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发有为献爱心
——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方庆云纪实
2016-07-06中慈
● 中慈
全国慈善系统基层慈善工作者感人事迹选登
奋发有为献爱心
——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方庆云纪实
● 中慈
2009年7月,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突出贡献奖”;
2009年7月,荣获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称号;
2009年7月,荣获中国公益总会“十大慈善爱心大使”称号;
2013年4月,被福建省慈善总会评为“慈善工作先进个人”;
2013年4月,被民政部授予“第八届中华慈善奖”。
方庆云同志从1952年参加工作以来,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奋斗在党的事业上。2006年起担任福州市慈善总会会长以来,他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奉献自己的精力,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奋斗不息的精神风貌。
在慈善事业的发展中,方庆云同志根据慈善事业的要求,结合福州市实际,不断探索创新,使福州慈善事业走在全国前头,得到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省、市有关领导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他个人先后获得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优秀工作者(志愿者)奖”、中国公益总会“十大慈善爱心大使”、国家民政部授予的中华慈善奖“最具爱心慈善楷模”称号。并被选为中华慈善总会常务理事。福州市慈善总会先后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民政部门“AAAAA”级社会组织、福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13暨2014年2次被评为全国透明慈善榜样“卓越组织”称号,省民政厅授予《开展农村“331”系列救助项目》福建省社会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案例优秀奖、《慈善产业楼创新资金筹措方式》福建省社会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案例优秀奖。他的先进事迹与慈善理念、工作经验、丰功伟绩得到《慈善》杂志与《慈善公益报》等各种报刊的长篇报道。2012年“七一”,方庆云同志被福州市直党工委“双先”活动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最近被中华慈善总会评为全国“基层慈善工作者十大感动人物”。
坚持生命不息 战斗不止
方庆云同志退休19年来,保持共产党员的品德,继续为党的事业奉献自己的热血。他把对社会的奉献敬业作为践行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坚持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履职期间提出“马上就办”的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不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上,不论夏天多么炎热,冬天多么寒冷,他始终都在坚持工作,还经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许多人见他勤奋地工作说:“退休了不要那么忙。”他说:“我的领导职务虽然退休了,但共产党员的本色不能退;多做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业,这是我应尽的义务。”
坚持开拓进取 不断创新
十年来,为了发展好福州的慈善事业,他认真学习、研究慈善知识、慈善理论。尤其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关发展中国慈善事业的论述,他抓住要领,深刻领会精神,把党对慈善事业的要求精神贯穿到实际工作中,结合自己的实践,撰写了《学好报告 领会精神 迎接慈善事业发展的春天》一文,在《慈善公益报》第一版面发表。他还以书法形式,“知民情,顺民意,爱民生,得民心”的感言发出内心肺腑之言,高度称赞党的十八大召开。同时,在发展福州慈善事业中,他积极采取“上下联动,左右合作”“有钱捐钱,有物赠物”“统筹定向相结合”、提倡“发展慈善产业”等办法,广泛发动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到2015年年底全市认捐总额达26.5 亿元(其中市本级15.3亿元)。救助人数达到135万人次,(市本级56万人次)。实现了福州慈善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在开展助孤、助老、助残、助医、助学、救灾以及教育、文化、扶贫等救助活动中,他根据最广大弱势群体的需求与事业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慈善救助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己特色的慈善救助项目,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一是在农村实施“331”慈善救助工程。连续9年全市救助孤儿、孤寡老人、贫困高中生15198人次,支出救助金1739.54 万元,惠及福州市130多个乡镇1500多个村,几乎全覆盖所有行政村的困难群众。二是倡导“人生一站式”救助服务,为城市孤寡老人提供临终关怀,免费安葬环境优美的“慈善陵园”,圆了人生之梦。三是在农村以行政村为单位首创“慈善助老安居楼”。实现“就地安置、当地管理、亲邻相帮、劳养结合”。已陆续在四个县26个乡镇35个行政村已建或在建35座慈善助老安居楼,解决了近400名农村无房、危房孤寡老人、“五保户”晚年安居问题,得到省市有关领导和慈善总会的充分肯定,省慈善总会在全省贫困县农村推广。四是城市建立13个慈善助老服务站,为90多位孤寡老人提供居家打扫卫生、洗衣服、买菜、看病取药四项免费服务,受到当地领导与社区群众的赞扬,至今已坚持八年。五是实施慈善复明工程。从2012年起,每年为300多位农村地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慈善复明手术。2014年开始,在“八一”建军节前,开展关爱军人困难家庭救助活动,他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冒着酷暑,亲自到北京、广西等地向爱心人士求助,筹措资金535万元,建立“关爱军人困难家庭救助基金”,两年来救助810名驻榕现役军人家庭成员大病、天灾人祸造成的特殊困难,发放善款405万元,进一步体现“军爱民,民拥军”的传统。把福州市双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也是慈善事业项目的创新,得到驻榕官兵和社会的高度称赞。2015年开展慈善文化进监狱活动:一是送去《慈善三字经》3000多本,人手一册;二是帮助建立慈善图书室;三是帮助建立技能培训,学习软木画、篆刻等技术。用慈善文化理念促进服刑人员思想改造,重新做人,有利促进社会安定稳定。
