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舌尖上的作文

2016-07-08邱文宇

湖北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舌尖汪曾祺饺子

●邱文宇



舌尖上的作文

●邱文宇

体验式作文教学要关注学生两个方面的“体验”:一是直接经验,也就是生活经历;二是间接经验,主要是阅读体验。二者有机结合,能为作文教学提供最佳的素材。

人的一生,体验最多的是什么?——衣、食、住、行。其中,“食”不仅重要,而且有趣。古今中外,名人墨客为此留下了许多令人垂涎又回味无穷的佳作。因此,教师将之列为体验式作文教学的重要主题。

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舌尖上的__”,鼓励他们动笔写一样美食。课上,教师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宴会”——学生先分小组品读每一位同学的习作,再推荐出本组最好的作品。一番声情并茂的朗读后,各组推荐出了优秀作品。教师问他们推荐的标准是什么,有名学生意犹未尽地说:“能吸引我,唤醒我的食欲就是好!”“怎样才能吸引人呢?”教师追问。经过认真思考后,有的学生说:“要吸引人,描写必须出色。写美食,要通过色、香、味来写。”有的说:“修辞手法很重要。张柘权写汤圆‘鼓着白白的肚子浮了起来’就很有趣。”还有的说:“不仅要写食物,还要写‘吃’。刘子恩写他看见汤包就‘飞流直下三千尺’,结果被烫伤了舌头,这是从侧面写汤包诱人。”学生充分表达了观点后,教师说:“有些食物不一定最好吃,却让人一生难忘;有些佳肴不是那么刺激,却让人回味无穷。下面老师给你们介绍两味‘美食’。”

教师请出的“美食”是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和琦君的《春酒》。学生充分阅读后,发现这两篇文章虽然以“美食”为题,却不仅仅在写美食:琦君借春酒写了她的童年,以及她对妈妈的回忆,对家乡的思念;汪曾祺借端午的鸭蛋写了民风民俗。更有学生领悟到,“食物不仅仅是食物,吃也不仅仅是吃,更是情感的载体,文化的凝聚”。

学生悟到了这个层次,教师抓住时机,运用梁衡的“文章五诀”(形、事、情、理、典)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写美食要写“形”——色、香、味俱全,最好是五官开放;写“事”——最好吃的东西,多半是关于记忆的;写“情”——亲人之爱,思念之情;写“理”——小小食物之中有文化,有真味,有民族性格,以此入手,也能著大文章;写“典”——关于食物的典故可以增加文章的“厚度”。从用墨来看,写美食的文章要以“形、事”为实,以“情、理”为虚,以“典”为辅。教师让学生用这个理论重新检视、观照《端午的鸭蛋》《春酒》以及自己的文章,学生有了新的感受。“我的文章对‘形’的描写还不错,但缺少‘事’和‘情’,因此少了一点韵味。”“现在看,邓德全写得不错,他写‘形’虽不够细致,但有情味在。”“丁美慧的《舌尖上的糖画》是好文章,糖画也算是一种民俗。”

这时,教师出示了一幅画着一盘饺子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饺子”。有的学生进一步指出饺子“馅大皮薄”。“想想‘文章五诀’!”教师及时提示。学生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家人在包饺子”;有的说,“父亲在揉面,姐姐擀皮儿,母亲在包馅,我在捏面人”;有的说,“我看到了一位母亲的等待和思念”;还有的说,“我看到了中国的文化,无论什么馅都可以包在面里,这是一种包容的文化”。

由于丰富了阅读体验,提升了对美食的认知,加之“文章五诀”的理论支撑,学生改出来的作文异彩纷呈,仅从作文题目就可见一斑。——《舌尖上的糖醋排骨》《舌尖上的油焖大虾》等悄然变成了《舌尖上的记忆》《舌尖上的幸福》《舌尖上的家》等。用改过的题目写出来的文章,立意、选材自然更好。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关于食物的“典故”,所以在“形神兼备”方面还存在不足。教师为学生补充推荐了若干名家的散文作品(如汪曾祺的散文集《故乡的食物》、梁实秋《雅舍谈吃》《舌尖上的中国——文化名家说名吃》以及青年作家张佳玮的《无非求碗热汤喝》等)。通过阅读,学生不仅有了更丰富的体验,而且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再次修改出来的作文,竟然有了三分神韵。

至此,“舌尖上的作文”教学告一段落。我相信,在这次训练中,学生的收益一定超越了“作文”本身。

(作者单位: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广华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舌尖汪曾祺饺子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幸运饺子
咸菜慈姑汤
饺子
施松卿与汪曾祺 云淡风轻走一生
包饺子
当年为汪曾祺治印的两位篆刻家
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