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锋文学精神的继承者

2016-07-06东西张清华陈晓明��

上海文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老爷爷命运文学

东西++张清华++陈晓明��

陈晓明:我关注东西的作品也有好多年,个人和他有着二十多年的友情。东西做小说是会让我惊喜的,他最早的小说大家可能都熟悉,《没有语言的生活》,这部小说获得1998年鲁迅文学奖。这篇小说的构思颇为独特,它对几个人物的刻画都是非常独到的。东西随后写了很多作品,包括长篇小说《耳光响亮》、《后悔录》,可以看到他的叙述和中国过去的长篇小说有非常大的不同,中国过去的长篇小说大多是贴着历史走,按历史的编年来写。这可以建立起一个宏大的非常深厚的历史叙事,这当然是非常可贵的,无疑也是我们文学的主流,当代小说在这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东西的小说在艺术上颇不一样,它的小说艺术偏向于独到的构思,有一个非常精巧的结构,掌控小说叙述的能力和推动力都非常强,有一种小说的内在性。他对人物的心理、性格、命运的掌控非常细致,笔法如游龙走丝。小说的故事和情节,和时代的变革的关联,非常巧妙地一点一点地反扣,由此可以看出他的颇不寻常的叙述才华。特别是这次长篇小说《篡改的命》,我觉得我和好几位评论的同行,都深感到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很有爆发力,内涵极其丰富。当然也可以看到这部小说对问题的一种解释,对中国城乡二元对立关系的把握,看到它那种深刻性和独到性。尽管说城乡并不是新的话题,但是东西把它写出一种新的活力,写出一种新的深刻性,实属难能可贵。这部小说通过父子两代人的命运,其实是三代人的命运关联,去写出当代乡村的创痛,看到今天中国城乡内在的深刻矛盾,看到乡村受伤的心灵,乡村对城市怀着什么样的无望态度。

东西张清华陈晓明东西:1990年代,部分年轻的作家曾经做了一个“断裂”的问卷,意思是文学在那里就“断裂”了。现在回头一看,发现那只是貌似断裂,其实跟传统的文学还一脉相承。哪怕是“80后”的写作,也仍有文学的基本气象。但到了“90后”,特别是“90后”的读者或者观众主导市场的时候,我才彻底地感觉到文学真的“断裂”了。现在,电影只看演员的颜值,不需要故事和内涵,有一个公司的老总宣布,今后连剧本都不用专业编剧。现在谈文学,特别跟年轻人谈文学,我都不知道谈什么他们才感兴趣。

当然,我相信还有热爱纯文学的人。也正是带着对文学认真严肃的态度,我才写了长篇小说《篡改的命》。我想把故事先讲一遍,但是,这一次,我不想按照小说的结构来讲,我想从小说的后面讲起,自己对自己的作品来一次“篡改”。

有一个叫林方生的警察从警校毕业,分到了公安局工作,做警察。他的父亲是一个非常有钱的人,母亲是一个有身份的人。林方生到了公安局之后,刑警队长告诉他,没事的时候你去积案室看看那些积案。林方生立功心切,到了积案室,一个宗卷突然掉下来,像巴掌一样拍了他一下。很诡异。他翻开这个宗卷,看到里面有张照片,是一具浮肿的尸体。这个案件定性为自杀。自杀者叫汪长尺,是跳河死的,但敏感的年轻人林方生怀疑也许不一定是自杀,所以他想重新调查这个案件。调查发现,死者汪长尺没有死,还活着,在市里当一个副局长。他进一步追查,发现现在活着的汪长尺是死者汪长尺的替身,也就是当年高考后,这个名叫牙大山的人冒用了汪长尺的身份和成绩上了大学。

林方生发誓要把这个冒名者绳之以法,于是,到了汪长尺的老家。这是个偏僻的乡村,家里只剩下两个人,一个是坐在轮椅上骨瘦如柴的老爷爷,还有一个是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这就是死者汪长尺的父母。在调查过程中,林方生发现墙壁上有他小时候的照片,非常惊讶,问老爷爷为什么有这个小孩的照片?老爷爷说这是我的孙子,叫汪大志,多年前他的父亲把他送给了有钱人,他现在在城市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林方生震惊,突然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被送出去的孩子。他就把照片全部偷走了。那么,他为什么被送出去呢?小说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就是当年林方生的生父汪长尺参加高考没被录取,做了一名打工仔。他分数上线没被录取,责任在于你们北京大学和张清华先生,因为汪长尺的第一、二志愿分别填了北大、清华,他的目标太高了。这是招生办对他的解释,而实际情况是被人冒名顶替,当时他不知道。那时电脑还没普及,还没有联网,都是人工取档案。我们今天坐在这么舒适的教室里讲这个故事,但我们万万没想到,其实有一个离这里几千公里之外的青年,他的命运跟这里有关。这就是文学的想像,非常遥远。

汪长尺的父亲汪槐,就是那个坐在轮椅上的老爷爷,因为有过招工被人冒名顶替的经历,所以怀疑有人动了汪长尺的奶酪,于是到有关部门去讲道理,结果不小心从楼上摔下,落了残疾。汪槐残疾之后,家庭就更困难,但他还逼着汪长尺去补习。汪长尺补习没有考上,成绩比第一次还差。他就回乡,回乡后汪槐告诉他你必须离开乡村,否则你没有办法改变你的命运。开始,汪长尺拒绝,后来他跟出去打工的同学交流,同学说如果出去你还有改变的可能,如果不出去你什么可能都没有。其实出去,就是去挣钱,挣钱起房子,挣钱过好生活。中国的现状就是在城市挣钱比在乡村要挣得容易或者说挣得多。偏远的乡村能维持温饱,但挣不到钱。所以,汪长尺跟着爱他的贺小文进城了。进城后他们就经历了很多困难,比如工钱被欠、工伤拿不到赔偿。他们明明没有那个经济实力,但汪长尺却要对小文承诺,让她享受城市妇女那样的生活。他们进入了攀比的逻辑,攀比住院、攀比教育,结果付出许多代价。他的孩子出生了,叫做汪大志,汪长尺希望他能改变汪家人的命运。在汪大志的成长过程中,汪长尺一直在思考,觉得如果不改变背景,孩子可能还会重复自己打工的生活,甚至有可能“退货”,“退货”就是退回农村去,还过着挣不了钱的生活,也过不上体面的生活。他很纠结,想来想去,就把孩子送给有钱人,彻底改变他的命运,自己做个影子父亲。

孩子被改名林方生,汪长尺偷偷地看着他成长。他非常想念这个孩子,可是他不能出现。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就在小卖部里摸了摸他的脑袋,结果,林方生踹了他一脚。林方生一次被车撞倒,汪长尺送他到医院。林方生醒来后,诬陷是汪长尺把他撞倒的。汪长尺没有悲伤,反而笑了,他想你终于变成了狠人,你变成了狠人就没人敢欺负你了。后来,汪长尺发现林方生的养父母感情出了问题,就是养父林家柏在外面有情人了,他要跟不孕的原配离婚。汪长尺非常担心,生怕自己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里,于是出面阻止林家柏,要他回到家庭里去。

猜你喜欢

老爷爷命运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老爷爷和音乐蘑菇城
论命运
共享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我送老爷爷回家
文学小说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