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向何处去:实现企业、市场、政府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以常熟开关厂为例

2016-07-08宁方良

2016年22期
关键词:春潮企业

宁方良



国企向何处去:实现企业、市场、政府三者间的良性互动
——以常熟开关厂为例

宁方良

国企改革是当前社会热议的话题。常熟开关厂的成长史也是一段改革史,常开自身、常开的员工以及贯穿其中的企业家精神铸就了今天的常开,而从常开的成长经历也让人不禁联想起很多中国企业的一些现象。本文将以常开的成长为例,发现企业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从企业、市场、政府三个层面对当前国企改革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一、企业层面

(一)常开—坚持创新,立足长远;日拱一卒,百炼成钢

创新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要创新就要投资,而且是长时间的持续的大量的投资,你不知道这样的一种投资到什么时候才会有效果,才会有回报,总结起来就是十年磨一剑,不急于要成果。企业理论里强调三重投资,而我们也知道,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生产要素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创新和投资需要时间上的积累,是一个渐进性的过程,而且创新本身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常开领路人唐春潮一直重视创新及研发,其日拱一卒、百折不挠的精神令人敬佩。随着DZ20系列产品的问世以及CM1产品的大放异彩,常开真正开始开启未来。持续发展的后劲来自于先前的积累,新产品研发是一个推陈出新、不断试错的过程,是一个长夜漫漫甚至山穷水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聚的起实力,才有可能迎来最后的曙光。常开在20余年里累计投入到CAD/CAM/CAE上的费用达到上亿元人民币,显示出了唐春潮在企业战略性关键技术上无人能及的投资气魄。

钱德勒强调了管理和组织能力对于企业能力的重要性,而组织能力离不开前期的投入和积累,需要时间的沉淀以及政策的延续性。而创新成功的结果将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具有稀缺性,是极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的。唐春潮敢于投入,并且敢于把握定价权,向高端产品挑战,向国外大品牌挑战,核心技术和装备技术等生产资料的提升是常开成功不可或缺的关键。另外唐春潮从一开始就将常开定位于高端产品的创造者,未来行业的领导者,而不仅仅是模仿者追随者,可以说常开的成长带有浓厚的“唐氏色彩”。

(二)常开的员工—保护好车间产业工人就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在国企转变的三个命题中首先就强调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控制,而生产过程掌握在车间操作工人的手里,而不是掌握在企业办公室官员的手里。先进的生产设备对企业固然重要,而出色的有经验的车间技术工人更是弥足珍贵。企业组织转变的起点是从操作层面上做起的管理和组织变化,而不是产权改革。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才是国企转变的真正起点。

常开人深知内部运营的重要性,晓得从内部进行行业深耕。可以说,唐春潮在锻造常开一流的产业工人队伍上下了很大力气。常开设立并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实行带薪年假制、员工体检、优待优秀员工照顾困难职工,重视车间员工的培养关注他们的需求,甚至到今天常开还在承担企业办社会的“老国企”职能色彩,想来这样的体制机制也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并不完全是一般意义上国企改革的矛头所向。资产是具有专用性的,产业工人又何尝不是。常开的实践证明,利用好了这样的企业办社会的方式,企业就能够少一些纷争,多一些稳定,多一些内部的凝聚力,就能为企业为国家留住人才,为国家在设备制造上打实发展的根基。

(三)常开的领导人—企业家敢与企业患难与共却为何换不来信任

掌舵人是关键中的关键,唐春潮这样如慈父一般的对待常开,如同英雄一般衷心为主,将自己的整个人生交给了常开,与企业患难与共,为何还是会遭到怀疑,依然换不来信任?试想假如没有唐春潮,常开的现在将是什么样?还存不存在常开这块牌子?

自从技术进步,工厂规模不断扩大之后,全世界都经历了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转变,代理问题也就随之而起。职业经理人到底扮演的是谋取私利的角色,还是可以跟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如果换一种角度,本着严格的选拔、充分的信任,并辅之以科学的权限和薪酬制度设计,我认为职业经理人们可以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忠实最顽强的推动者。探索制定有监管的灵活的薪酬制度,保证职业经理人适当的剩余索取权,打造管理人员、车间工人、企业本身的命运共同体,将是未来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中国企业的现象—企业偏爱房地产

一方面,很多地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走低价战略,价格战盛行,不把中国人当人看,血汗工厂盛行,富士康N连跳就是铁证。这是因为这些劳动密集型的、服务性的产业进入门槛低,工人工资又极低,做起来毫不费力。另一方面,试想但凡稍大一点的国有企业哪个不搞房地产?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虚假繁荣,每天都有大量的公司在排队上市,在中国的实体经济还没有做好之前,在中国还没有成为工业强国之前,这是不正常的。中国的很多房地产企业利用金融市场圈钱,一些国有企业拿了钱之后往往就是去搞房地产,做酒店,去参股别的企业,少有拿来扩大自己现有业务的,深研核心技术的更是少之又少。

回过来再看常开,唐春潮无疑是深谙企业上市之后的风险,深知企业若不能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核心技术,做好基本的生产销售之后将带来的未来发展上的隐患。股东价值最大化成为一种教条主义,忽视了长期竞争的需要,只重视短期利益。资本市场表面的繁荣多来源于资本运作、公司重组,忽视了资源和能力的积累,一旦金融市场出现危机将直接损害实体经济发展。

二、市场层面

目前国内缺乏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苏州地铁公开招标完全排斥国产品牌,理由是他们用了国产的产品出了事情,他们担不起责任,而用了国外的东西出了事情就跟他们没关系。

一方面是中国的大用户禁用国产品牌,另一方面却是国外用户只认产品不问国别。常开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自身也有很大的困惑,很多重点工程,常开都没有资格去竞标,都是施耐德、ABB等的产品入选,比如在苏州市地铁配电系统招标中,常开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这绝对是不公平的。实际上,常开的产品性能和可靠性,都是能满足要求的,然而受制于市场环境以及自身规模与名气的制约,在市场偏爱大品牌大企业的现状下,常开只能感叹自己的产品“无用武之地”,民族品牌产品在自己的土地自己的公共设施上得不到采用,这样的一幕让常开人委屈,也让全体国人寒心。

类似的情况在采购招标、土地招拍挂等活动中同样普遍存在,招标人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对潜在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限制投标人之间进行公平竞争。例如一些医院在药品采购的招投标过程中,设置种种条条以限制本地药品经营企业中标。

市场环境公平规范,企业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创造力,经济才能更有活力。然而一些地区存在不合情理的制度规定,使得“超国民待遇”“非国民待遇”时有出现,企业被这些不合理的制度规定捆住了手脚,走不动,行不远,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没有公平作为“血液”,没有规则作为“骨骼”,想要市场经济平稳运行只会是空中楼阁。国内外无数案例表明,存在垄断行业的市场就难言公平竞争;政府之手伸得过长、管得过宽,也会限制企业的内在动力,阻碍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市场中蕴藏着巨大机遇,企业蕴藏着无穷的活力。企业发展最迫切的,往往不是政府补贴或政策扶持,而是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正如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所疾呼的,“只要有公平竞争的环境,企业自己就可以做好!”

三、政府层面

从政府层面看,国企改革的对与错至今争论不休,然而政府责任在企业成长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常开在反收购的过程中政府体现出来的失位、缺位现象发人深思,在国企改革中,坚持依法治国,政府努力创造一个公平、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将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宁方良(1989-),男,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方向: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

猜你喜欢

春潮企业
春潮奔涌东方阔
江城子·春潮不息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春潮带雨 寒食月明
沉默与孤独——《春潮》电影解读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