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
2016-07-09陈爽
陈爽
[摘 要]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措施,是促进职业教育自身转型与发展的关键。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需明确前提、认清任务、抓住关键,方能真正促进职业学校步出困境、迈向辉煌。
[关 键 词]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前提;任务;关键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19-0096-02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开放包容的全球化战略的实施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引起的技术变革,对中国产业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产生着重大影响。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职业教育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在新产业革命的背景下,中国职业教育亟待升级,职业教育必须在管理模式、资金投入、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课程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变革,才能适应产业的转型与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才能激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才能促进职业教育自身的转型与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部分也重申:“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职业院校要依法制定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章程和制度,完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国家从宏观层面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建设进行了战略规划。建立并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
一、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前提
职业教育诞生于工业经济之中,从一产生就带有较强的工具性、功利性。传统职业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岗位技能,往往采用反复训练的方式,使从业人员获得完成某种职业所需的娴熟技能。传统职业教育是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它强调为国家和经济服务的功能,体现出职业教育“职业性”的特点。在21世纪的今天,它已经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不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的发展的需求,十八大报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入“现代”两字,赋予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目标和内涵。从价值层面看,“现代”是指事物满足社会发展的良好属性,具有好的、先进的、适应时代需要的等含义。现代职业教育的总目标就是要为国家“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最终落实在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上,现代职业教育不仅重视“职业性”,同时更加关注其“教育性”。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关键的是服务于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的需求。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必须围绕“人”的发展,将“以学生为本”落到实处。
二、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任务
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地方政府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革,加之媒体的渲染,职业教育俨然出现了繁荣景象。但现实状况是:职业院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专业设置不尽合理,部分职业学校专业开发较为随意和盲目,缺少缜密的科学论证,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校企合作形式多样,但仍处于浅层次、低水平,未能真正形成校企联动、产教深度融合;学校缺乏自主管理,更多的是按照地方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的意志办学,发展主动性不强;资金投入不足,部分学校的基础设施、实训条件、实训基地建设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速度;“双师型”教师匮乏,科研能力普遍较弱等等。以上种种状况表明职业学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都未能有清晰的思路理清彼此之间的关系,只是按照以往的经验在维系。这制约着职业学校的发展,使得职业学校在社会上认可度不高,职业教育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规范政府、企业、学校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学校内部关系的一整套制度体系。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就是要重新调整、规范职业学校与社会各方之间的关系,与利益各方共同努力建立具有特殊性质的关系,例如与政府“平等”“公正”的关系、与社会、家庭“尊重”“对话”的关系、与学校之间“合作”“互助”的关系、学校内部之间“公开”“民主”的关系,如此才能完成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的任务。
三、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关键
2015年底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国家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从以往的偏重需求侧调控转为偏重供给侧调控。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职业教育,必然在这次改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此,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必须以“供给侧”为视角,抓住关键,在学校自治、专业设置和调整、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等方面,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激发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动力。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那么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也必然在供给端的质量和效率上。因此,提升质量是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关键。
影响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办学自主权、内部治理结构、专业建设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水平等,这些要素都可以归纳为职业教育供给要素。在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过程中应以需求的角度出发提供供给。
(一)由管理走向治理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现代化成为当前教育领域改革的重点,职业教育也应该由管理走向治理。
因此为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职业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以提升办学质量为核心,激发办学活力,《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研究》课题组提出借鉴企业管理“戴明环”理论(PDCA循环模式),将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评价机构和监督机构。实行决策与执行的相对分离,执行与评价的相对分开,以及监督的相对独立,形成决策权、执行权、评价权、监督权相互分离而又相互支撑,相互制衡而又相互促进的现代权力运行模式。由内部治理结构的重新调整,促进现代职业学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产教深度融合
近年来,职业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从人数上来看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但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无法突破,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提高使得职业教育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职业教育必须走产教深度融合之路才能使职业学校走出困境,迈向辉煌。
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要强化供给意识。产教深度融合不仅使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紧跟产业调整步伐,而且着眼于产业未来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人才的有效供给。
(三)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强调政府要转变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因此第三方评价的需求日益凸显。职业学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实现教育质量的自主保证,建立质量内部保证制度成为必要。
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须紧紧围绕“质量管理”主线,立足于“数据平台”,搭建质量管理的整体框架。首先要树立现代质量观,充分认识质量标准的与时俱进;其次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质量保障的前提;第三要明确质量保障的主体,这是质量保障的关键;第四要清晰质量保障的途径,这是质量保障的重点。
综上所述,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的措施,是促进职业教育自身转型与发展的关键。完善现代职业学校制度需明确前提、认清任务、抓住关键,方能真正促进职业学校步出困境、迈向辉煌。
参考文献:
[1]陆俊杰.职业教育发端与发展的逻辑辨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44-48.
[2]杨海华.也谈“现代职业教育”中“现代”的理解[J].职教通讯,2015(1):76-78.
[3]刘晓.新环境·新挑战·新趋势:兼论世界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转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11):52.
[4]陈学军.关系:现代学校制度的本质[J].江苏教育,2015(1):25-27.
[5]芮志彬.关于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6,18(4).
[6]鲁彬之.从“供给侧”视角考虑职教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5-12-17.
[7]袁洪志.高职院校质量保证主体责任需落实[N].中国教育报,2016-1-12.
[8]杨应崧.试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