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斌:让艺术落地的印刷匠人
2016-07-06
Q:金顿印务是一家怎样的公司?目前的业务情况如何?
A:金顿印务成立于2007年,我们专注于通过自己的手艺,让印品设计师们的各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和創意落地,生产出能完整表达设计理念并且能让消费者爱不释手的好产品。
与设计师合作时,金顿印务主要是进行印品的印后加工,其中会用到很多手工工艺,具体的印刷生产则外包给其他专业印厂,但印品的工艺设计和品质把控均由我们来负责。
目前我公司的规模还很小,只有20多人,年营业额一千万元左右。其中60%的业务来自于一家已经合作了8年的知名笔记本设计公司。
Q:金顿印务与这家笔记本设计公司的合作模式是怎样的?
A:在产品设计和营销推广方面,这家设计公司会分别与知名插画师、网络营销达人等合作完成,而在产品的生产方面,则是由我们来负责。
具体来说,在产品设计初步完成之后,该设计公司会和我们沟通产品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图纸,与我们共同讨论设计方案在印制工艺上的可行性。紧接着,我们会反复打样试验,尽可能将印制工艺发挥到极致,让设计理念与印刷成品之间的落差降到最小。我们合作的很多产品都是限量版。
Q:多年的合作,让金顿印务有哪些变化?
A:这家设计公司与我们成立于同一年。我们共同合作了8年之久,可以说,我们是伴随着彼此共同成长起来的。
合作之初,金顿印务更多的是在扮演代工厂的角色,他们提需求,我们来执行。这么多年的磨合,使我们的角色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他们的设计理念和需求,甚至还能参与到产品设计中,为他们提出可行性建议。可以说,这些年的合作让我们对设计有了很深的领悟,同时,我们还会将这种对设计的感觉,潜移默化地应用到印制工艺中去。
此外,多年的合作也让我们之间有了很高的契合度和信任度。通过一次次的合作,他们对金顿印务的了解一步步加深,甚至愿意将所有的产品都交给我们做,这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同时,我们也非常感谢这家设计公司能给我们机会反复试错,让我们不断在工艺上精进。
Q:金顿印务是如何进行产品定位的?您的产品理念是怎样的?
A:如果要从快速、高效这个角度去切入市场,印刷企业就必定需要较好的硬件配备和较大的生产规模,然而这一市场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雅昌、当纳利这样的大企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属于小企业,起步较晚,因此我们将业务类型定位在小众化、高品质的产品上,做那些大企业不愿意碰的、带有精细手工工艺的印品,通过市场定位把自己区分开来。
我希望能做出一些符合自己理念和个性的产品,而不要追求大众化。同时,我也喜欢挑战,乐于去做一些在工艺上有难度的产品。在产品品质把控上,我们的品检人数很多,品检非常严格。当产品品质介于可过、可不过之间时,我的选择是不过,自己都看不过去的产品决不会强迫客户接受。客户有时也会说“就这样吧”,但凡客户带有一丁点勉强的意味,我们就会重做,哪怕产品已经印制完成。
Q:是什么让您对产品要求如此严格?
A:这主要与我过去的工作经历有关。我在2000年毕业后进入印刷行业,最早是在一家大型港资印刷企业从事胶片制版工作。每天大部分的工作内容就是在胶片上进行修片、抠图、看校对等,这对一个刚刚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非常枯燥无趣。但我的个性是越难做到的事情,就越要做好。
这份工作非常考验人的认真细致程度,也非常磨练人的性子。在这个岗位上,我一干就是4年,后来又转做查版工作,专门负责审查版面。
这些工作经历对我现在的事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是眼光毒辣,容易发现印品的瑕疵;二是对产品要求非常严苛,不愿向产品质量妥协;三是更愿意追求高水平的印刷工艺,而不会过于追求商业化。
Q:您要求这么严格,印制工艺又这么复杂,废品率一定很高吧?
A:废品率的确很高。比如我们做1000本书,加放量有时会达到400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消费者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是完美的。
Q:您要求这么严格,员工会不会很怕您?
A:我只是在印刷工艺和产品品质上要求严格,但我并不参与公司的具体管理,也不会密集开会,只是偶尔向员工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自己也是个很随性的人,不会绷得很紧。因此,金顿印务与别的印刷企业还有些不同,我们只有白班,晚上不会倒班,也不加班,活件很多时,周六可能会加班,但周日雷打不动是要放假的。我觉得员工都很辛苦,而且我们的生产要求很精细,只有他们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才会更好地工作。我们员工的流动性也比较小,这样就保证了工艺的延续性。
Q:您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吗?
A:我还是蛮喜欢这个行当的。一方面,它能满足我们的商业化需求;另一方面,我们做出来的产品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心里非常自豪;再者,我们还会获得印制工艺和技术上的知识积累,不断成长和进步。
我做的这些事情可能不会马上产生效益,但却是我喜欢做的,只要有人认可我的产品,我就有信心、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Q:在金顿印务的成长过程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A:最大的困难是,在金顿印务创立之初的几年,我的产品理念得不到周围人的认同。内部员工也时常问我:“老板,你这么做能赚到钱吗?”他们认为,安排这么多人做品检,要求还这么高,一是耗费大量人力,二是即使品检要求松一点,也不会有人看出来。
但我仍然顶住压力坚持下来。因为品检工作本身就有一定的失误率,如果我们还将已经检查出来的瑕疵品当成合格品,就会让产品的不合格率提高,这对我们的品牌不利。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还容易让员工懈怠,在以后的工作中,他们很容易抱有侥幸心理,觉得“做成这样就行了,应该没问题”,久而久之,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低,产品品质越来越差,市场竞争力也会随之下降,长远来看,反而害了自己。
Q:您觉得金顿印务的市场前景如何?
A:我相信我们所追求的小众化的文化产品,一定会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更多地被消费者认可,我们的市场也会越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