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人物『皮筋』的舞蹈化动作特征
—— 小戏《祭棒槌》浅析

2016-07-08

黄梅戏艺术 2016年3期
关键词:棒槌皮筋戏曲

○ 丁 飞

中国戏曲是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其中的各大门类如:“生旦净末丑、灯服道效化、吹打弹拨拉”,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存在,遥相呼应,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最后综合呈现舞台供观众欣赏。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表达内容和塑造人物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体系和人体美学法则,同时形成了与故事情节、唱腔读白,整体配合得十分和谐的外在形态,具有与一般民间舞蹈所不同的艺术特征。王国维曾以“以歌舞演故事”定义戏曲,戏曲表演“有声即歌,无动不舞”,以歌舞为主要手段来表现内容、刻画人物,可以说是戏曲艺术的一个综合性特征。

下面我就戏曲的“丑行”特征浅略地分析一下。在《祭棒槌》这一剧目中,“皮筋”这一角色,我就是用“丑行”来表演的。剧中男主人公“皮筋”是个怕老婆又爱老婆的小人物,因为惧怕老婆责打藏起了家中的棒槌,谎称棒槌已亡,从而躲避挨打,被老婆知道后要求其祭奠棒槌,上演了一出啼笑皆非的家庭喜剧。在“丑行”里面又分为“文丑、官丑、武丑……”等等。“皮筋”这一角色我是用“武丑”来表演的。以武丑来表演,用我们行话来说,那就是最吃功夫的,所谓“最吃功”主要是人物的形体表现动作很繁复和技艺性强。如:皮筋在剧中要三祭棒槌,每一祭都有舞蹈化动作和腰腿技巧展现。我设计了几组舞蹈动作,以刚柔、虚实、开合的对立统一;左右手常分阴阳,而后归为一元;身体的前俯后仰亦为阴阳配合,脚步多为一实一虚。在造型姿态上,双臂上举的造型虎抱拳、双托掌;下垂的提襟、按掌、左右平台的山膀等,也都有着一种如弓似钟的浑圆线条。这几组舞蹈动作流畅、运动、舒展、活泼、婉转、和谐和完美,给人带来曼妙丰富的审美体验和审美享受。又如:剧中要求演员头顶油灯,不但要从长凳下钻来钻去,还要在长凳上面扮朝天蹬三起三落,要求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来表现。为了做好这一动作,我可下了大功夫了,每天坚持两小时练功,台上三起三落,我每天就做十起十落、百起百落。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经过不断地努力最后呈现到舞台上,一定会得到了同行和观众的好评。

戏谚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戏曲舞蹈身段中“亮相”的种种造型姿态,就是一种静止的舞蹈,在这停顿的一瞬间,通过雕塑式的姿势而凝固为优美的造型,集中而突出地显示出人物的外在风貌和内在精神状态,是一种高度集中、高度提炼、高度展示的戏曲表现手段之一。在戏曲舞蹈动作的动静结合中,节奏是分不开的重要因素,节奏是舞蹈动作构成的要素之一,鲜明的节奏感是戏曲舞蹈的另一突出特点。鲜明的节奏使舞蹈动作也变得更加具有节奏性。戏曲舞蹈的节奏就好像一条纽带,将手、眼、身、法、步严密串缀与组织起来,形成了各种善于表达喜、怒、哀、乐、爱、恨、欲等各种感情的动态语言。很多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式都会通过高超精湛的技术和技巧来表现的,戏曲舞蹈也不例外。

身段舞蹈化除了饱含精湛的舞台技艺,还具有“精、气、神”这三个表现内在美的重要因素。我在表演“皮筋”这个人物的过程中,一方面重视人物性格的刻画,同时在表现人物形象时还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不仅要神似,而且要形似,这样在表演时才能达到一种精神、气息和神韵的上、下、内、外融会贯通、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皮筋”这一角色的塑造,离不开戏曲的“四功”“五法”,这就是戏曲的魅力所在。

猜你喜欢

棒槌皮筋戏曲
邹汉珍十二生肖作品展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戏曲从哪里来
封二、封三/马兰开花二十一
会跳高的猫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棒槌花边的传承与发展
皮筋小船
卷纸套皮筋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