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06年我国极端气温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2016-07-09何瑞琦
何瑞琦
摘 要:本文采用1961-2006年全国548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通过计算气候平均、趋势系数、均方差等,分析了我国极端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我国46年以来,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暖日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而霜冻指数、冷夜指数均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上,我国年、季极端低温均呈稳定增长趋势,北方地区的增暖趋势较南方大,极端低温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极端高温的增幅,极端气温在四季均有增温趋势,冬天最为明显。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趋势系数;空间分布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工业化已经完全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生活环境造成的了巨大的负担,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致使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导致极端天气频频出现,给人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进入到研究极端天气这一领域,并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果[ 1-4 ]。本文利用全国548个测站46年的逐日最低、最高温度、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我国年、季极端温度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过去46年来我国极端气温的变化规律,为深入研究极端气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所用的资料是1961-2006年我国大陆548个测站的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资料。
通过线性趋势分析[ 5 ]、计算标准差[ 2 ]、Mann-Kendall(M-K)突变检验[ 6 ]的方法对1961-2006年中国548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进行分析。
2 极端温度指数空间分布特征
2.1 极端温度指数的空间分布
2.1.1 极端最低温度
从图1中可以看出年极端最低温度(左)主要呈纬向分布,由南向北递减。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的极端最低温度较低。长江以南年极端最低温度均在10℃以上。虽然温度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但地形也有一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青藏高原地区要比同纬度地区温度低。
季极端最低温度空间分布与年极端最低温度分布基本一致,由南向北递减,春季最为明显。各地区夏季(右)最低温度明显比其他季节要高。全国各季温度最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以及青海省南部。
2.1.2 极端最高温度
从图2上看出,年极端最高温度(左)与年极端最低温度分布基本一致,南方温度普遍比北方高,最低温度出现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和青海南部青藏高原地区。全国各地最高温度均在0度以上。冬季(中)最高温度大致呈纬向分布,最高温度由南向北递减。其他各季也基本表现出南暖北冷的趋势,但青海南部地区各季温度较同纬度其他地区低。夏季(右)新疆中东部地区温度偏高。
2.1.3 霜冻指数
从图3中可以看出,霜冻指数大体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长江以南地区因地处热带及亚热带,一年中温度小于0度的天数在30天以内,为全国最少的地区。而全国霜冻天数最多的地区在青海省西南部,可达300天。 就全国而言,霜冻天数冬季多,夏季少,除广东、广西、云南和青海部分地区外,其他地区霜冻天数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都是70-90天的霜冻期,夏季除青海部分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无霜冻期,春秋两季为过渡期。
2.2 极端温度指数的趋势系数的空间分布
2.2.1 极端最低温度
图4(左)中可以看出,年极端最低温度在全国范围普遍为正趋势,全国大部分地区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说明全国范围增温明显。北方增温趋势比南方大,东北、内蒙古及西部部分地区趋势系数达到0.7以上,增温趋势显著。各季全国极端最低温度均呈增长趋势,北方增温明显,四季中东北、青海、新疆东南部、云南省西部和内蒙古地区增温都很明显。冬季(中)除了新疆北部、东北部分地区和南方大部分地区外,最低温度增长显著,是四季中增温最明显的季节。
2.2.2 极端最高温度
从图5(左)中可以看出全国范围内极端最高温度为正趋势,说明极端最高温度有上升趋势。同极端最低温度相比,极端最高温度趋势系数相对较小,大部分地区极端低温的正趋势要比极端高温的大。极端高温在全国的增温并不明显,只有北方黄河以北和西部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增温较明显。冬季(中)全国范围内普遍为正趋势,黄河中上游地区升温显著。夏季(右)江淮地区有负趋势,但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高温度的升高主要表现在秋冬两季,春夏两季不显著。总而言之,北方地区的增温趋势比南方地区要大。
2.2.3 霜冻指数
从图6中可以看出,趋势系数均为负值,说明全国大范围地区霜冻天数减少,全国只有小部分地区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高纬地区趋势系数达到-0.8,霜冻天数减少得最为明显。各季霜冻指数趋势系数也均为负值,春秋两季北方地区霜冻天数显著减少,冬季长江、淮河流域霜冻天数显著减少,夏季青海地区减少显著。
2.2.4 冷夜指数
由图7(左)可以看出年冷夜指数的趋势系数在全国范围内为负值,只有四川附近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在全国大范围内冷夜指数下降明显,高值中心在内蒙古中西部、青海西北部和新疆南部。这些地区趋势系数达到-0.8,冷夜指数下降最为显著。空间上来看,南方地区的下降趋势不如北方明显。从各季冷夜指数的趋势系数图来年,各地的下降趋势不同。春夏两季北方地区冷夜指数下降趋势基本一致,夏季(右)冷夜指数下降趋势相对更为明显,北方大部分地区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冬季(中)东南沿海至京津唐地区冷夜指数下降明显,在长江上游地区、青海北部和青藏高原上也有小片区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下降趋势明显。秋季则是长江黄河上游地区、黑龙江南部、江苏安徽和内蒙古中东部地区下降趋势明显。
2.2.5 暖日指数
从图8(左)中可以看出年暖日指数的趋势系数在全国范围内均为正值,说明暖日指数在全国大范围内上升,我国西部地区、内蒙古和河套地区上升趋势明显。内蒙古西部、甘肃和青海地区为高值中心,趋势系数达到0.6。空间上来看,南方地区的暖日指数的上升趋势不如北方显著。从各季暖日指数的趋势系数图来看,各地的趋势系数有正有负,趋势系数为负值的地区暖日指数呈下降趋势,大多数地区下降趋势不显著。冬季(中)贵州地区和四川附近及安徽北部为负趋势;青海西部为正趋势最大值区,上升趋势显著。夏季(右)华北南部和华南大部分地区趋势系数为负值,河南中部暖日指数下降明显;在甘肃西部、青海大部分地区和新疆东南部地区为正趋势,上升趋势明显。
3 总结
本文利用1961-2006年中国548站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通过计算气候平均、趋势系数、均方差等,分析了中国年、季极端气温变化趋势的空间特征。
结果表明:
1)我国近46年以来,极端气温指数增加或减少分布基本是一致的,其中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暖日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而霜冻指数、冷夜指数均呈下降趋势。
2)空间分布上,我国年、季极端低温呈稳定的增温趋势,且北方地区的增暖趋势较南方明显,极端低温的增温幅度明显大于极端高温的增幅,极端气温在四季均有增温趋势,冬天最为明显。
参考文献:
[1] 翟盘茂,任福民.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气象学报,1997,5(4),418-429.
[2] 任福民,翟盘茂.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大气科学,1998,22(2),217.
[3] 江志红,丁裕国,屠其璞.中国近50年冬夏季极端气温场的年代际空间型态及其演变特征研究 [J].应用气象学报,1999,10(增刊),97-103.
[4] 叶笃正,陈泮勤.中国的全球变化预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2,4.
[5] 施能,陈家其.中国近100年来4个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气象学报,1995,53(4),431-439.
[6] 张喜亮,邱新法,曾燕.江苏省近45年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