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楊梵城博士:香港保險教父

2016-07-07

今日华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教父行業服務

天道酬勤,二十五年積澱

從雜工到CEO的蛻變

他創下了一個業界的傳奇

精益求精,近六十載堅持

馳騁於保險行業

他成就了“香港保險教父”的美譽

重出江湖,一生的熱愛

化為行業奉獻之情,為年輕人指點迷津

由“苦力”晋升為CEO的秘密

2005年,已經六十四歲的楊梵城博士宣佈通過旗下新設的投資公司,斥資超過3000萬港元入股保險代理公司先機控股,成為該公司大股東兼顧問,其高調復出,曾轟動一時。

作為香港保險行業的一位傳奇人物,楊梵城博士馳騁於保險行業半個多世紀,曾擔任過國内外許多家大型保險公司CEO,被譽爲是“香港保險教父”。殊不知,他卻是從一名雜工做起的。

他出生於上海,父親是一名商人,8歲時隨父母來到香港生活,由於當時的家庭環境不是太好,未讀完小學便輟學,16歲時就走向社會。1952年,楊梵城博士經一位基督教友介紹,進入到美國友邦保險公司工作,不過,初入公司之時,他的職位是一名雜工,清潔工作桌椅、端茶倒水、拿報送信等等,儼然一名“苦力”。

那時候,他還算不得真正入行保險業。憑借着年輕、不怕吃苦,他白天上班,晚上學習。正是如此,勤奮給他帶了機會,19歲那年,他升做初級文員。工作上,楊梵城博士一直兢兢業業,虚心好學,在初級文員崗位上積澱了七年後,又被調到會計部工作了五年。

在此期間,幾乎所有的部門他都嘗試過,然而他發現,雖然每天這麽辛苦,卻遠不及營銷部工資高,於是開始認真地謀劃職業生涯。“我並不比别人差,加上當時還没結婚,何不出去闖一闖?”於是,他開始跑業務。

初入行時,香港保險行業還在起步階段,楊梵城博士回憶說:“當時全香港從事保險行業的也就幾百人,做得比較好只有兩家:宏利與友邦。”競爭雖然没有現在這麽激烈,但由於人們對於保險的認識不多,覺得保險是騙人的、没有什麽用,因而接受度比較低。這對於新手的他來說無疑增加了難度。

勤奮是通向成功的唯一捷徑。爲了盡快做出成績,挖掘及拓展客户,楊梵城博士也曾去工廠、住宅區掃樓,一層一層地推銷、一間一間地敲門。雖然時常碰壁,遭到冷遇,他都努力克服心理障礙,給自己定下每天該完成多少拜訪量的任務,並敦促自己完成。就這樣,一步步堅持了下來。直至,他當上了友邦香港公司的副總裁。

1982年1月,楊梵城博士離開了工作二十五年的友邦,雖然當時他已經是友邦香港公司的高層,但他有更遠大的理想。二十五年,他完成了從一個“苦力”升到CEO的傳奇。其實也並不用詫異,比别人多走些路,比别人多花點時間,比别人多用心一點,這就是他的成功秘訣。

離開後,他進了國衛保險任總經理,1992年出任CEO,並領導公司成功上市;1994年,他又加入了盈科,同樣擔任CEO,與李澤楷合作,參與公司管理,並幫助公司成功上市。一直到2003年退休。

然而,楊梵城博士就是這樣一位間不住、喜歡不斷挑戰自己的人。退休不到一年,他就尋思:與其在家裹悶得慌,不如再做點事。於是,2004年,“香港保險教父”又重出江湖,成立了先機控股,繼續自己的保險之路。

從内地與香港保險行業的異同說起

香港保險行業發展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健全的法律制度,再加上產品種類繁多,且在價格上也比較優惠,理賠快、手續簡單等優勢,吸引了很多内地客户前去香港購買保險,特别是人壽保險。這是香港保險行業較内地的優勢之處。作為一名保險人,無論是做產險還是壽險,楊梵城博士認為服務與責任是至關重要的。

儘管内地與香港在制度等方面存在一些差異,但共同的是保險作為一種保障機制,客户之所以購買保險,就是想針對無法預計的可能性作出預防。但當意外發生,能不能賠、賠多少、什麼時候能拿到錢、理賠手續繁不繁瑣等這些都是客户所關心的。

