已经彻底毁灭,本宇宙的运转时间已经终止,空间接近于零。最次基本粒子组成一个很小的能量点,它聚集了宇宙的全部质量,产生出宇宙所能产生的极限引力。强大的宇宙极限引力,将最次基本粒子撕裂成宇宙最基本粒子。宇宙最基本粒子因其宇宙内极限小的质量,使得宇宙极限引力无法吸引住它。因而宇宙最基本粒子以雷霆万钧之势、以普朗克时间为单位、以超过光子的速度向外急剧爆炸迸发,新的宇宙就此诞生。

宇宙就此完成了一轮生死轮回。

宇宙就此开创了新的宇宙空间,开创了新的宇宙时间。

引力诞生了宇宙,引力毁灭了宇宙,引力使宇宙重生。

宇宙的上帝就是宇宙最基本的力量——引力。

参考文献:

[1] 史蒂文·霍金.许名贤,吴忠超.时间简史[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 B.格林.李泳译.宇宙的琴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钱风仪.相互作用原理[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4] 刘辽,赵峥.广义相对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 赵峥.黑洞与弯曲的时空[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引力恒星黑洞
一张图了解黑洞
给黑洞拍张照
黑洞什么样,有图有真相
枯叶黑洞
恒星的演化
恒星大爆炸
孤独星球
感受引力
A dew drop
太阳这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