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备课,提高的有效性

2016-07-05王玲

考试周刊 2016年49期
关键词:备课有效性课堂教学

王玲

摘 要: 备课是教师的重要工作,有效的备课是避免无效学习的前提。备课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是终点,期间要靠方法实现。只要备而有用,课堂就是有效的。

关键词: 备课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教学中,常常有教师抱怨自己备课费时,但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为什么我们的实践总是与理想相差太远?我理性反思这一现象,得到了许多启示: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课程总体目标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是课堂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是上课的出发点,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归宿。所谓目标准确,指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是低于标准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制约着备课质量。过高或过低的教学目标都是不符合学情的,并且导致全局失败。专家们认为,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根据学情,把握教学基点和训练梯度。

二、教学内容选择不合理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是备好课的前提,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依据知识特点、教材编写意图、完成教学任务所需时间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决定。选择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以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所授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为准,既不要多选又不能少选,多选了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少选了会造成课堂教学松散、浪费课堂教学时间等状况。因此,教师应从学科价值观高度出发,从学生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教学。

三、问题设计不恰当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变成备课的重要工作,尤其在强调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今天。教师设计的问题首先要精,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多,而在于质量高。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避免诸如Yes or No? True or false? What? When? Where? How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多缺少科学性和可研究性。这样提问肯定耗时低效,课堂教学时间就在学生的盲目回答中空耗掉。

四、教师重预设与轻生成

1.树立正确的备课观

对教师而言,备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备课质量好坏取决于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个人潜能的调动和发挥(特别是创新意识、改革意识),还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等思想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质量取决于备课质量。跳出教师本位、教材本位、课堂本位、知识本位的习惯性认识怪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备课观,备理论、备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积累和感悟,把课备进自己的心灵深处。

2.精炼课堂提问艺术

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暴露学生认识中的矛盾,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并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进和发展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动力。所以,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问一些“right”、“Ok”等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影响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3.关注教师的课后备课

如果说课前备课是课堂的前奏,那么课后批判性反思则可视为课堂的延续和沉淀,是课后备课。课后备课称为“第二次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结束后,对课前准备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和学生原有知识技能水平的估计及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劣得失等逐项进行反思、检视、分析、评价、总结,以补救本次教学所失和改进后续课堂教学的一项课堂教学后活动。专家们提议为了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认识,尝试把自己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用摄像机摄下来,然后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分析自己的教学活动,是教学行为反思的比较好的手段。

五、问题和思考

1.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始终是制约教科研深入实施的瓶颈。部分教师信奉“拿来主义”,盲目崇拜精品课堂教案(或教学设计),寄希望于他人之思考创造自己的课堂亮点。

2.附加于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成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3.集体备课要真正成为教学和教研的常态有效形式必须有相应专业支持和激励制度。如备课时可能出现共同的专业盲点,备课组内甚至教研组内都不能较好地解答,教科室或学校应该预先提供类似专业支持系统。

新课程理念下的备课,要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的基础上,设计出真正关注学生,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策略。总之,机遇与挑战同在,我们要学会用研究眼光看待备课,做理论的实践者、思想的行动者,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爱枝,张文建,张璐阳论教师课后备课.职业教育研究,2006(3):27.

猜你喜欢

备课有效性课堂教学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