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生重在养元气

2016-07-06张坤

心理与健康 2016年6期
关键词:复元元气脾胃

张坤

我们时常注意一些百岁老人的养生经验,但他们的一些经验却时常让我们困惑: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才有健康,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像乌龟那样静养才能长寿;有人滴酒不沾得以长寿,有人一辈子喝酒,寿命也很长;有人爱吃素食可以颐养天年,有的人餐餐不离肉也可健康百岁……这些看似水火不容的完全相反的养生方法在不同的人身上演绎得却那么美好。

别人的养生经验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各种看似矛盾的保健方法其实并不矛盾,一个人要想长寿,关键的是要把你的元气养好。元气是由元精(父母之精)所化生,由后天水谷精气和自然清气结合而成阴气(精、血、津、液)与阳气(卫气、宗气、营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气聚则塞,气散则通”。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相互转化。《辞海》解释道:“元气,亦称‘原气,指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

元气在人体的各种“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古代朴素的“元气论”认为,“元气”是构成宇宙万物本质、原始的要素。按照元气论,万物的产生、灭亡和发展变化都是元气循“道”(即自然规律)而运动的结果,气为万物之精微,连续而无处不在。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能量,也是生命根本的所在,所以,元气本质上支持着生命的存在,没有元气,就没有生命。一个人的一生,在诞生伊始,其元气量是最为强大的,也是最足的,而随着形体的不断发展,元气一方面供应着身体生长的需要,同时,不断的人体活动也是耗散元气的途径,而到了最后生命将终之时,人体内的元气终于耗尽,身死如灯灭。所以说,元气的多少,关系着生命的长短,生死虽然符合自然之理,但是不斷地修炼,不断地累积,长生可期矣。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身体中的元气时刻处于“失”的状态,有的人是属于递减,这属于生命的常态,有生就有灭,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有的人未老先衰,元气“失”得太快了,竟到了“虚”的程度,这时就要注意了。中医认为,人的元气来源于肾,属于先天之气,是父母给的,又经过后天不断补充、滋养的这样一种气,是一种功能的状态。造成气虚体质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先天不足,一个是后天失养。那么,后天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过度劳累最伤元气。中医讲“劳则气耗”。我们看很多人的感冒都出现在比较疲劳的时间段里。为什么操劳会耗气?因为气是一种能量,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它的生理功能。工作、学习,都靠这种功能的发挥。如果你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利用这些能量,再有规律的用足够的物质去补充,转化为新的能量,那么,你的气就损耗得慢。但是,如果你消耗太过了,又没有及时补充,能量的支出与供给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这个气肯定是损耗得快,以致越来越少。还可以把这种能量比喻成我们生命的本钱,年轻的时候透支了,上了年纪就得过穷日子。

卧则气散,躺久了,气也受伤。有句话说得好:好吃不如饺子,舒服不如躺着。既然劳则伤气,那我们每天躺着好了。可有时候,躺在床上时间长了更觉得累,这是为什么呢?《黄帝内经》说,久卧伤气。气的特点是运动,但你总是躺着不动,气就不能正常地舒展运动,这样就会造成气运行过程的减慢,气机就会受损,最先累及的就是脾。脾位于身体的中部,是气机的转输站,关系着气的上升下降。“脾主四肢”,四肢不运动,自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长期卧床的人食欲差,运化不好,吸收水谷精微的功能就降低,后天之气的生成也就少了,自然就伤到气了。

养生,不管你采取何种方式方法,关键是养元气,就是要培育和保护人的元气,即培元固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养护元气的重点是不同的:幼年培元、青年惜元、中年护元、老年补元、病后复元。

1幼年培元。儿科学里面除了先天性和遗传性的病种外,基本上都是与脾胃相关联的。孩子脾胃不好,什么病都会来。幼年是纯阳之体,是元气培育的重要时期。幼年期脾胃较弱,饮食上过饥或过饱、偏食、均会伤及脾胃后天之气。因此,幼年养生重点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强化体质锻炼。

2青年惜元。青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元气最充沛的阶段,精力最为旺盛,养生也最易被忽视。此阶段的养生重点在于“节约使用”:少熬夜、节制性生活、戒烟限酒、饮食八分饱,重点在节制欲望,“少时不伤、老来健旺”。

3中年护元。中年是人体元气由盛而衰的转折阶段,也是养生最为重要的阶段,“中年修理,振兴根基”。此阶段,人生事业进入鼎盛时期,而精力往往不济,如不加以养护,则老年病慢性病就会提前到来。

4老年补元。进入老年时期,元气衰减,精力减弱,机体能力已经下降。这一时期养生,重在补元气,减少衰老的程度,预防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生,让体质保持在较好状态。补元气不光在饮食,还有运动,来激发元气。

5病后复元。每一次生病都会耗伤人体元气,使得比正常状态或者同龄人要衰老得多。生病就得治疗,治疗后的恢复期重点在于恢复元气。如果不复元或者恢复不到位,就会诱发合并症或后遗症。长期过度疲劳、精神压力大、饮酒过度、性生活没有节制、慢性病反复发作会耗伤元气,一定要注意恢复。

“百病生于气”,“气衰生百病”。元气少了,人就难保健康。透支健康,就是透支元气。所以,要珍视自己的元气,科学养生。

猜你喜欢

复元元气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复元活血汤加味联合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术后不愈合的临床观察
脾胃升降平衡才健康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理中复元方结合针刺法治疗脾虚痰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