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质量若干问题与对策

2016-07-08温鸿光

关键词:质量管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温鸿光

摘 要:现阶段我国市政道路工程中通常会选择用沥青路面,但是这种沥青路面容易受高温、负荷量以及雨水的影响,这些外界因素大大降低了路面的使用年限,而且大部分沥青路面在设计过程中没有达到设计的需求和使用寿命的期限,病害状况经常出现,更有甚者,刚刚投入使用的路面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强化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做好建设质量的把控和管理,确保市政沥青路面能够正常使用,而且大大节约了市政工程造价的成本。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 U416.0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0-73-2

0 引言

当前社会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市政设施基础建设也越来越广泛,在建设过程中沥青路面占大部分,沥青硅路面相对于传统的水泥路面,具有较高的优势和品质,沥青路面本身的路面平整度较高,而且没有接缝,这样为车辆的行驶提供了方便,而且沥青路面本身具有耐磨损、嗓声低、后期维护简易等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沥青路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管理、材料使用不完善,又出现了一系列的病害,给沥青路面的建设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强化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管理,提升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非常必要。在山西省忻州市幕山路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前期分析、制定措施、过程控制等手段达到了消除、减少沥青路面病害的目的。

1 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常见质量通病

1.1 路面裂缝

路面裂缝作为市政道路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无论采用哪种基层形式的沥青路面设计,都不可能避免沥青路面裂缝的情况,现在我们常见的裂缝种类有横向裂缝、网状裂缝、纵向裂缝、反射裂缝四种。横向裂缝是与道路中心线垂直的,并延伸到整个路宽度上,这种问题经常会出现在设计上,一般设计采用的是半刚性基层的路面上就容易出现这种问题,对于在柔性路面上加铺沥青的,裂缝形式不一,取决于下卧层。网状裂缝也就是指裂缝的呈现方式是网状的,纵横交错的。反射裂缝出现主要是由于基层产生裂缝之后,在荷载的影响作用下,裂缝一步步反射到沥青路面,这种裂缝的形式位置一般是与基层相似的。纵向裂缝路,它的走向是与行车的方向相平行的,只是裂缝的长度和宽度有所不同。

1.2 坑槽、水侵蚀

路面表层形成3cm以上凹槽,加上地表水的渗入或者地下给排水管线的破损和渗漏,这些情况的出现都大大影响和降低了路面基层的稳定性和牢固性,特别是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凹槽的程度,给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产生了严重影响。

1.3 车辙

这种通病出现的原因多是行车荷载并重复作用下使得轮迹处下陷,往往伴随着轮迹两侧隆起现象,最终使得路面形成纵向的带状凹槽。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较差。级配相对较差,细集料较多,使得集料没有建立和形成一个牢固的嵌锁结构;如果沥青用量较高的话,针入度偏大的话都会影响沥青路面的质量。其次就是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过程中没有做到充分压实,加上车辆反复荷载,使得轮迹处进一步的严密,进而出现下陷的状况。最后就是基层或下卧层软弱或未充分压实,也是在长期的行车荷载影响下,继续压密或者产生剪切破坏。

2 现阶段市政道路沥青路面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2.1 路面的组织设计方面

在整个沥青路面施工组织设计过程没有对交通量做好全面的考虑,加上设计基础的不扎实,造成沥青路面在结构设计上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加上设计材料选择上太过随意,没有全面地考虑到沥青路面的实际用材需求,造成面层的空隙率设计太大,还有就是在设计路面的结构层的厚度上没有建立相对完备的基础数据,也导致众多的设计细节不符合《公路沥青设计规范》的要求。

2.2 路面施工方面

如果市政沥青路面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重视层间连接工作,出现面层的施工工艺在精细程度和管理上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情况,也容易造成路面裂缝较多,而且竖向的裂缝居多,极易产生道路病害,这些病害一旦遇到降雨等天气很容易产生坑洞和网裂,在整个城市中尤其是在公交站点和道路的交叉路口很容易出现明显的车辙病害,沥青面层的材料也容易出现脱落的状况。

