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醉黄山
2016-07-08朱永春
朱永春
黄山是中国风光摄影长廊中长盛不衰的主题,也是众多风光摄影师们创作的源泉宝地。山石、云海、松涛,有无数的摄影人表现过,很优秀也很全面。所以在拍摄这个题材时我想要从另一个角度去表现我的黄山,就如南宋画家马远那样——“取其一角”——以不同的表现手法,寻找黄山内部不易察觉的结构与局部的美。这也是我一贯喜爱的表现手法,布局简洁,如中国文人山水画那般突出笔墨铁骨,给画面更多留白,给人以更可能多的想象余地。都说“黄山四季皆美景,唯有腊冬景更佳”。2016年春节前的寒潮,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在这次百年不遇的寒潮中经历了黄山之行。
风光摄影中,最常用到的前期应该是熟练掌握光圈、快门、景深、感光度等,这四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镜头各个焦段画面的比例关系。比如拍摄海边慢门作品,看到被拍摄景物,就应该马上明白:我的作品主题立意是什么,需要的快门速度,景深、镜头要用多少焦段……拍片时也要有变化,要尝试各种可能,变化角度、变化位置、变化曝光量。
后期技术主要是用Adobe Photoshop CS6来调整,我调片基本在Adobe Photoshop ACR先调好曝光,对比度、高光、阴影、白色、黑色、如果调黑白作品则在HSL先转灰度再通过红、橙、黄、绿、浅绿、蓝、紫色、洋红来调整,而后打开图像进入Photoshop CS6来完成裁剪、饱和度、图层、锐度等后期处理。通过数码后期调整还原我看到的真实的影像(后期创意除外),并且不要过于依赖Photoshop(后期处理),不要把没有拍好照片归咎于Photoshop没有做好。
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几乎所有题材都有人涉足,但这个基数仅仅是说“拍摄”,而并非所有的影像都属于艺术创作范畴。艺术层次的要求是需要摄影人有高度的精神追求、深度的思辨能力、足够娴熟的技术支持等等。基于此,题材并不占决定性地位,恰恰是如何表现、以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正是我所努力的方向。对于摄影人来说,把一个题材拍出风格、拍出深度,除了摄影师应该所要具备的素质以外,还要具备较好的文学艺术修养。所以我们拍摄之余,不妨去多读点哲学、文学、社科类的书籍,多去看一些摄影之外的艺术展览。日积月累后,自然厚积薄发。一旦坚持自己的创作方向后不要轻易改变,不要因为别人拍什么题材获了奖,你就去追随那个题材。通过不断的阅读、学习,拍摄、总结,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发挥出自己的长处。一份勤奋,一份坚持,一份探究,摄影之路必将宽广。
现在各种摄影交流平台特别是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大量优秀国外风光作品,我喜欢的摄影师有中国摄影家邵家业、英国摄影家迈克尔·肯纳(Michael Kenna)、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现居加拿大的华人摄影家段岳衡。国外的摄影师拍片很严谨,摄影技能很扎实,特别是他们的色彩构成能力因素普遍比国内的摄影师高一个层次。通过作品可以看出拍摄者心情很平静。这与他们所受的教育有关,艺术欣赏的基础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他们有一个较高的美学认识度。另外,还有就是我们无法忽略的一个现实——国外的空气通透度普遍较好。个人认为我们部分摄影爱好者面对风光拍摄时,仅想到如何拍出一张“好看”的照片,却忽略了艺术作品最重要的生命力——独特性。也因此,我们总是看到泛滥的“美丽垃圾”。
有句话叫“在一个合适时间,合适的地点,手中有可靠的相机”,现在可以拓展为“在一个合适时间,合适的地点,经过梳理剖析的构图,手中有一台可靠并且能熟练操控的相机”。这样,才有可能成就一幅独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