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时期我省园艺特产业蓬勃发展

2016-07-06

吉林农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棚膜产业基地十二五

“十二五”以来,我省通过深入实施园艺特产千亿元创业计划及人参产业振兴、百万亩棚膜蔬菜、蔬菜产业提升等重点工程,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推进措施,促使全省园艺特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日益突出。按照省政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全省上下把棚膜经济、人参、食用菌、林蛙等重点产业作为突破口,强化组织推动,加大各种要素投入,促进全省园艺特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2015年,全省园艺特产总产值预计实现140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其中人参业产值预计实现45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3.4倍。食用菌产值预计实现72億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26%。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较大突破。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实现阶段性目标。“十二五”以来,全省新建和改造棚室30万亩,全省棚膜蔬菜总规模突破112万亩。全省累计扶持100亩以上的棚膜园区387个,其中200亩以上的112个、500亩以上的11个。全省棚膜蔬菜总产量达到450万吨,比“十一五”期末增加80万吨,缓解了大中城市冬春季节蔬菜供应紧张问题。全省振兴人参产业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年度新增采伐迹地栽参面积控制在1000公顷以内,全省人参留存面积调控到5000万平方米,年鲜参产量调控到2万吨左右。精深加工能力显著增强,开发出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系列产品1000多种。拥有“长白山人参”品牌企业24户,产品85种。林蛙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长白山优质种蛙繁育基地、标准化封沟养蛙示范基地及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取得突破,年回捕商品蛙4.9亿只,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9亿只。

标准化生产水平持续提高。按照农业部相关标准,对于规模较大的棚膜园区,建立了生产、投入品、收获、销售等管理档案,实行了品种、施药、技术、检测、标识、销售等关键环节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了质量安全水平。全省创建国家级园艺作物标准园123个,其中棚膜蔬菜标准园110个、露地蔬菜和果树标准园13个。全面实施人参质量提升计划,规划建设了5种模式的20个人参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开展测土栽参,严格实行人参种植职业资格认证、品牌产品原料基地认证、种植档案登记等标准化生产规范制度,全省人参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农残超标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产业区域特色更加鲜明。发挥各地区位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加强专业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九区五线”的规划要求,重点围绕9个城市周边和省内5条主要公铁路沿线建设了蔬菜产业基地,蔬菜播种面积达到530万亩。以发展黑木耳、香菇、滑菇、平菇、金针菇等品种为重点,加快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年生产总量达到110万吨。以马铃薯、花生、烟叶、向日葵、杂豆、红干椒等产品为重点,加快建设北方经济作物产业基地,规模稳中有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发展鹿、林蛙、柞蚕、貂、貉为重点,经济动物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依托长白山绿色生态食品和立体资源宝库,加快建设北方长白山山珍食品产业基地,红松果仁等山珍产品大量南销并出口国际市场。

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十二五”时期启动建设了抚松、集安、敦化、靖宇、延吉、长白6个人参产业园区,形成了人参精深加工规模经营和集群发展态势。引进韩国人参公社、日本津村公司、台湾炳瀚集团等一批企业集团,早期进入的康美药业、益盛药业、修正药业等大中型企业加工规模不断扩大。棚膜蔬菜园区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农民合作社和企业投资建设棚室比重大幅提高。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和加工能力增强,带动食用菌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附加值持续提高。林蛙养殖继续呈现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辐射带动基地和农户能力不断增强,冲剂、颗粒、胶囊等即食类系列产品开发取得新突破。(省农委园艺特产处 供稿)

猜你喜欢

棚膜产业基地十二五
不同棚膜覆盖对大白菜农艺性状及棚内环境的影响
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大连长兴岛世界先进石化产业基地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新建大棚覆盖棚膜防误区
清洁棚膜新方法—— 棚膜清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