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高职护理的教与学
2016-07-05屠金玉
屠金玉
如今护理教学进入信息化时代。面对信息变革这一严峻的挑战和历史机遇, 如何在护理专业中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 顺应时代潮流, 培养符合新形势的高素质新型护理人才是目前护理教育的关键[1]。信息化社会,护理信息急剧增长,据统计,护理专业方面的信息每5年翻一番[2]。
1.高职护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近年来,国外一些护理院校纷纷尝试将信息素质教育整合到本科护理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4]。高职护理专业要实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对接产业,将职业教育深度融入产业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定需要信息化,需要全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优化专业课程教学资源,促进护理专业人才与护理服务产业需求零距离,使教学过程与服务过程、护理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中职业标准无缝对接。
传统课堂教学过程抽象化、刻板化,直观性、理解性弱,对处于自媒体时代多感官刺激、活跃性强的“90后”高职学生吸引力有限,教学效果差。信息化教学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教育信息、教育环境、教育活动的数字化, 对教育资源实行有序管理和充分共享, 推动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革,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系列过程[5]。
2.高职护理信息化环境正逐步成熟,教师信息化素养逐步提升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已经基本实现全覆盖,学生的手机可以轻松进行3G/4G上网。图书资料电子化、教材多媒体化、课程网络化建设逐步实现, 数字化教学平台逐步完善。教师教学手段丰富化,多媒体、操作视频、PPT、网上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慕课,微课等逐渐进入高职护理课堂。
3.高职护生的信息化素质差
教学主体是学生。信息素质是衡量护生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是素质教育的指征[6]。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整体已有很大提升,教学信息化环境正逐步完善,但是护生的信息化能力呢?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接触信息化教学手段,很多仍停留在走马观花阶段,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了,更便捷了,但是质量呢?一直以来,我们关注更多的仍然是教师教的形式、课程资源的创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微课、慕课,学生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如何让学生参与进来,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化能力呢?其实我们更应该重视的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该提高的是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数字化医院。
4.培养护生信息化素质的措施
4.1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校仍沿袭旧的教学体制,没有将信息素质培养列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对学生信息素质培养意识不强。教师应主动介绍推荐课程网站、优秀的微课、慕课资源,有的教师担心学生不听课,极少告诉学生有这些资源。教师应该给学生推荐一些专业书籍、期刊、数据库等,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和动力发展信息素质。
4.2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根据不同教育对象选用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教学主体和教育客体双方的信息素质教育。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提高学生积极性,引进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形式制作电子教材。
4.3改变传统布置作业的方式。高职学生的作业仍停留在简单的纸质层次,高职护生的学习自主性本来就不强,学生的作业仍停留在简单抄书甚至互抄层面。信息化背景下,如何改变学生的作业形式呢?作业是检测学生的必要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途径。教师应让学生学会通过课外查询和分析资料完成作业或问题,学会制作PPT、录制操作视频、进行教学讲课等。
参考文献:
[1]顾申. 军队院校护理专业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初探[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No.13509:64-65.
[2]Marilyn PV.Information literacy in 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Nurs Edu.1999,38(6):252-253.
[3]Stamler LL, Thomas B, Mc Mahon S.Nursing students respond to computer assigment.J Prof Nurs,1999,15(10): 52-58.
[4]Marilvn PV.Information Literacy in an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um:Development,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1999, 38(60): 252-259.
[5]陈云昌.对军队院校教育信息化的基本认识[ J] .信息管理,2003 ,16(4):1-5 .
[6]石健,孔祥成.试论高等院校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素质教育.医学教育与管理,1999,15(2):54.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校级教科研项目,编号XZYB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