以人壽保險為例,壽險同一般保險發展其實是不同的。人們購買主要受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死亡率、投資回報率以及消費。香港和内地在這三個方面都不相同,因此也無從比較。無論是在香港還是内地,前綫營銷人員只能做一些小的保單,大的保單一般都做不到。但客户的心態應該是一致的,楊梵城博士解釋說,客户出錢購買保險,同樣想要獲得好的服務,所以,做好服務工作至關重要。

服務質量會直接影響到公司的信譽,這是兩地共通的。他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一個客户,公司遭遇了大水,公證行看過之後,保險公司一直不予理賠,拖拖拉拉一年多,最終一百幾十萬的損失只獲賠了幾萬元,因此這個客户極其生氣,但如果再打官司的話,又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此,這單生意可能不會再續下去。之後,他也許會跟别人說起,一傳十、十傳百,公司得來不易的口碑便化爲烏有。

“保險也是一個服務行業,服務得好生意才會長久。”楊梵城博士介紹說,“就整個行業來說,是由眾多的保險經紀公司組成,行業與個人,都是一榮俱榮的關係。”每一間保險公司的行為,影響的不單單是自己,還可能會是整個行業。假設有一家公司服務懈怠,客户很容易以點概面,認為其他公司亦是如此,那麽這對整個行業來說是很難挽回的損失。

因此,每一個從業人員或公司,都應該肩負起責任,對自己事業發展的責任,對行業健康發展的責任。

給年輕保險從業者的幾點建議

楊梵城博士是保險行業的傳奇人物,被譽為“香港保險教父”,由他直接或間接帶出來的保險從業人員不計其數。作爲保險行業的資深人士,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從業經驗,給到年輕人一些建議,教導他們專業、有道德地去為客户提供好的理財方案,也希望他們通過保險而成就自己。

從業幾十載,楊梵城博士一直都强調說,保險行業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因為保險是每個人都有需要的,並將伴隨社會一直存在;另一方面保險也作爲一種投資理財工具,越來越廣泛地被接受。特别是人壽保險的制度對於每一個從業人員來說,自己就是經營者,且幾乎是零投入,除了自己勤力些外。這是保險行業給予大家的優勢,應該要好好把握。

與眾多年輕後輩一樣,楊梵城博士在初入保險行業時亦面臨很大的挑戰。做保險其實同其他行業一樣,歸根結底都會遇到三類客户:第一類是容易接受型;第二類是無論怎麽介紹都完全不接受型;而第三類則是介於二者之間的模棱兩可型,關鍵看銷售員如何介紹。他總結經驗說:“做營銷都是一樣的,我們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積極爭取這第三類,通過展現我們的營銷技巧,引導他們,但這也是最難的。”

作為保險營銷員,想要成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勤快,要“主動出擊”,因為“每天坐在家裹,生意是不會自己走過來的”。所以,當年楊梵城博士就是以“大數法則”要求自己的——保證每一天至少拜訪五個客户,隨着拜訪人數的增多,成功的機率越來越高。收入與付出是成正比的,越努力的人往往越“幸運”,而這背後,必然是付出過很多的汗水。努力就是優秀,盡力才是成功,天道酬勤。

“很多做保險壽險的人,他們失敗不是因為他們不會做,而是他們不夠勤快,不肯去拜訪客户、怕去見,或者是怕被拒绝、怕聽到客户說不感興趣。”楊梵城博士也有過同樣的經歷,關鍵還是需要自己心理上去克服。

另外,他還强調說,保險是一個服務行業,一定要做好售前工作,特别是要多站在客户的立場上去考慮,以求給出最優化的理財方案。“我們倣這一行,第一件需要明白的事就是給予客户保障。”針對很多人對購買保險存在誤區的情况,營銷員一定要以專業為客户提供最合理的建議。

一個甲子,是他對保險持之以恒的熱愛;半個多世紀,凝聚着他對行業勤勤懇懇的奉獻。楊梵城博士愛挑戰,也敢於挑戰,在他的人生中,從不給自己設限。在别人眼中,無論他是傳奇也好,“保險教父”也罷,他為後輩樹立起一個典範,自己想要過什麽樣的人生,都離不開四個字——天道酬勤。

猜你喜欢

教父行業服務
半个世纪前,《教父》朝我们走来
本刊读者服务部实用产品推荐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本周创出今年以来新高的股票
物业服务
2018上海服务业企业100强
行业绘本
《教父》45年一直被致敬,从未被翻拍
西西里大主教禁黑手党当“教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