3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设计规范

3.1 确定交通量

在进行沥青路面设计工作时,首要要做的就是明确拟修建的路段位置和以及在整个路网中的地位,做好交通量的评估、测试以及分析工作,确定预计交通量,并且能够将交通量换算为标准轴载车道的当量轴次数据,从而计算和得出结构层的厚度。

3.2 材料的组成设计

沥青硅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在正温度状况下会有一定的粘弹性,但下负温度的话会有弹性。沥青硅的性能指标主要是指矿料的质量和级配,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材料的构成,并对使用的材料把握好级配、筛孔、颗粒等的设计需求,在完全确定材料以后再开展级配的设计工作,为今后道路施工打下基础。

3.3 结构设计

在进行结构设计工作前,需要对路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如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工程规模等,这样全面了解后才能确定结构设计方案,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如本工程现场微地貌属于黄土丘陵,实测稳定水位埋深13-39m,本工程可不考虑地下水的影响。地基土自上而下依次为:填土、湿陷性粉土、粉土、粉质粘土、细沙。本工程构筑物的地基基本采用天然地基土,主要持力层为湿陷性粉土、粉土、粘质粉土。施工沿线多为耕地和二层民房。只有将这些都考虑进来,才可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开展。

4 强化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对策

4.1 做好沥青道路施工前期工作

4.1.1 做好原材料审核

原材料是直接影响整个沥青路面的关键,因此在施工前就要从源头上监控施工质量,严格审查原材料。在检查过程中要将矿粉、石屑以及砂质等材料作为重点,同时结合材料成本,选择出性价比高的材料,并且安排专业的人员对材料进行审查,避免在施工现场出现不合格材料。

4.1.2 做好施工设备检查

施工设备是影响整个工程的关键,更是保证沥青路面稳定的保证,一般沥青路面施工会用到运输设备、搅拌设备以及矿料洒布车等,所以做好这个项设备的性能的检测和设备配件的检查以及整个设备的调试是保证施工状态的关键。

4.2 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4.2.1 控制好混合料配比

首先是要把握好材料的比例,并同时确保有时间的基础上进行试拌试铺,利用有效的方式调控拌和的加热状况,注意时间和温度的把控。其次就是注意混合料中沥青用量的精准度,对比配合比设计和混合料压实性,这也是控制好混合料配比的重要手段,在对比过程中一旦出现比例不合理的状况,一定要做到及时调整。最后就是要检查马歇尔设计和沥青含量及混合料配比的一致性,确保混合料配比满足要求。

4.2.2 监控原材料质量

沥青作为沥青道路建设中的主要原料,做好沥青等混合料的检查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监控原材料质量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混合料温度进行严格控制。其关键是把控好温度参数,二是保证沥青材料含量。沥青材料含量多少是影响混合料稳定性的关键,如果用量过少,会是路面空隙变大,加快路面的老化速度。因此监控沥青含量和混合料温度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4.3 完善施工后期质量检测工作

在整个道路施工完成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收尾工作,就是后期检查工作,在整个沥青路面检查过程中,能够将那些不符合要求和规定的进行改善,同时对现有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从而解决现有问题。

5 结束语

在近些年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数量激增的背景下,沥青已然成为了道路建设的一项重要材料,而且道路施工的质量高低也关系和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所以需要道路施工工作者能够提升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水平,并对现有的施工质量进行把控,确保我国市政沥青路面建设具备高质量、高技术的特征。

参 考 文 献

[1] 魏代银.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5(17):151+155.

[2] 沈建军.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施工质量控制探讨[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年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6:2.

猜你喜欢

质量管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沥青路面养护的新工艺新方法探讨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加热机的研制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初探市政道路的维修和养护
基于Matlab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分析
TF非接触平衡梁在沥青路面上面层摊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