为了慈善事业的发展,方庆云同志继续保持旺盛的战斗力,不断创新,2015年又精心策划了两个影响较大的新项目:一是在长乐建造第一座慈善产业楼。由福建正源房地产开发有限捐赠1万平方米价值1亿多元的商务用房作为慈善产业楼,采取“母鸡下蛋”的办法,每年不少于200万元的收入用于慈善公益项目,这是一项“政府支持、企业建设、市场运作、慈善救助”的创新模式,这一项目得到国家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支持,国家民政部、国资委等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届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对接。二是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1号)提出的“鼓励和支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活动”的精神,建立“双帮扶慈善创业基金”300万元,开展“双帮扶慈善救助”活动,这次活动在5个县、2个职业学校用于帮助闽侯、连江、闽清、罗源、永泰等五个县的100户贫困户,每户帮扶10000元。帮扶条件:一是贫困户,二是有劳动力,三是有开发性生产项目;帮助福建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福建中华技师学院100名贫困毕业生,每人带资就业金20000元。由两校分别选择贫困生和就业的单位,经市慈善总会审定,并签订协议,为期2年,协议期满(2年)后,将2万元本金收回,再行开展新一批贫困生就业安置。受到各方面的大力赞扬。
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新路子
在慈善事业实践中,他从慈善事业的发展趋势、组织机构形式、资金筹措、救助项目、救助形式、管理制度、慈善文化等方面进行探索总结,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又从理论指导实践,使各项慈善工作始终保持着正确的方向,符合弱势群体需要,并不断得到延伸拓展;积极探讨捐赠者与慈善机构与受助者之间是“水源(捐赠者)——渠道(慈善机构)——灌溉(受助者)”的关系。以及针对“郭美美事件”的影响,对捐赠人采取“五个选择”“十大透明”的做法,提高了福州慈善的公信度和凝聚力,使福州成为全国透明慈善城市。
为了使慈善事业从实践到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他不断思索总结经验,理论探索,先后撰写《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新路子》《当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福州市慈善总会关爱民生纪实》《蹈仁义而弘大德——福州市慈善总会关爱民生纪实》《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慈善新理念》《慈善事业开花结果在福州》《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企业发展与发展慈善事业的关系》《抓住机遇,排除困难,开拓慈善新局面》《充分发挥慈善组织在扶贫中的积极作用》等9篇论文,分别被福建省委《动态》《文汇报》《人民政协报》《慈善公益报》《慈善》杂志、《闽都通讯》等报刊发表。并先后在北京、重庆、厦门、深圳等有关论坛研讨会上演讲,取得与会者共同赞赏。
为了传播慈善文化,他呕心沥血,撰写《慈善三字经》,得到中华慈善总会和社会的认可。进入首都10所院校图书馆,扬州电影广播集团作为文艺节目演出,成为传播慈善文化的资料。
坚持以身作则 奉献爱心
他长期关心慈善公益事业,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退休领导干部,常常以身作则,带头奉献爱心。早在1998年,他就义卖自己的书法作品,所得6万多元全部捐赠给福州市见义勇为基金会。2002年抗非典期间,他又主动向福州市老干局领导提议,组织书法家,举办“抗非典书画展”,印了1000多本册子,送给北京小汤山、地潭等医院,每个医生护士人手一册。无论是2004年东南亚海啸、2008年汶川地震,还是今天在慈善机构工作,每年他都坚持出资开展一对一救助,帮助2个贫困高中生上大学,加上动员家属子女,几年来先后共捐赠60多万元。
对党无限忠诚 关心党的事业
他对共产党怀着深厚的感情,认为自己是一个农村贫苦农民出身的穷孩子,从小是靠党的培养、教育成长才有今天。从心里发出“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自己的今天”的感激之情。1953年入党以来,他已是一个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从基层工作做起,长期都在党委部门工作,不管遇到什么风浪,他都坚定不移地站在党的立场上,始终自觉地维护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退休之后,他还非常关心党的事业,关心改革开放。每次召开的座谈会上,积极反映有关情况。对福州的社会经济发展、民生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安定稳定、加强干部管理、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作风等各方面事业与工作积极提出建议。表达了一个老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热爱与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